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退,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副将带着几百名士兵,历经一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绕回了大宋的阵地。一路上,士兵们脚步匆匆,疲惫却又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杨将军原本在营帐中闭目养神,听到外面传来嘈杂的人声和脚步声,心中一喜,赶忙起身走出营帐查看。此时,宋兵阵地已经点起了火把,火光摇曳,映照着士兵们或疲惫或焦急的面庞。杨将军目光急切地在人群中搜寻,却没有看到自己儿子杨晓韬的身影,心中不禁一沉,忙开口问道:“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回到吧?”
副将赶忙上前,单膝跪地,语气中带着几分愧疚与焦急:“是的,将军。我们只有两把软剑,那些被五花大绑的兄弟众多,绳索一时半会儿割不完。杨公子说我对地形比较熟悉,便让我先带已经解开绳索的兄弟们先行撤离,他留下来继续解救其他人。他应该带着剩下的人员在回来的路上了,我这就带几个人去接应他们。”说罢,副将起身,带着几位小将转身就要再次出发。
杨将军望着副将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快速清点人数,发现已经回来的有七百多人。他赶忙吩咐士兵们:“大家都吃点干粮,喝点水,好好休息,你们都辛苦了!”安排妥当后,杨将军便站在营帐前,焦急地等待着杨晓韬的归来。
素芳辗转难眠,听到外面的动静后也走出营帐。她心中挂念着杨晓韬,眼神中满是担忧,静静地站在一旁,和杨将军一起望向远方,期盼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
副将带着几个小将一路疾行,途中遇到陆续有被解救出来的人员往回跑。副将心中一紧,赶忙上前拉住一人,急切地问道:“杨公子呢?”那人跑得气喘吁吁,脸上还带着惊恐的神色,结结巴巴地说道:“不好了,我们被发现了!杨公子叫我们快跑,他在拦住追兵,他正跟金兵打起来了!”
副将听闻,心急如焚,大声说道:“我们几个都带了刀剑,我们赶快去帮杨公子!”说着,他率先拔腿就跑。一位小将连忙追上去,拉住副将的胳膊,喊道:“副将,不好,天亮了!我们这样过去,不但帮不了杨公子,还会被金兵轻易认出来!”
副将猛地停下脚步,抬头一看,天边已经泛起了晨光,天蒙蒙亮了。他心急如焚,跺着脚说道:“怎么天亮了呀!这可如何是好?杨公子会不会有危险呢?”另一位小将建议道:“我们先回去禀报杨将军吧。”副将无奈,只好带着众人返回。
那些逃跑回来的士兵一看到杨将军,纷纷“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杨将军见状,忙说道:“这里不是朝堂,不用跪,快起来坐着歇歇。”可是士兵们却依旧跪着不起来,副将也跟着跪了下去。杨将军满脸疑惑,问道:“你们这是怎么啦?”
一位士兵忍不住哭出声来,哽咽着说:“杨公子在救我们的时候被金兵发现了,许多金兵冲杀过来,杨公子叫我们快逃,他在拦住金兵。可是现在天亮了,还没见杨公子回来,不知道杨公子怎么样了……”
副将也焦急地说道:“现在天亮了,如果杨公子还没有逃回来,在敌营就随时都会被发现,这可怎么办呀!”
杨将军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沉默片刻,缓缓说道:“等等看吧,还能怎么办,白天又不能贸然过去。”说着,他缓缓走出营帐,向着敌方阵地张望着,此时的他,心中满是对儿子的担忧,多么希望能在下一秒看到儿子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素芳也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敌方的方向,她的双手不自觉地紧握在一起,心中默默祈祷着杨晓韬能够平安归来。其他被救回来的士兵们,也都纷纷走出营帐,静静地站在那里,向着敌方阵地张望着,大家都怀着同样的期待,渴望看到杨晓韬平安归来。
这时,皇后娘娘杨晓兰醒来,听到外面的动静,也走了出来。她看到所有人都朝着敌方阵地张望,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她看到副将,赶忙快步上前问道:“情况怎么样?”
副将一脸难过,声音低沉地说道:“只有一千多人还活着。我和你哥找到他们之后,拼命割开他们身上的绑绳。你哥说我比较熟路,叫我先带一部分人回来,他还在继续割开其他人的绳索。但后来被发现了,他拦住金兵,争取时间让他们逃跑回来。可现在天亮了,还不见你哥回来,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皇后娘娘听后,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与焦急。她下意识地朝着敌方阵地走去,仿佛这样就能离杨晓韬更近一些。她在心中暗暗发誓,如果杨晓韬有任何闪失,她定要让金兵付出惨痛的代价……整个阵地陷入了一片沉重的寂静之中,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个未知的结果,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