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看到常威三巴掌打不出个屁来,十分生气,她冷哼一声,然后说道:
“来人,将常威押入大牢,严加审讯,务必查出幕后主使。”
侍卫们立刻上前,将常威拖了下去。
常威此时面如死灰,知道自己可能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现在他的内心只期盼着齐云能发发善心放过自己的家人。
女帝又看向齐云,说道:
“齐尚书,你仅凭一面之词就弹劾杨将军,如今证据不足,你可知罪?”
齐云心中一紧,连忙跪下说道:“陛下息怒,臣也是为了维护国法,
一时心急,才会被人蒙蔽。请陛下恕罪。”
女帝沉默片刻,随后说道:
“念你也是一片忠心,此次暂且饶过你。但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
齐云连忙谢恩:“臣谢陛下隆恩,臣以后定当谨慎行事。”
放过齐云是女帝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此时如果将齐云押入大牢的话,那肯定会惊动背后的人,
这样的话,到时候再想一网打尽就难了。
而且,这齐云掌管兵部多年,许多大大小小的将领都是他的心腹,
如果真逼急了他,说不得会鱼死网破,兵临云京城。
女帝看向一众大臣,然后说道:
“既然杨将军是被冤枉的,那么朕在考虑这次他立下大功,该怎么封赏才好?
朕的意思是想将杨天封为护国侯,不知道诸位大臣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下边有一个品级不高的大臣恨不得高呼陛下圣明,
这人正是李长今,他无条件支持杨天,
毕竟在他眼中,这年轻有为的将军是他的准女婿。
不过支持归支持,这么多比他品级高的官员都还没表态,他可不敢吭声。
由于上次除了杨天以外,其他人都在场,都知道关键点在两个人,
所以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吏部和礼部二位尚书的身上。
这么多人的目光投来,饶是吏部尚书姜元和吏部尚书袁沛也不由得心中叫苦,
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为难之色。
最终,还是因为忌惮杨天的崛起太快,所以姜元下了决定。
只见姜元轻咳一声,然后缓缓说道:
“陛下,杨天将军此次战功卓着,确实值得嘉奖。
但封侯之事,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
袁沛看到姜元先开口唱黑脸,他松了一口气,也紧接着唱白脸:
“陛下,臣以为姜尚书所言极是,封侯之事不急,
杨天将军虽有大功,但骤然封侯,恐引起诸多争议。
不如先给予其他赏赐,待日后时机成熟,再行封侯之事。”
女帝微微皱眉,心中有些不悦,她感觉到自己身为帝王的权威受到了质疑,
因为本以为封赏杨天是顺理成章之事,却没想到会遭到如此多的反对。
“哼,你们一个个都如此瞻前顾后,当初给你们升官怎么不说不急呢?
杨天将军为我云国立下如此大功,若不重赏,何以服众?”
女帝冷声道,此时她的声音已经略带一丝雷霆之怒。
这下子又给一众大臣给干沉默了,没有人敢接话。
这时,看到女帝情绪不对,即便是反对给杨天赏赐的康宇也不敢再继续阻拦,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又开口道:
“陛下,臣等并非反对赏赐杨天将军,只是封侯之事过于重大。
不如先封杨天将军为骠骑将军,待日后再论封侯之事。”
齐云为了撇清自己跟污蔑杨天没有关系,也赶紧附和道:
“陛下,沈尚书所言有理。骠骑将军之职,也足以彰显杨天将军之功绩。”
女帝沉默片刻,心中权衡着利弊。
她知道,若强行封侯,恐会引起朝中动荡。但不封赏杨天,又于心不忍。
“既然如此,那就封杨天为骠骑将军,
赐黄金五千两,锦缎五百匹,府邸一座。”
女帝最终做出了决定。
既然反对给杨天奖励的二位尚书都开了口,
其他人也不敢再继续阻拦,所有大臣纷纷附和,表示如此赏赐最好。
朝堂上的争议暂时平息,但各方势力都在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
“臣杨天谢主隆恩!”
面对这等奖励,杨天依旧是面不改色,他只拱了拱手表示感谢。
“大胆,皇帝亲赐…”
旁边的太监正准备呵斥杨天不下跪,就被女帝阻止了。
“杨天对朕有功,更是为云国边关打下了几十年的安宁,
所以朕决定赋予杨将军特权,见朕和圣旨都不需要跪拜,
在大云境内,有便宜行事之权,凡我云国官员,需听从调遣!”
不仅将太监清退,女帝还当着文武大臣的面给杨天特权。
此言一出,朝堂上再次一片哗然。
众大臣心中各有想法,有羡慕者,有嫉妒者,也有担忧者。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
“我云国千百年从未有这等先例,这个口子一开,谁还知道陛下天威!”
“这杨天的功劳是很大,但是赏赐也不能太过分啊。”
…………
一时间,朝臣群情激奋,都反对给杨天这特权。
毕竟人都是自私的,他们天天跪拜已经习惯了,见不得有人不跪。
“有何不可?杨天将军功勋卓着,朕赐予这些特权,
这是他应得的!谁再敢反对,拖出去打三十大板!”
女帝毫不退让,她直接出声威胁。
众大臣见女帝态度坚决,也不敢再多言。
杨天拱手说道:“陛下厚爱,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和云国效力。”
下朝之后,杨天刚走出朝堂,就被一群大臣围了起来。
“杨将军,恭喜恭喜啊!”
“杨将军,日后可要多多关照啊!”
“杨将军,有空一起喝酒啊,我知道翠云楼新来个花魁,模样甚是俊俏!”
杨天应付着这些阿谀奉承的大臣,心中一阵暗爽,
不过他却也明白,这些人不过是见风使舵。
齐云脸色阴沉,心中暗道:
“这杨天如今权势越来越大,若不尽快除去,日后必成大患。”
越想,他越觉得杨天对他的威胁越大,不自觉的露出了杀意。
毕竟有肌肤之亲,女帝对杨天的态度和对别人不太一样,
知道男人爱面子,为了杨天的面子,女帝可谓是煞费苦心,
还没等杨天到家,便有一个年轻的小太监携带圣旨到了杨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