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何意?”
莫自牢有些动摇,微微皱眉问道。
易云川剑指长空,北斗星辉如瀑倾泻。
红翼血鸮在星雨中发出尖锐啼鸣,朱紫火焰竟凝成丹朱生前的面容:白袍少年飒爽英姿,勤政爱民,体恤百姓。
\"舜在九嶷山巅用巫血续命!他额间有鲧伯临终刻下的罪纹!\"
“啊!”
莫自牢握着长枪的手陡然松开,长枪滑落在地,长缨翻飞几下,没入了泥水之中。
十年前尧帝赐枪时的场景在脑海中闪现:将军人品贵重,国士无双,这天下权柄一端在我……另一端便由将军守护!
\"跟我来!\"丹朱所化的红翼怪鸟缓缓说道:“村口古槐第三块树皮下面......\"
三道身影冲破血雾来到焦黑的槐树前。
易云川剑尖挑开皲裂树皮,露出用鲛人血写就的密信,当莫自牢看到\"舜命我等假扮北狄\"几个字时,握枪的手青筋暴起——半年前北境告急的烽火,原是舜自导自演的戏码。
“竖子,安敢!竟如此玩弄权柄,枉我还舍生忘死,处处维护!”
突然,地面裂开深渊,十八名黑甲武士破土而出,每人脸上都刺着舜部特有的黥纹。
为首武士的弯刀已架在三人颈间。
\"主上请三位赴苍梧观礼。\"
易云川点点头,示意莫念将计就计。
九嶷山巅的青铜祭坛上,舜正将玄圭插入龙形凹槽。
“将军,当年尧帝授你权柄,你为何推脱啊,你可知这天下最诱人的东西就是权利!”
舜帝冷笑着,躬身祭拜天地。
莫自牢再次回忆起那时场景:暮年尧帝弯着腰,欲将天下交给自己,当时舜也在,他就站在自己身后。
“哦,我看不见你得意的表情,就像……你也看不到我的愤恨!”
“权柄公器当握于芸芸众生,利剑当悬于君王之顶,时刻诫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爱民如子,方为人间共主,你?实不配!”
“我不配,哈哈哈,可我现在就是!尧禅位于舜,已是人间佳话!”
尧帝转身之际,莫自牢见他额间罪纹正与密信末尾的印记重合。
易云川挣脱束缚,提剑上前,剑气却被突然出现的虚影吞噬。
“前辈,你怎么在这?”
眼前女子,一身金袍,背生白翼,正是应龙。
她同样惊讶的看着易云川:“易小友?怎么是你们?”
“哦?上神,既然享用了我的供奉,就替我杀了他们!”
应龙虚影不受控制的亮出长戟,“他还不能死,你等速速离去,否则我将会镇压所有弑君的行为!”
易云川目瞪口呆,他不曾想再次遇见武神应龙,还是站在了对立面!
\"很惊讶?\"
舜抚摸着玄圭上的龟裂,\"当年姒熙盗息壤本为治水,却误打误撞得到了封印这柄能操纵龙脉的轩辕钥。\"
他突然扯开衮服,心口处嵌着的正是丹朱村地脉凝结的水精。
莫自牢突然挺枪刺向祭坛东南角的青铜柱,那是尧帝传授的破阵之法。
山体剧烈摇晃间,大禹带着定海神针破云而来,针尖闪耀的正是被舜调包的九州鼎残片。
“文命!”
“魔君?”
两人久别重逢,却无暇多问。
应龙长戟突然转向,架在舜的脖颈之上。
龙鳞在月光下泛起冷光,映出她眼中翻涌的雷霆:\"你可知轩辕钥为何在我羽翼下沉睡千年?\"
她指尖轻点大禹手中的定海神针,九州鼎残片突然化作流光没入易云川腰间,轩辕剑应声而出。
\"因为真正的轩辕血脉——\"应龙振翅掀起飓风,吹散舜额间伪装的黥纹,\"从来不是靠巫血续命的窃国者!\"
易云川将轩辕剑插入龙形凹槽,九州鼎残片在他掌心重组,鼎身上赫然显现姒熙当年刻下的血书:\"舜假治水之名,以万民精魄饲无支祁。\"
\"文命,你看!\"
地脉中涌出的不是清泉而是腥臭血水,\"当年你父亲偷息壤的初衷根本不是治水,是要堵住舜在淮水养妖的窟窿!\"
舜突然狂笑着撕开衮服,心口水精竟与淮水深处传来咆哮共鸣。
九嶷山剧烈震颤,十八根青铜柱接连崩塌,滔天巨浪中浮现白毛巨猿的身影——正是被舜用丹朱村民魂魄喂养了三十年的无支祁。
\"杀了他们!\"舜面目狰狞地嘶吼,\"用这些叛臣的血开启......\"
话音未落,莫自牢的枪尖已穿透他后背。
将军眼中血泪交织,红缨枪上赤蛇纹路突然活过来,沿着枪杆缠住舜的四肢:\"这一枪,替丹朱村四百七十口冤魂!\"
应龙长戟引北斗,七道星芒化作锁链缠住无支祁。
那妖猴六臂挥舞间,竟扯得星链火星四溅。
易云川突然将东皇钟抛向空中,地脉飞出万千萤火——都是当年被炼化的村民残魂,此刻正化作金色经文缠住妖猴。
\"还差最后一道龙息!\"
大禹举起泛着幽光的定海神针,针尖对准无支祁心口的水精烙印。
应龙长啸一声俯冲而下,却在即将触到妖猴时突然转向,龙爪握住易云川的回舞剑。
“呃……契约之力,让我无法做出伤害他的动作!”
大禹紧握轩辕剑,\"以轩辕之名,签订新的契约!\"
轩辕擎天,剑光斩落时,夜空中的紫微星都为之黯淡。
无支祁发出震天哀嚎,心口水精炸裂的瞬间,所有被囚禁的魂魄化作星河升腾。
舜在血泊中挣扎着要去抓玄圭,却发现玉圭早已化作齑粉。
大禹手中轩辕剑重重顿地,九州鼎残片凝聚成新的玄圭:\"该换个人间了!\"
晨光刺破血雾时,九嶷山上的青铜祭坛轰然倒塌。
大禹金光四射,应龙守护其右。
“灼灼其华,盛开于夏,这人间,便叫它—华夏!”
莫念发间桃枝开出灼灼其华,飘落的花瓣中隐约可见一位老妪的身影,朝着丹朱村的方向渐行渐远。
易云川不经意回头看那铜鼎,却写着: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
他仔细看,后面的字模糊不清,隐约见是商周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