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兄弟,原来张秋莹同志是你家的闺女,没想到这么巧,打听人直接打听到了正主。
向阳兄弟的为人,我还是信得过的,我王喜的为人怎么样,咱们以后慢慢相处。
我儿子和你闺女在一个单位上班,昨天晚上周县长的夫人胡大姐去了我家,说我儿子喜欢秋莹。
向阳兄弟,不是我王喜自夸,我儿子志华的人品,还是很不错的。”
王喜也只能硬着头皮实话实说。
他一个老头子,打听人家的闺女,不照实说的话,难免会让人家姑娘的父亲多想。
称呼上,也从张队长直接变成了向阳兄弟,一下子就把关系拉近了。
“王局长的为人,参与过挖河任务的同志们,就没有不夸的。
孩子们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接触吧,咱们当长辈的着急也没用。”
王喜的态度,张向阳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向阳兄弟说的对,改天我带着志华去张庄看看你和弟妹,我那不成器的儿子,也让你和弟妹先过过眼。”
又和张向阳聊了几句,直到有人过来找王喜,王喜才告辞离去。
公安局下午下班的时候,王振华又来到户籍室。
“张秋莹同志,我想请你一起吃顿饭。”
户籍室门口,王振华拦住了正要下班回家的张秋莹。
“不行,我还要去我小姑家,下班时间不回去,我小姑会担心的。”
公安局两次特殊行动,小姑父两次都在单位门口,一直等到自己从单位出来。
小姑和小姑父,对自己绝对是真心实意的好。
“那怎么办?”
张秋莹的随口拒绝,王志华束手无策,把求助的目光看向胡玲。
胡姨昨天晚上说了要帮自己,用到她的时候到了。
“志华,今天你送秋莹回家,吃饭又不是非要在今天,明天一起吃饭也是一样的。
正好秋莹今天可以跟她小姑说一下,明天和同事吃了饭再回家,她小姑也就不会再担心了。”
胡玲随便两句话,就把事情给解决了。
“对,胡姨说的对,咱们明天再吃饭,今天我先送你回家。”
王志华的脑袋都快点出残影了。
“那好吧。”
本来张秋莹对王志华的印象就不坏,小光弟弟也替自己打听过了,到现在家里也没有反对,想来打听的结果是不错的。
“张秋莹同志,我先去推自行车。”
去车棚这几步路,王志华走的有些顺拐。
“志华,下班啊?”
门卫室的林师傅随口问了一句。
“林师傅,你怎么知道我要送张秋莹同志回家?”
王志华春风满面,嘴巴咧到了耳朵根。
“这小子,我哪里知道你要送谁?”
看着王志华和张秋莹的背影,门卫老林苦笑着摇了摇头。
“你们快看,咱们局里的一枝花,这是要被王志华那小子摘走了吗?”
“平时看小王不声不响的,没想到他是个闷不吭声做大事的人。”
……
现在正是公安局下班的时候,除了留下值班的人,大多数人都推着自行车正在往外走。
张秋莹身边的王志华,看起来是那么的扎眼。
“王志华这个孙子,我跟他不共戴天。”
一个年轻的公安,咬牙切齿的看着春风得意的王志华。
“卢伟,眼红可以,但也没必要这么生气吧?你和王志华的关系不是挺好的吗?”
和卢伟同行的同事们,都能从卢伟身上感受到冲天的怨气。
“你们知道什么?我先喜欢的张秋莹同志,还傻不拉几的和王志华商量。
你们知道这个孙子是怎么说的吗?他说人家张秋莹同志刚来上班,让我别着急,不要吓着人家小姑娘。
还说让我先打听打听,看人家姑娘有没有对象,不要搞出乌龙。
当时我还真听到心里了,还觉得王志华是真心为我好。
没想到这孙子直接偷偷摸摸的下手了,你们说我该不该生气?”
卢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大怨种。
“这你能怪谁?张秋莹同志这么漂亮,年轻人谁看了不迷糊?我也就是结婚早了,不然我也会去追求她。”
“走吧,别看了,看着心里不痛快。”
“别生气了,改天让你嫂子给你再介绍一个好的。”
几人给了卢伟一个关爱弱智儿童的同情眼神,跨上自行车走远了。
“张秋莹同志,你坐上来,我驮着你走吧。”
王志华拍了拍自行车后座。
“谢谢王志华同志,不用了,我在户籍室坐了一天,下了班正好活动活动。”
坐自行车并不稳当,特别是拐弯时或者躲避行人时,为了防止掉下来,坐在后面的人,一般都需要抓住前面的衣服,或者揽住腰。
张秋莹是个正经女孩,不允许自己有如此轻浮的动作。
“活动活动好,那我陪你走走。”
王志华自然不会反对,这是他第一次和张秋莹单独走在路上,巴不得路越长越好。
可东丰县城本就不大,两人很快就走到了张月影的家门口。
“王志华同志,今天谢谢你送我回家,我到了,你回去吧。”
张秋莹站在门口,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
“啊?这就到了吗?张秋莹同志,你回去别忘了跟你小姑说,明天我请你吃饭的事情,我有好多话想对你说。”
王志华紧张的看着张秋莹,生怕张秋莹再说出拒绝的话。
“行,我知道了,你快回去吧!”
张秋莹往院子里看了一眼,生怕小姑或者表弟突然出来。
“你先进去,你进去了我就走。”
在王志华眼里,张秋莹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多看一眼赚一眼。
等张秋莹进了家,直到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王志华才傻笑着离开。
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家,而是先去了国营饭店,他要看一下明天供应什么菜。
对于他此生第一次和女孩子的饭局,王志华无比重视。
县城的另一边,张月娇的婆家,张月娇的婆婆李淑芬正捧着一张信纸号啕大哭,旁边两个幼童也在哭着要娘。
这封信,是从西北农场寄过来的,直到今天,李淑芬和刘琦才知道儿子儿媳妇的确切位置。
以前他们老两口只是知道,儿子和儿媳妇都犯了事,被送走劳动改造了,具体是哪个农场,他们一无所知。
老两口只敢窝里横,只会给儿媳妇立规矩,到了公家一句话也不敢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