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坐在桌前,仔细翻看着《天工开物》,可书中有些繁体字着实让她感到头疼。碰到不认识的字,她便向李嬷嬷请教,好在李嬷嬷在宫中识得不少字,能为她答疑解惑。尽管阅读起来颇为吃力,但书上那些精美的图纸还是让她能勉强看懂一些关键内容。
这天,张嫣怀揣着《天工开物》,兴冲冲地前往工部。见到王大人、司织局的王上公和银作局的孙上公后,她迫不及待地将书递给他们,说道:“各位大人,瞧瞧这本书,说不定能给咱们的研究带来新的启发。”
王大人接过书,仔细翻阅起来,脸上的表情先是惊讶,随后转为懊悔。他长叹一声,说道:“娘娘,您可真是细心啊!这书下官以前也曾看过,可当时只觉得书中所写太过新奇,想着难以造出来,便没放在心上。如今再看,对比咱们这两日制造的成果,娘娘您说的跟书上所述确有一些差别,可这差别不大呀。倘若真能按照书上的法子制造出来,那得是多大的进步啊!”
王上公和孙上公也凑过来,连连点头,说道:“是啊,娘娘,您瞧这上面写的,真是精妙绝伦。咱们怎么就这么糊涂,以前居然没重视过这本书,真是有眼无珠啊!”
张嫣微笑着说道:“各位大人也不必太过自责。我也是偶然间发现此书的价值。咱们一直闭门造车,几个人埋头苦干,一年两年也未必能造出什么好东西。咱们应该多去市集上走走,看看外面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或者能工巧匠。要是能把他们招进宫里,哪怕开高一点的工钱,对咱们的工作也是极大的助力,不是吗?”
王大人沉思片刻,说道:“娘娘所言极是。以往咱们确实没重视过外面的工匠,总觉得宫里的工匠技艺高超。可如今想来,外面的工匠见多识广,做出来的东西未必比咱们差。”
张嫣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就是啊!咱们几个就钻到牛角尖里,走进死胡同了。光靠咱们自己闭门造车,是很难有突破的。王大人,这件事就交给您去办。钱的方面您不用担心,去找小吴公公,他会满足您的一切要求。”
王大人郑重地点点头,说道:“娘娘,下官遵命。不过,我还是得先好好研究研究这本《天工开物》,至于找人的事,我会安排手下去办。”
张嫣想了想,说道:“好,那这件事就拜托各位大人了。我也得先把这本书吃透,咱们齐心协力,定能有所成就。”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充满了期待。
王大人继续翻看着《天工开物》,越看越心惊。他指着书中一幅关于新型水车的图纸,说道:“娘娘,您看这新水车的设计,比以前的水车快,而且节省人力。咱们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张嫣凑过去看了看,说道:“确实令人惊叹。若能造出这样的水车,百姓们的耕种可就轻松多了。”
王上公则对书中关于纺织工具的改进部分赞不绝口:“瞧瞧这织机的改良方法,能大大提高织布的效率和质量。咱们之前费了那么多心思,都不如这书上写得清楚明白。”
孙上公也激动地说道:“还有这冶铁的工艺,若是按照这上面的法子,咱们能炼出更好的钢铁,打造更精良的器具。”
张嫣说道:“看来这本书真是咱们的宝库,只可惜咱们发现得太晚了。”
王大人感慨道:“是啊,娘娘。不过现在也不迟,只要咱们抓紧时间,按照书上的指引去做,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绩。”
众人又继续热烈地讨论着书中的种种奇思妙想,时而惊叹,时而沉思,仿佛看到了未来充满希望的景象。
过了好一会儿,王大人合上书本,说道:“娘娘,此书博大精深,下官需要时间好好消化。但找人的事,我会尽快安排,绝不耽误。”
张嫣满意地点点头:“有劳王大人了。咱们都要加油,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
说完,张嫣带着满心的期待离开了工部,而王大人等人则立刻投入到对《天工开物》的深入研究中,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