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回了一趟宁国府,与夫人刘氏只说自己有公干要出门几天,又说听闻陛下病重京中人心不稳,只关紧府门莫出去等他回来。刘氏一一应下。
贾敬换了身素衣准备去宫门等太子,想到林方的话,又去书房内拿了一把玄铁打靠造的匕首放入靴子内就欲离开。离开书房,他思忖了一下,又拐到荣国府去见二婶史氏。给史氏行礼后,他示意史氏挥退丫鬟婆子,问道:“二婶,二叔可有书信来?”
史氏担忧道:“你二叔并无书信,也不知他在军中如何了。”贾敬低声道:“二婶,侄子马上要随太子出京,京中可能要有大变故。二婶这几日定要紧守门户。二叔出京前留下的侍卫二婶让他们最近几日都精神些,最好夜里也盯紧些。另外烦请二婶帮着照看些宁中府那边,刘氏不经事,珍儿太小,我没与她们多说。”
史氏一惊:“可是陛下那边……”
“二婶禁言,别问那么多。也许无甚大事,总之小心些无大错。二婶莫怕,二叔想必很快就回来了!”
史氏跟着了贾代善这么多年,自是经见了不少大事,故虽忧心不已也不再多问,只道:“敬儿放心,婶子知道怎么做。你出门在外也要多多小心。”贾敬道谢后离开。史氏自去安排不提。
这边太子找到太子妃流着泪把事情一说,太子妃大惊之下也哭了起来。太子又把自己要出京去迎父皇灵柩以及林方的顾虑都说了一遍。太子妃第一反应也是极为不妥,但又不好阻止太子尽孝。
太子妃同样知道若太子不亲自去接陛下灵柩回宫定会被天下人诟病,只得道:“太子一向仁孝,臣妾只求太子多加小心,保护好自己。臣妾一会儿就安排人送肖才人去林府,至于三个孩儿就在宫中吧,臣妾看着放心些。还有,臣妾要不要与太后商议一下?”
皇后薨逝之后,建武帝的后宫理事的是贵妃,但遇大事则要太后做主。
“先不必让皇祖母知晓,她老人家年纪太大,若知晓了这惊天噩耗,怕是撑不到父皇灵柩回宫了。”太子言罢又是热泪长流。
太子子嗣单薄,目前也只有两子一女,其中长子与长女乃是太子妃所出。这也是建武帝对他不太满意的原因之一,故肖才人的这一胎太子和太子妃都很看重。
要说太子这人确实不类建武帝,一点儿没有学到建武帝的霸气果敢,反而走了另一个极端:绝对的以德服人。尤其在建武帝的衬托下,朝中大臣没有一人说他不好,极喜欢他的仁义文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以德服人无论开始是真假,时间久了就成了习惯了。大大地束缚了太子的一言一行。他从不拉拢朝臣,也从不培植自己的势力,只努力学习处理朝政大事。
建武帝在刚立太子时就把林方与贾敬二人放在东宫,其实等于把朝中的文武两大势力都间接地安排给了太子。
那林方虽然只有五品,可他是什么人啊,他是林大儒唯一的嫡曾孙,不敢说是天下文人之首,至少他振臂一呼,天下文人有半数会响应。那贾敬就更不用说了,一门双国公之后。别看此时宁国公已死,但贾代善在军中的影响力丝毫不输四王。且贾代善虽是武将,却极通人情世故,又是建武帝的发小,他和四王八公的关系极为融洽,谁家他都能说得上话。贾敬是进士极弟,但不是文弱书生,他的武功是宁国公亲自传授的,在宁荣二府中也是仅次于贾代善的存在。
至于这二人的忠心更不必考虑,自太祖皇帝起,这两家可是发誓要世世代代忠心于皇帝的。
太子为人风光霁月、磊落坦荡。这样的人做臣子真是无可挑剔,可他是要做帝王的人啊——林方为此多次劝谏太子要有自己的势力和谋算,太子都坦然一笑:“父皇在位,这些事何需本宫操心?本宫只助力父皇处理好朝政,当好太子即可。”
太子之所以如此君子坦荡荡,不是他没有野心,而是根本连太子都不想当。
当年他被立为太子时才十五岁,也就刚刚才从“宗学”毕业。谁能指望一名初中毕业生就知道自己一生想要什么?他被立为太子,一是众望所归;二就是身份所致。他只知道自己是皇后所出的嫡子,按规矩就是要当太子的。
等到他真做了太子以后,每年父皇出京便留他监国。一名初中毕业生每天和一堆半老头子一起处理国家大事,昼夜不敢懈怠,他能开心吗?
他也想出去看看大宇的大好河山,也想春日踏青夏日避暑秋看红叶冬日赏梅,更想闲云野鹤般品茶论文、寻友访仙……可他一直只能做这个老老实实呆在宫中的太子。如果有一天他做不成太子了,就可以去他喜欢的事——有这样心思的他,怎么可能为了那个位子营营汲汲。
建武帝要是早知道他有这心思,怕是会问他一句:“你做了这么年太子,你说不做了,为父就算是同意,继位的皇帝会放过你吗?”
太子立了十几年,建武帝冷眼看了十几年,这个儿子的光明磊落简直让他汗颜,可也成了他的“心病”:这样的儿子是真让他这个皇帝爹放心,可也真让他担心啊。一旦他不在了,哪个儿子或是四王八公有了不该有的心思,太子如何镇得住?
可让他换个人做太子,还真就没有更合适的。老六也是皇后所出,可老六的性子太跳脱了些。这些年为了让太子坐稳太子之位,他也是不遗余力地全方位压制其他皇子。十几年过去了,太子处理政务越发圆融,这一点更是其他皇子无法比肩的。
罢了,只能趁自己在位时给太子扫清一切障碍,除了外敌还有四王也是他的心头刺。他更看到了几位年长皇子底下的小动作——这些正是他此次出征突染疫病后封锁消息的目的之一。他就是要一箭多雕,灭蒙古鞑子的同时,看看京中还有什么人会跳出来,敢对那位子有非分之想的他要把他们全都摁死。
全盘的谋算他都在密信中交待给了义忠亲王。并非他不不信任太子,他只是不想让太子的手上染血,让太子永远是那个仁善温和的好太子,将来才能把皇位坐得稳稳的。千算万算,建武帝独独没有算到他的好七弟却是最大的变数。此后余生,每想到自己那“瞎了”的双眼他都会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