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破晓,天边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
南安王世子便带着一众侍卫,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山谷。
昨日下午,圣上派他们前往当地府衙处理一桩紧急公务。
南安王世子不敢懈怠,立即带人整装出发。
待到公务忙完,已近午夜时分,月挂中天,星斗璀璨。
众人皆是疲惫不堪,便在附近的驿馆中安歇,今日赶在出发前赶了回来。
此时,唐鹤已经带着三五个侍卫在山谷中忙碌开了。
黛玉被小琳琅和小宇轩硬拉过去看唐鹤削面。
随着刀片在案板上飞快地起落,发出有节奏的“嚓嚓”声,一片片薄厚均匀、宽窄适中,宛如玉带般的面条,便轻盈地飞舞着,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落入了那口沸腾着滚滚热浪的锅中。
黛玉眼中不禁流露出几分惊叹!
果然,会片鸭的人,削起面来,也是同样的赏心悦目。
不一会儿,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便端上了桌。
原本在宫里这也不吃、那也嫌弃的琳琅小公主,一出宫门,就像是又长出了一个胃,食欲大增。
这会儿,她双手捧着一个比她脸还大的青花瓷碗,“呼噜呼噜”吃得头也不抬。
至于宫里面学过的那套繁琐的用餐礼仪,早被她抛到了爪哇国去了,连影子都不见。
都出宫了,谁还会死守着那些拘谨的宫规不放?
她又不傻。
坐在琳琅对面的小宇轩,见她吃得这样香,也不甘示弱,一口接一口地往自己小嘴里扒面。
小家伙额头上不断渗出细细密密的汗珠儿,不知是急的,还是热的?
但他顾不上擦,眼睛还时不时地偷瞄一下琳琅碗里的面,生怕她比自己先吃完。
那自己可就输了。
唐鹤的手艺当真不错,虽说只是一碗简简单单的刀削面加鸡蛋,但面条根根劲道,咬在嘴里弹牙有嚼劲;鸡蛋更是煎得恰到好处,两面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增。
黛玉好笑地看着处处都要争先的琳琅和小宇轩,无奈地摇摇头,从容不迫地喝完了碗里最后一口鲜美的汤。
小琳琅到底稍大了几岁,抢先吃完,小手在小嘴儿上一抹,油光光的小脸蛋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向小宇轩炫耀:“哈哈~我又赢啦!”
小宇轩气鼓鼓地坐在那儿,大眼睛里仿佛能喷出火来,狠狠瞪了这个老是和他抢姐姐的讨厌鬼一眼。
他嘟起小嘴儿,腮帮子鼓鼓的,小脑袋往另一边一扭,“哼!”
不理你了,下次我肯定赢!
他扭头的方向,恰好是山间小径的入口。
只见清虚真人和清风道长,一前一后,踏着晨光,从蜿蜒的小径上飘然走了下来。
两人昨日受山上的老道士相邀,上山为山上的道士和虔诚的信徒们宣讲道义。
听得人太多,讲道一直持续到深夜,便索性住在了山上的道观中。
离开的众人都没想到,前两天都安然无事,偏偏他们离开的空儿,就有人上赶着来找死。
黛玉斟酌了一番,给了雷霸天一粒药丸,是她所有药丸中含药泉成份最少的一粒。
抛开雷霸天武功瓶颈的问题不谈,既然他想替他三叔求药,毕竟那是一条人命,她不能坐视不理。
然而,病人体弱,身子骨早已被病魔侵蚀得千疮百孔。
若是药泉加多了,恐怕他虚弱的身体根本受不住,反而会适得其反。
根据雷霸天的描述,他三叔的病症若真如他所说的那般,有此药救命,应当是足够了。
早饭后,圣上刚放下碗筷,便又收到了一份加急的军报。
他眉头紧锁,迅速展开阅读,脸上的神色愈发凝重。
看完后,圣上沉声道:“马上起程,接下来我们的行程要加快,再不能耽搁了。”
随着一声令下,众人迅速行动起来,上车的上车,骑马的骑马,很快便整装待发。
昨夜因为解决鬼婴、毒枭和雷霸天的事,琳琅和小宇轩看了全程的热闹,兴奋得难以入眠,两人躺在车里叽叽喳喳地谈论了半宿,直到快天明,才依依不舍地合上眼帘。
这会儿,马车刚行出不到一个时辰,琳琅和小宇轩俩人就有些熬不住了。
他们小脑袋一点一点地,像小鸡啄米似的,一下一下地点着,眼皮也越来越沉重。
小宇轩努力眨巴了几下眼睛,却还是敌不过困意,终于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后,小脑袋一歪,砸在了黛玉的胳膊上,闭上眼,睡了过去。
琳琅见小宇轩沉沉地睡去,像是也被这睡意传染了似的,小身子一歪,往坐榻上一倒。
“梆当”一声,她小脑袋不小心磕在了坚硬的车壁上,疼得她皱起了眉头。
也许是被嗑得确实有些疼,琳琅泪眼汪汪地抬起头,小手捂着脑袋,瞄了坐在一旁的黛玉一眼。
黛玉看着她那可怜兮兮的小模样,好笑地摇了摇头,伸手给她胡乱揉了揉被磕到的地方。
琳琅心里暖洋洋的,眼睛一闭,心满意足地睡了过去。
马车此刻正穿过山谷,两旁是密密麻麻的树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偶尔,几声清脆的鸟鸣穿透山林间的宁静,回荡在山谷之中。
黛玉见状,也轻轻闭上眼睛,调整了一下呼吸,开始打坐修炼。
她断魂笔练至第二层后,识海扩大了十倍不止。
这也方便了木灵能更好地收集各类消息。
他们每经过一个州府,一个县城,一个村落,木灵便充分利用周边的各种植物,将方圆百里内的消息如织网般迅速捕捉搜集。
不到一个时辰,这些消息便能源源不断地传递到黛玉的耳中。
黛玉则静心聆听,从中挑拣出对她父亲有用的信息,汇总整理后,再及时反馈给她父亲。
林如海便与南安王世子一同,有针对性地展开查证。
有了木灵在一旁协助,他们的调查进展得异常顺利,简直是一查一个准。
南安王世子不禁感慨,他真心觉得这次出巡,是他这么多年来办差最轻松的一次。
他也对林如海越发佩服了,感觉林大人真是慧眼独具,无论走到哪里,总能敏锐地在路过百姓的衣着言行,或是脸上的细微表情中,准确地判断出当地的民生百态,以及地方官的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