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1米见方的洞口出现在眼前,他不由咧开嘴笑了起来。
刘潜过来一看,又惊又喜说:“可以啊,我现在有点相信你们可能的确挖过矿了。”
如今的洞口已经足够进出1人了,不过还是不太方便,毕竟钻进和走进是不一样的。
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再将洞口扩大一点。
望着黑漆漆的洞口,即使想上手,但是内心也有点慌。
谁也保不准里面会不会有毒气、怪兽之类的东西。
测试古墓的空气是否有毒,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扔一只鸡或者鸭这样的活物进去。
如果动物都不会中毒,那么按理人也没多大问题。
问题是现在到哪里去找这些活物?
早知道刚才就不要赶尽杀绝,留几只活的,现在后悔也来不及。
当然,如果有防毒面具的话,就可以无视一般的毒气了,只不过防毒面具没法检测里面的含氧量,在封闭空间里防毒面具也有局限。
他们准备再充分,也不会去山区的时候准备氧气瓶那些装备。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霍德华像变魔术一样掏出一个黑色的外观像遥控器一样的东西。
他微笑着说:“幸好我准备了手持式气体检测仪,你们懂得我们这行是需要这个的。”
刘潜和秋红月面面相觑,开矿要用上电钻和炸药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气体检测仪这种设备似乎比较适合相对封闭的空间,再发散一下思维,这种设备非常适合盗墓啊,不得不让人怀疑霍德华这群人就是专业盗墓的。
经过霍德华的手下在洞口附近检测了一会儿之后,发现里面并没有发现有毒气体。
只是一开始含氧量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里面的含氧量也逐渐正常了。
接着,他们用强光手电往洞中全方位地扫视了一遍,除了前方黑漆漆的通道之外,就只剩下岩壁。
暂时确认安全之后,他们才开始用工具将洞口慢慢地扩大。
一会儿的功夫,洞口已经被改造成适合人通过的椭圆形入口。
接下来,就要确定进去的人选。
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理论上谁都想进去,即使不是为了多分一杯羹,也想见证一下这历史性时刻。
不过,如果全部人进去,万一发生点什么意外,那就真是全军覆没了,还是得留点人在外面。
当然留下谁也是有讲究的,毕竟哪方进去的人越多,到时瓜分利益时话语权也就更大。
秋红月率先发表自己的观点:“我看受伤严重,行动不是很方便的就留下来。”这样看似合理,而且非常人性化。
但是实则对她们是最有利的,因为她们的人都没受伤。
霍德华摆了摆手说道:“不不不,我想里面肯定比外面危险,不如女同胞们和年纪大的留在外面更安全些,国际惯例都是女士优先嘛。”
女队员最多的当属刘潜他们这方,年纪大的也就海日古,这样对刘潜最为不利。
于是,刘潜提出了个折中的办法:“我看这样吧,我们3支队伍每支留下1个人,剩下的都进去怎么样?”
这样一来也算是相对平衡,3方也没有了异议。
确定了去留原则之后,海日古率先发话:“在我们的信仰里,是不应该去打扰逝者的安宁,而且我一把年纪了,也不想去折腾了。”
因为担心海日古在外面会遇到危险,心有余悸的吉达提议说:“父亲不进去,那我也就不进去了。”
海日古一口回绝道:“不行,都到了这个份上了,你赶紧完成任务,早日把两个儿子赎回来。”
吉达自然也就不好再勉强。
绍布自己心里也明白,如果留下来不仅保护不了父亲,可能还成了拖油瓶,再加上好奇心驱使,他还是决定跟着大家进去。
刘潜这边人选明确之后,霍德华这边的唯一漠北队员主动提出留下来,理由也是信仰的问题。
已经找到了墓道口,作为向导的这名漠北队员作用也发挥得差不多了,霍德华也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秋红月则从队伍里选了1名武力值相对较弱的技术人员留下。
去留的人选敲定之后,他们30余人组成的队伍就浩浩荡荡进入了墓道口。
进去之后,发现里面的墓道还挺宽敞,约莫有5米宽、3高,都可以通行一架马车了。
两侧的墙壁和顶部表面都非常平整,当然这肯定是人工雕琢之后的结果,而且也比较干燥。
在他们眼前的墓道整体向下倾斜,不过坡度不大,目测应该不会超过20度,走起来相对比较平缓。
墓道之中非常安静,一行人不紧不慢地走在空旷的墓道之中,只听得见稍显杂乱的脚步声和细微的呼吸声。
在这种环境之下,周围越是安静,越容易让人感到心神不宁。
他们不停地走着,但是周围的景象却是一模一样,有一种原地打转的错觉。
不过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一直笔直往前走,没有拐弯什么的,理论上应该没有走重复的路。
过了几分钟之后,他们脚下的地面已经不再是向下倾斜的,而是变成了平地。
这时,秋红月打破沉寂,开口说:“看来我们已经走完了墓道,接下来要进入甬道了。”
根据以往经验,到了甬道也就意味着离墓室不远了。
想到马上就能见到蒙古帝王留下的巨宝,队伍中不少人内心已经蠢蠢欲动,连呼吸都更加急促了。
走在队伍前面的刘潜却心中有些隐隐不安,他觉得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
果然,没走多远他们就遇到一个令人犯难的选择题,他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十字路口。
从外观上来看,另外3个路口长得一模一样。
秋红月看着前方的路口,不免有些困惑:“我怎么觉着这个十字路口出现得有点奇怪,按理说如果是耳室或者侧室不应该出现在甬道中。”
“没错,它这样的设置的确有悖常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为一种障眼法,3条路肯定是有1条是正确的,意味着我们要排除2条错误的路线。”王凌认真地观察了一番之后说道。
接着,王凌侧过身看向刘潜问答:“这3条路,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