刘邦对全军做好了安排,兵分两路,苏云周勃率领着十万大军先行返回长安,自己和其他将军率领着20万军队,一路南下巡视一下其他诸侯国。
边境上,刘邦也有安排。
定襄郡和雁门郡作为抵抗匈奴的前线边境,刘邦把他们和代郡、太原郡四个郡合并起来,建立了一个代国,封二哥刘喜为代王,镇守在此。
刘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分封自己的亲戚,毕竟他们身上都是流着刘家的血,总比那些异姓的诸侯王要好得多。
肉即便是烂了,也是留在锅里。
刘邦想了好久,这就是他唯一想到对付异姓诸侯王的方法,事急从权,刘邦只能想到这一步了。
他没想到的是,他分封的这些刘姓诸侯王,最后竟然成为儿子、孙子最头疼的事……
……
有周勃在,苏云很快全面接管了军队,等全部整顿完毕后,苏云打算明天就起程返回长安。
这地方比长安冷多了,即便是穿上厚厚的布衣,也是感觉冷,他一个南方人自然习惯不了这靠近蒙古的冷风。
苏云坐在统帅的位置上,他总算明白了古代的人为何都向往权力了。
坐在这发号施令,一句话可以决定全军的生死,可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除了苏云这种穿越的人以外,谁能拒绝?
就在苏云沉浸在这种感觉中时,一个通报小兵走了进来,开口的声音打破了苏云的享受。
“大帅,门外有一小将自称是成纪令来求见大帅您。”
成纪令?
苏云努力的回想着,可是最近的事太多了,他已经想不起来他认识什么成纪令了。
只是觉得耳熟。
一青年男子走了进来,看到他的相貌后,苏云就想起来了。
这不就是半个月前和自己打赌的成纪令李尚嘛。
李尚半跪倒在苏云面前,双手抱拳低下头,朝苏云行了一个跪拜礼。
“小将李尚拜见车骑将军。”
这是军中下级见上级的最高军礼,在军中有跪拜礼、揖礼和站礼,在军中礼仪严整,一旦用错了礼很有可能就是杀头的罪过。
车骑将军就是刘邦给苏云封的新官职,汉代的军队中,军职最高的是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手握全军军权,是一品将军。
大将军之下是二品将军,分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此时还没有骠骑将军,汉武帝为霍去病首创)。
再往下就是三品将军了,分为东南西北四征和四镇将军。
由于现在没有大将军,另一名车骑将军灌婴跟着刘邦,也就是说,他车骑将军已经是军中最高的军职了。
不过在太尉周勃面前还是不够看,刘邦让他为主帅,周勃为副帅,实际上有些不合理。
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制度的创立者呢,人家说什么,什么就是制度。
苏云赶忙起身,上前扶起李尚,“是你啊,起来吧,这么客气干嘛?没必要行这么大的礼。”
可李尚好像使足了力气,就是不想起来一样,苏云怎么也拉不起来他。
“我本以为是大帅胆小,害怕匈奴士兵而不肯进军,没想到最后还真是验证了大帅的猜想,是匈奴有埋伏,没想到大帅最后又救了陛下,是小将太过愚昧,还望大帅恕罪!”
苏云笑着摇了摇头,这个李尚又固执又单纯,苏云对他还真是有些无奈。
不过苏云还是很佩服他的,为将者勇为臣者忠,这才是一个将军该有的品德。
等他历练一番,未来又是汉朝的新将才。
~
“我是彻底佩服大帅了,之前的赌约对大帅太不公平,我愿意献上我的赌注,向大帅道歉。”
很明显,他也想恭维一波,毕竟谁不想升个官。
但自己都已经把赌约这个事忘了,他能来履行赌约,说明人品过得去,苏云在心里又给他加了一分。
“好了好了,快起来吧,赌注就不必了,道歉也没必要,现在你输了按照约定,我们交个朋友,你要觉得对不起我,就喊我一声哥,我们做兄弟。”
跪在地上的李尚忽然站起,苏云看了下他的脸,居然满眼都是泪!
苏云转念一想,他感动也是有原因的。
苏云是现代人,虽然穿越了过来,但仍然保留了现代的平等思想,他真诚的想和别人交朋友,但是从李尚眼里看来,就像天大的恩典一样。
代换到现代就好比你们市的市长觉得你很有前途,要和你交朋友一样,是你能不感动哭?
苏云有些无奈,自己终究还是不太适应这个时代啊。
“以后好好做事,都是陛下的臣子,既然有赌约在前,我们以后就不以官职相称,就以兄弟相称。
成纪县是抵抗匈奴的前线,这里也至关重要,以后说不定以后为兄会来投奔你呢!”
李尚痛哭流涕,表示一定会为大哥效力,为陛下效力。
让苏云没想到的是,这个因为一个小赌约而结交的朋友,他和他的后代居然在后来镇守汉朝边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
苏云率领十万大军很快返回了长安,收到消息的吕后和皇太子刘盈也早早在宫外迎接。
苏云按照刘邦的诏令,十万大军接管了整个长安的布防,也就是说,刘邦现在将汉朝的安危交到了苏云和周勃手里。
由于河套的丢失,关中一带距离匈奴极近,为了防止匈奴南下,这才让苏云领着十万大军保护好汉朝的政治中枢。
是对苏云的一次历练,却也很好的体现了刘邦的圣意。
很明显,刘邦未来会重用苏云。
以吕后敏锐的政治嗅觉,她早早的就率领皇太子在城外迎接,给足苏云的面子,要拉拢苏云。
只有刘邦,苏云,周勃三个人知道其中的道道,刘邦其实并没完全相信苏云。
虽说给他升了官,任命他为车骑将军,但只是为了暂时掌控军队,虽说他是主帅,实际上十万大军的军权都在太尉周勃手中,刘邦对周勃还是很放心的。
刘邦有自己的考量,一方面,自己率领大军去照顾沿着赵国南下震慑一下其他诸侯国,另一方面就是让苏云为刀,打压一下朝中的群臣。
刘邦不认为这场仗败了,但国中的流言又怎么可能少了呢?
这仗打的面子上确实不好看,刘邦老了,而且天下刚刚大乱完,难免有人会有异心。
毕竟天下刚经历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事,万一再有人往鱼肚子里塞点东西,万一再有人借助上天什么的……
有些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刘邦的种种做法,可以说将皇权发挥到极致,皇权在刘邦手中,可以说是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