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识对李白的描述和赞誉勾起了大家的好奇。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又写出了什么样的诗,才能被称之为“诗仙”?
大家的认同就这样一致吗?
刘彻饶有兴致地看着天幕,期待着这位“天女”能说出个什么来。之前的几场直播,汉朝是从第二期<孟浩然>开始看的,虽然确实看到这几个诗人写的诗不错,但也就是这样了,他还是更喜欢他们汉朝精采华美的赋文。
而且,一个人能够被称之为“仙”,也确实勾起了他心底隐秘的好奇。
他身旁的霍去病拄着下巴,靠坐在搬出来的坐具上,对刘彻满溢的好奇有些不解。
“不就是写诗吗,难不成被称为‘诗仙’还真的就成仙了?”
刘彻回过神,笑着叹道:“不管怎么说,总是有他的过人之处。”
******
秦朝。
嬴政袖手看着天幕,神色不动,似是很是专注地看着天幕。
“诗仙”吗?他看着来自天幕的讲解,对“仙”之一字很是感兴趣。虽然他知道这大概是个饰词,但不影响他此时对李白的盎然兴致。
天幕下的众人随着玉不识的话,也一同进入了李白那澎湃而飘逸的想象世界。
【我们谈论李白,总是离不开他的诗。李白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歌行体的巅峰,他和他的诗,已融为一体。】
【他写壮志凌云,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凭风直起高飞,正如他坚信自己总有一日能够鸿翔鸾起、激昂青云。他的锐气不可当,这个时候,他仿佛真的成了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绝云气,负青天。
他写自己的志得意满,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对自己的才华很是自信,身居草野不会是他的终点。扑面而来的踌躇满志和豪迈自得,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李白受唐玄宗入京召见的激动。
他写自我勉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虽然颇受挫折,但他深信自己的才华无二,饮酒豪情,纵情高歌,酒后的诗,是他对自己未来的畅想,也是他的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短促,也不能磨灭他的志向。】
嬴政看到这里,微微挑眉,对后世产生了不少的好奇。他知道了自己的王朝没能长久延续,但后世之人是如何管理疆域,便已让他起了兴趣——有用的话,正好拿来用用。后世是如何建设盛世的?他定下的规矩,还在吗?
“唐玄宗?皇帝?后世也是皇帝吗?”
他对诗文体裁不是很了解,但其中的内容颇为触动他的心意。李白诗中展现出的积极向上和骄傲自信,都让他生出些许好感。
现在的秦朝正是用人之际,一切人才都是他所需要的。而像李白这样积极的,正合他心意。当然,最后能不能用上,那是另当别论,至少这个态度他很喜欢。
【他写侠客英杰,是“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是“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一杯酒,一柄剑,他是诗仙,也是青莲剑客。剑侠意气风发,少年奔逸绝尘,他自是人间第一等的风流客。】
刘彻现在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卫青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他出征匈奴的愿望。大权在握,势尽在我,此时看到李白对侠客的描写,很是兴致昂扬。
“‘人间第一等’吗?”刘彻咀嚼着这个词,忽而玩味地笑了笑。
“这样看,李白也是挺自信的。还喜欢侠客名士吗……”
他身边的霍去病,尚且年少,但已经有了后面骄傲恣意、自信风发的少年将军模样。他一扬头,“天女说李白是人家第一等的风流客,那我就是第一等的大将军,还有舅舅也是。”
刘彻听了,朗声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卫青当然是。好志气,朕就等你成为朕的大将军。”他毫不怀疑这一点。
【他写思乡情深,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自从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便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李白一生漂泊在外,纵横诗坛,他无疑是热恋故土的,只是不知为何不曾回过故乡?】
思乡是千古不变的话题。李白这诗一出,搭配着天幕上的翻译和画面,众人皆是感同身受。
人生总有离别的时候,但思念的心情是相同的。诗中的潺潺情意,是明月清光的幽凉,是舟行随水而长,是笛声乘风飘远,点点意向,意蕴深长。
【他写山川万物,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飞空瀑布,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阔天门山,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俊秀敬亭山,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百步九折蜀道。他的想象力赋予他的诗一派生机,他的诗又为山川景物披上一层耀眼的光。
他写月亮,是“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丽皎洁,是“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的孤独静谧,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思念。月光如水,映照心间,李白诗中的月亮,是他的情感所寄,是他的向往和追求。】
李世民看着李白笔下的大好河山,对唐朝接下来的盛世既是感到欣喜又是忧心。他还记得有一个“安史之乱”,不搞清楚,实在是安心不了。
但此时明媚的秀丽江山又很好地开阔了此时他的心情。他大唐的山河美景会在李白的诗句中流传千古,这就足以让他欣慰不少。
【李白还写人,他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诗词虽然是借秦始皇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的迷信仙神,但谁能不承认诗中秦始皇的那动荡开合的雄壮气势和千古霸业?
他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杨贵妃的倾国容颜和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得益彰,金花笺上的三首《清平调》更是成为赞誉美人的绝句。
他写“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昭君出塞虽然为汉家带来了一定程度上民族融合的基础,但也掩不去自此别后再不返乡的悲凉。
他写“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王羲之为人潇洒、笔墨传神,李白的诗词也不遑多让。】
嬴政看着自己出现在李白的诗中,没有理会低下头的百官侍从,神色不动,但心中却是对“求仙”不成微微一动。自从秦朝疆域一统,但对庶民百姓的治理也是个难题,一切都在摸索中,他自然是动了求仙以致长生好完整安排自己的计划。看来,也是一场空。
他无声叹气,也不知道接任的是谁,想来也是扶苏。只是不知道秦朝,他的伟业延续了几朝几代。身为权力的最高掌握者,他自然是敏锐地觉察到了自家疆域之中不和谐的声音,他想要去泰山封禅,不仅是满足自我的愿望,也是求得一个天下归心。
另一边的张良则是对秦始皇求仙而冷笑连连。求仙?不过是妄想。此等暴君,又有何机缘窥得仙道长生?
【他写酒至兴极,是“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很爱喝酒,所以我们想要读懂李白,更要读懂他的饮酒诗,他是诗仙,也是酒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李白嗜酒的形态,酒酽花浓,他和他的诗一起醉了。
他写对仙人的想象,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是“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以自己瑰丽的想象描绘着他对仙人的生活,瑶台阆苑,仙山琼阁,是他的悬圃蓬莱,是他梦中的归处。让人不禁想到,是否,有朝一日,能写出这些仙气飘飘的诗作的李白就会这样自由且飘然的乘云驾鹤飞升走了?】
“这个李白,有点东西啊。”
天幕底下众人议论纷纷。
“确实和前面说的一样,诗、酒、剑,三者构成了李白,诗仙,酒仙,只是剑仙不是剑仙,而是青莲剑客。”
“可能是因为人家还不到第一的程度,所以称不了‘剑仙’?”
“不过都能被冠之以‘仙人’的名号了,想来也不差这一个吧。”
“说起来,后面这几句诗,他是怎么写出来的?一般人还真的想不到。”
“要不然人家是‘诗仙’呢,如果不是他的诗写得好,怎么能名垂千古?”
“这可是天女都称赞不已的谪仙人欸。能得她这么喜爱的,想来必是不凡的。”
公子哥们聚在一起,对李白的诗很是叹服。说话间,俨然成为了迷弟。
【有人说,李白不是仙人,怎么能写出这样仙气飘飘的诗句。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加深了这个印象——李白好似真的遇仙了!现在的我们知道求仙问道不过是个心理安慰,但我们依旧愿意为李白描绘的诗中仙境而动容。
后人称李白为“诗仙”,所有仰望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千古唯一的那个“谪仙人”。
好了,李白的诗词就介绍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天幕上放出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众人看着这首变幻惝恍、辉煌流丽的游仙诗,无不惊为天人。
“这可真是……”
只是还不待众人反应过来,玉不识就已结束今日的直播,留下各朝的人对李白心驰神往。
“李白,确实是谪仙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