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吭哧吭哧赶到南京城下,模仿朱棣自金川门进城。
不想刚到城门口,却见一人优哉游哉地坐在城门口挡住路。
朱高煦执着马鞭,怒道:“放肆,何人敢阻拦孤的车驾。”
他都敢当街打死武将,区区一个城门官,还真不放在眼里。
赵辉这才抬眼起身,幽幽道:“敢问可是哪位藩王殿下?”
朱高煦气道:“废话,没看见孤的仪仗吗?”
“那就请回吧,没有旨意,藩王不得进京,这是我大明朝的祖制。”
“我来谒孝陵,你管得着吗?”朱高煦怒道,拨马要进城。
孙子来给爷爷上坟,这算起来还真是个理由。但放藩王身上,那就是不行,没有皇帝宣召,是不得进京的。
见赵辉还是拦着不让进,朱高煦大怒,纵马就要冲上来。
赵辉从椅子上站起,大声道:“我乃驸马都尉、建平侯赵辉,掌南京诸卫所事,汉王若是从我身上踏过去,那就是造反。”
有几个侍卫上前来,好说歹说把朱高煦给劝住了。
朱高煦拨马绕过赵辉,经过他身边时,嘲讽道:“原来是金川门城门官赵辉,今天本王算是领教过了,现在本王要回家,你有本事让我父皇来惩处我。”
朱高煦还真在南京也有府邸,就在汉府街。
赵辉也不惯着他,“汉王要回府当然可以,不过臣要派兵护卫才行。”
说完,便下令派一个卫的士卒开往汉王府,将汉王宅邸团团围上。
反正这家伙即将作大死,不怕往死里得罪。
汉王到了王府,颇有些气闷,料想中南京群臣夹道欢迎没有,几个约好的故旧一个也没敢来。
这下事情搞黄了。
汉王颇为自己愚蠢的行为感到愤懑,早知道如此,就直接带兵来了。
不过如果带兵打过来,莫说这南京城了,从山东一直到长江边,大大小小几十座城,光是济南就不一定能打得下来。
朱高煦写信给宋琥,希望与他谋划一下,哪知道宋琥告诉朱高煦,自从赵辉来了后,各卫所调兵必须经过他同意,否则就以谋逆论处,招诸卫联合攻杀。
朱高煦瞬间就失去了最大的倚仗,城内没有兵力可以调动,来了都白来。
朱高煦待了几天,心境终于平和下来,便写了封态度软了许多的信给赵辉,大致意思是那天是本王太冲动了,希望你不计前嫌,有空来我府上请你喝酒。
写完便遣一亲信,送到赵辉府上。
那亲信是靖难时的旧人,那年在城外抢劫商民就有他的一份,骄横惯了,到了赵辉府上,大大咧咧道:“我家殿下有封信,要我亲自交给赵驸马。”
铁阁接待的他,心说:“赵驸马也是你叫的?”
铁阁微笑道:“给我吧,我亲自呈给我家都尉,我请都尉立即看了回信,您请稍坐。”
那人听了顿时觉得自己面子够大,竟然让赵辉当场就写回信,便笑道:“好说,好说。有劳这位小哥了。”
铁阁拿了朱高煦的信给赵辉,赵辉看也不看,用个更大的信封装起来,然后用火漆封上,命人送给京师的太子。
铁阁笑道:“来送信的,等着回呢,我看他横得很,爷不如治治他如何?”便将他的无礼行径说了。
赵辉来了兴趣,“也好。”
便刷刷几笔写了回信,用信封封好。
然后命人取来个精致的大匣子,外面封着四川的蜀锦面,据说还是宋朝的玩意。
又叫来搬来后院的磨盘一扇,足有八十多斤,放进了大匣子里。(大磨盘有上下两片,一片磨盘就是一扇)
差人搬给那送信的,把那大匣子直接往那人肩上一放。
铁阁再三叮嘱道:“瞧见这大匣子了没,宋朝的。里面的玩意更了不得,是个汉朝的陶器。是我家都尉送给汉王的礼物。你赶紧给扛回去,千万别换肩膀,一动就碎了。”
又把赵辉的回信给他塞衣服里,千叮咛万嘱咐这一路上可千万不能放下来,碎了就完了。
那亲信也是耿直的汉子,心说扛就扛着吧。
好家伙,从驸马府到汉王府,足有好几里地,他不敢放下来,又不敢换肩膀,八十斤就这么一路扛了回去。
初时还不觉得什么,毕竟是当兵的嘛,这点力气还是有的,等到走了一半路。路远无轻担,这扛着的肩膀渐渐无力支撑,双臂酸得都快不是自己的了。
等扛到汉王府门口,他已经汗如雨下,对门房急道:“快快快,快帮我拿一下,一会打了可了不得。”
门房也是大吃一惊,差了两人来,这才把那大匣子给扛了下来。
等搬到朱高煦面前,那送信的双臂还直发抖。
他将信呈给朱高煦,并说赵辉还送了礼物来。
朱高煦十分高兴,打开信一瞧。
只见赵辉写道:“此仆十分无礼,着他将礼物原路扛回。”
朱高煦嗤笑道:“进了我汉王府的礼物,还有退出去的道理?”
笑着打开了匣子,一看,竟是一扇石磨盘。
那亲信脸都绿了,敢情扛了一路的宝贝竟然是个磨盘。
亲信怒道:“殿下,赵辉耍我,那就是不给您面子啊。”
朱高煦脸上阴晴不定,咬咬牙道:“扛,给赵辉扛回去。”
那亲信哆嗦了几下,还真硬着头皮把磨盘又给送了回来。
赵辉收到磨盘哈哈大笑,对那送信的道:“回去告诉汉王,一步迟,步步迟,只要我在,他没有机会的。太子仁义,希望他悬崖勒马。”
朱高煦收到带回来的话,第二天就灰溜溜离开了南京——趁太子登基的诏书还没下来,赶紧先跑路。
这回他不走陆路了,从石城门出城,打算坐船回封地。
经过城门口时,却见赵辉在城楼上向他挥手。
“汉王走好!”
朱高煦恶狠狠看了一眼赵辉,大声道:“我一定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