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微风,如同细腻的羽毛,轻抚过寂静的窗棂,天边渐渐泛起的鱼肚白,在玻璃窗上悄然描绘出第一道光影的轮廓。煤油灯的摇曳光影,在黎明的曙光中渐渐隐去,如同昨日的疲惫在清晨的清新中消散,为新的一天轻轻揭开了序幕。
我们似乎已将昨日的辛劳抛诸脑后,那份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如同不灭的火焰,在心头燃烧。我们满怀热情,带着对旧日时光的留恋,投身于新一天的忙碌之中。
人生,或许正是这样一场永无止境的征途。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物中,那份力量,就如同涌动的源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生活,有时就像一幅细腻的画卷,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笔一划,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唐玉萍与南语燕,两位挚友,她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渐行渐远,踏上了牧羊的征途,如同画卷中两道亮丽的风景线。赵枫与常宝,他们与得力奇一同忙碌于打马印的接待琐事,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与汗水,如同画笔在画布上留下的痕迹。
周贵,那位勤劳的马倌,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如此伟岸。他要去距大队三十多华里的老书记家,再拉一车羊砖回来。那坚实的背影,如同山峦般稳重,承载着生活的重担。
孙桂花与辛春雨,两位贤淑的女子,她们在家中默默付出,主动承担起琐碎的家务,让家充满了温馨与和谐。她们的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而我,将与那位经验丰富的老保管一同,将周贵拉回的羊砖精心地分布在各个角落,砌成一个个烧烙铁的火堆。期盼来日将那刻有永恒记忆的烙印深深埋藏在心中。
此刻,接待任务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来的客人寥寥无几。周贵见状,热情地邀请赵枫一同去拉羊砖,赵枫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生活,便是这样平淡而真实,我们各自为营,各自忙碌,却也各自承载着属于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一九七四年的五月十七日,d大队门前的草原仿佛被历史赋予了特殊的使命,空旷而又热闹非凡。那日,阳光洒在草原上,数千匹马儿汇聚一堂,马蹄声声,尘土飞扬,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在这片草原上,四队人马整齐列队,宛如一首古老的诗篇,诉说着传承与荣耀。第一排,红领巾的少年儿童,他们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对未来的憧憬。那青蓝色的绸缎装饰的桌子,上面香炉袅袅,仿佛是时间的使者,见证了这一刻的庄重与神圣。
第二排,是身着蒙古服装的强壮大汉,他们如同草原上的铁塔,稳重而坚毅。他们的存在,不仅代表着草原的力量,更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三、四排,是手握套马杆的马倌们,他们坐在精选的骏马上,威风凛凛,仿佛出征的勇士。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马儿的深深情感,也有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随着东边一声炮响,老书记带领一班人马缓缓走来。他站在香炉前,大声宣布:“d大队打马印现在正式开始!”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一把烙铁上。巴图大爷,双目虽已失明,但他的心却比任何人都明亮。他接过烙铁,在香炉上翻滚,用奶皮、奶油轻轻涂擦,仿佛在给这把烙铁赋予生命与灵魂。
随后,一位少先队员手持烙铁,迅速跑到火堆旁,将烙铁插入熊熊燃烧的火中。随着轻微的响声和青烟冒起,巴图大爷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紧接着,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响起,大汉们迅速闪开,马倌们骑着骏马如涛涛巨浪,排山倒海般地冲向马群。那一刻,草原上的风都仿佛静止了,只有马蹄声和人们的欢呼声在回荡。
这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草原的壮美与力量,也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阳光如金色的织锦般洒落,草尖上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这里,是骏马奔腾的天地,是男儿热血与豪情交织的舞台。在这片草原上,一项古老而庄重的仪式正在上演——打马印,骟马蛋,剪马鬃。
一声嘹亮的号令划破天际,一匹青色骏马如流星般飞驰而来,马背上坐着一位身着紫色蒙古袍的中年马倌。他目光如炬,手中的套马杆紧握,如同掌控着命运的舵手。骏马飞驰间,准确地套住了前方一匹不羁的野马。野马被套住的瞬间,仿佛感受到了自由的威胁,奋力挣扎着,试图挣脱束缚。
就在这时,一名大汉从人群中冲出,他身手矫健,犹如草原上的猎豹。他迅速抓住被套住马的尾巴,协助马倌收紧套马绳。野马在束缚下逐渐失去了力气,但它那渴望自由的眼神却让人震撼。
随着大汉的一声喝令,野马被重重地摔倒在地。另一名大汉迅速上前,单膝跪地,将马尾紧紧缠在膝盖上,用力压在地上。野马挣扎着,却无力反抗。这时,一名妇女手持大剪快速地剪着马鬃。一名少先队员手握烧红的烙铁,稳稳地走向前,将烙铁重重地印在马儿的屁股上。伴随着一阵青烟和焦糊的气味,马印深深地烙在了马儿的身上,那是它身份的象征,也是它归属的证明。
马印打好之后,骟马蛋随即开始了。只见一名大汉蹲下身子,从身后摸出一把锋利的小刀,轻轻地在马儿的睾丸包皮上划开一个口子。用力挤出皋丸。他一手用钳子夹住睾丸,一手接过少先队员递来的烙铁,将睾丸迅速烫掉。然后,抓起一把咸盐,撒在伤口上,为马儿消毒。这个过程虽然残酷,但却是为了让马儿更加健康,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最后,当那名少先队员,用事先准备好的羊肚油包着皋丸,跑到附近的火堆,架在上面烧烤,然后将烧烤好的马蛋分享给大家。
当一剪一剪地剪下马儿修长的鬃毛。这些鬃毛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泽,仿佛是大自然赋予马儿的华服。随着鬃毛的落下,马儿的形象也变得更加英俊潇洒。
整个过程庄严而神圣,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在这片草原上,打马印、骟马蛋、剪马鬃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更是一种传承和信仰。它们见证了草原儿女的勇敢和智慧,也见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骑着高依莫勒,穿梭于尘埃与风的交织之间,犹如穿越时空的旅者。我肩负的使命是监察那骟过的马匹,确保它们无恙,然而,今日,我却被另一番景象深深吸引。
尽管我留意着每匹马是否有大出血的征兆,准备随时伸出援手,但眼前的打马印场景却如一股洪流,冲击着我的视觉与心灵。得力奇曾向我描绘过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但今日所见,却有许多未曾提及的细节,或许是他有意为之,又或是因有女同学的陪伴而有所保留。
开场仪式的庄重与神圣,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骟马蛋的独特之处,让我叹为观止。而羊砖火上烧烤的马蛋,更是将这场面推向了高潮。那独特的香气,与火焰的舞蹈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我被这壮观的场面深深吸引,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无法自拔。勤劳的民众,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他们不仅改造了这片土地,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