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周阳有点尴尬,见轻雪难受得很,只能自己来打圆场。
周阳挠挠头说道:
“张莉莉,谢谢你的好意,轻雪现在估计不想吃东西,橘子还是你留着吃吧。”
有人给她递了台阶,周莉莉哼了一声,别过了头去。
水果可金贵得很,给他吃还不吃,真是不识好人心。
轻雪听到周阳的话,倒是对他挺感激,觉得他为人挺好。
或许交个朋友也不错。
车缓缓行驶着,周阳时不时看向轻雪,见他的脸色越来越白,担忧得很。
而周莉莉则一直在生闷气,觉得轻雪不给她面子,心里的那点涟漪想法顿时消了个遍,对他还有了意见。
终于到了目的地红河乡,知青们都下了车。
轻雪一落到实地上就感觉好了很多,不过看起来还是有几分蔫,没什么精神。
公社领导和知青办的人已经等了知青们很久,一见他们到了,都高兴的很。
按照名单核对好人数后,就招呼底下各大队的人过来领人。
“刘国梁,周阳,王芳,张莉莉,李翠红,朱平,沈清雪,你们七个人去东河大队。”
公社领导指了指东河大队的人,让叫到名字的人过去。
东河大队这次来了两个人接他们,拉了辆牛车过来。
大队长王春来对这几个知青有点不满。
这一个个不管男知青还是女知青,都文文弱弱的,到他们大队能干点啥?不拖累他们就不错了。
心里这样想的,脸上也带了点嫌弃。
“我是王春来,东河大队的大队长,以后你们几个都归我管,现在快点把你们带的行李都放到牛车上,我们得快点赶路了,不然天黑前可到不了地方。”
王春来简单交代了几句,几个知青立刻把东西都放到了牛车上 。
牛车上放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行李,挤得满满当当的,自然就没地方坐人了,所有人只能跟在后面走回去。
虽然是土路,倒也平坦,走起来不费劲。
东河大队离得很远,一行人走了一个多小时,都还没看到东河大队的影子。
“大队长,我们还要走多久才到啊?我脚都走酸了。”
听到这句抱怨,王春来本来想发火,不过见说这话的是一个漂亮的女知青,当即缓了缓脸色,脸上带上了几分笑。
“不远了,再走半个小时就到了,你要是累了,牛车上还能坐一个人。”
村民牵着牛走,赶车的位置倒是空着的。
一听这话,张莉莉眼睛亮了亮,立刻感激道:
“谢谢大队长。”
能坐车,谁想走路啊?
一听能坐牛车,李翠红也心动了。
“大队长,我也累了,我可不可以也坐牛车?”
王春来皱了皱眉,瞪了眼李翠红。
“你坐什么坐,这牛车就剩这么大点地了,怎么可能挤得下这么多人?这位女同志一看身体就不好,当然得紧着她先来。”
李翠红可不是能吃亏的人,当即撇了撇嘴,反驳道:
“我身体也不好啊,下乡前还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凭什么她能坐牛车,我就不能坐。”
王春来脸色有点发青,觉得自己受到了挑衅。
见他们快吵起来了,周阳赶紧道:
“大队长,你看要不这样,我们中有三个女知青,她们也都累了,一人坐一段路,怎么样?”
知青们在本地人眼里都是一伙儿的,可不能刚来就和大队长起了矛盾,以后被穿小鞋了怎么办?
“是啊,大队长,女同志体力比不上我们,正好她们一人可以坐十分钟,也能休息一下。”
其他两个男知青也附和着他的话。
另一个女知青王芳性格内向胆子小,一路上一句话也没有说,一直低着头走路。
“行吧,你们自己决定。”
王春来不管了,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张莉莉见他们吵完了,这才说话。
“我坐不坐牛车都可以的,要不你先坐吧。”
李翠红可不懂什么是谦让,立刻坐上了牛车,嘴里还在嘀咕。
“早不说,晚不说,我们都吵完了才说不坐了,马后炮。”
这话在场的人都听觉了,大部分人脸色都有点微妙。
张莉莉脸色涨红,尴尬不已。
等到换人坐牛车时,李翠红下来得倒是痛快,也没故意拖拖拉拉的,张莉莉这才终于坐上了牛车。
等到要再换人时,王芳拒绝了。
“我不累,你自己坐吧。”
于是张莉莉继续心安理得的坐在了牛车上。
李翠红凑近王芳,压低声音说:
“你是不是傻?坐牛车不好吗?还要走路。”
知道她是好意,王芳抿唇笑了笑。
“我是真不累,平时都走惯了山路,这点路算什么。”
“你真是!”
李翠红恨铁不成钢。
到村里时太阳都快落山了。
牛车把他们带到了知青点,这时候老知青们已经下工了,正在吃晚饭。
一听到车轱辘转动的声音,就知道新知青们到了,立刻放下了碗筷,出来迎接他们。
“大队长,今天真是辛苦你们了,这些就是今天新到的知青吧,欢迎你们。”
一个黑瘦的中年人先开了口。
大队长朝他点了点头,对新知青们介绍他。
“这是知青点的负责人刘兴国,以后知青点的事都由他负责,你们平时都要听他的安排。”
新知青们都点头表示知道了。
男知青们帮忙把他们的行李搬到了院子里。
眼看天色也不早了,大队长没有多待,坐着牛车离开了。
“你们赶了一天的路,都饿坏了吧?知道你们今天到,我们把你们的晚饭也准备好了,快进来吃吧。”
进去前,轻雪打量了几眼知青点。
知青点是一个两进的大院子,地板上铺的是石砖,房子虽然破旧,明显有些年头了,但看得出是青砖瓦房,院子很大,中间一大片本来是花园的地方,现在种上了一片蔬菜。
这里和一路来看见的土房子明显不一样。
轻雪在新来的几个男知青里长得最为出众,他虽然不怎么说话,刘兴国还是放了点注意力在他身上。
注意到他的眼神,刘兴国解释道:
“知青点以前是一个大官家的老宅,虽然看着破,不过建的可结实了,完全不用担心刮风漏雨的问题。”
这院子和村子里别的房子区别太大,也不怪别人会疑惑。
“东河大队里我看就知青点的房子最好,村民们也愿意把这房子做知青点吗?”
周阳十分好奇。
这房子又大又宽敞,按理来说应该不会分给他们这些外来人。
另一个男知青苦笑了两声,这里面明显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