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因萧逸的铁腕手段和苏瑶的智慧辅佐渐趋稳定,新政推行顺遂,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之象初显。苏瑶于后宫之中,除操持宫闱诸事,亦未忘初心,仍常以自身医术济世救人,于宫闱之外博得了贤德之名。
这日,苏瑶在御花园中散步,却见一位小太监匆匆跑来,跪地禀道:“贵妃娘娘,五皇子殿下在花园外求见,似有要事相商。”苏瑶心中一喜,自上次行刺事件后,她与萧逸皆忙于各自事务,已有数日未曾好好相聚。“快请殿下进来。”苏瑶整了整衣衫,眼中满是期待。
萧逸大步走来,看到苏瑶,眼中的忧虑瞬间化作温柔笑意:“爱妃,许久不见,朕甚是想念。”苏瑶微微屈膝行礼:“陛下政务繁忙,还能来看望臣妾,臣妾心中欢喜。”萧逸拉着苏瑶的手,在一旁的石凳上坐下:“爱妃,朕此次前来,一是想看看你,二是有件国家大事与你商议。如今朝堂安稳,朕欲与周边诸国交好,互通商贸,促进文化交流,只是此事需一位聪慧得体之人负责,朕思来想去,觉得爱妃最为合适,不知你意下如何?”
苏瑶略作思索,答道:“陛下此举有利于国家发展,臣妾自当全力支持。只是臣妾久居后宫,对外交之事了解有限,还需陛下多多指点。”萧逸笑道:“爱妃聪慧过人,定能胜任。朕会安排几位熟知各国国情的大臣协助你,你且放心去做。”
苏瑶领命后,便全心投入到筹备外交事宜中。她召集大臣们商讨与各国交往的细节,学习各国的风俗习惯和礼仪文化,精心挑选合适的礼物和使者。在筹备过程中,苏瑶遇到了诸多难题,如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等,但她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一一化解。
数月后,各国使者纷纷来访。苏瑶作为接待使者的主要负责人,以优雅大方的举止、得体的言辞和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各国使者的赞誉和尊重。在一场盛宴上,苏瑶与各国使者交谈甚欢,巧妙地化解了一位使者提出的刁难问题,使得宴会气氛更加融洽。萧逸在一旁看着苏瑶的出色表现,心中满是自豪与欣慰。
宴后,萧逸拉着苏瑶的手回到寝宫:“爱妃,今日你真是让朕大开眼界。朕何其有幸,能得你这般贤内助。”苏瑶靠在萧逸怀中,微笑着说:“陛下过奖了,臣妾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能为陛下分忧,为国家效力,是臣妾的荣幸。”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遂之时,苏瑶却突然病倒了。太医们诊断后,皆面露难色,称苏瑶是积劳成疾,又因早年在与太子的斗争中多次受伤,落下了病根,此次病情颇为棘手。萧逸心急如焚,广召天下名医,许下重赏,只求能治好苏瑶的病。
苏瑶卧病在床,看着萧逸为自己忧心忡忡,心中满是感动:“陛下,生死有命,臣妾不惧。只是不能再陪伴陛下左右,为陛下分忧,臣妾心中愧疚。”萧逸紧紧握着苏瑶的手:“爱妃莫要胡说,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朕还要与你一起看这江山繁华,共度余生。”
也许是上天眷顾,在一位隐居神医的悉心治疗下,苏瑶的病情逐渐好转。康复后的苏瑶深知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她与萧逸更加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光。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百姓生活富足,文化昌盛,成为了周边诸国敬仰的强国。
岁月悠悠,苏瑶与萧逸携手走过无数春秋,他们的爱情故事在这宫廷之中传为佳话,为后世传颂。而他们所开创的盛世繁华,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道路,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却又温情脉脉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