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风波,京城重归太平,林婉兮与萧逸尘的感情愈发深厚。然而,平静的朝堂之下,新一轮的风云变幻正悄然酝酿。
一日,萧逸尘神色凝重地回到侯府,林婉兮见他这般模样,心中一紧,忙问道:“殿下,可是朝中出了何事?”
萧逸尘长叹一声,缓缓说道:“边疆传来急报,邻国陈兵边境,似有进犯之意。”林婉兮秀眉紧蹙,边疆安稳关乎国家存亡,此事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也因边疆局势炸开了锅。主战派与主和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以宰相周崇为首的主和派主张议和,认为应以赔款割地换取和平;而以大将军赵峰为首的主战派则坚决反对,力主出兵迎敌,扞卫国土。
萧逸尘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烦闷不已。他深知,无论是战是和,都关乎国家的未来,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林婉兮得知朝堂上的争论后,陷入了沉思。她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战与和的抉择,更是各方势力暗中博弈的结果。主和派背后或许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牵扯,而主战派虽一心为国,却也可能因战争的不确定性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经过深思熟虑,林婉兮决定进宫面见萧逸尘。在御书房中,她向萧逸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殿下,臣妾以为,战与和都不可仓促决定。我们应先派遣使者前往邻国,探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同时,暗中加强边疆防御,做好备战准备。若对方只是虚张声势,或许能通过谈判化解危机;若对方执意进犯,我们也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萧逸尘听后,眼前一亮,赞赏道:“婉兮,你的想法甚好。就依你所言,朕这就安排使者前往邻国,同时命赵峰将军加强边疆防御。”
然而,事情并未如他们所愿顺利发展。使者还未抵达邻国,便在途中遭遇了袭击,生死不明。消息传回京城,朝堂上下一片哗然。主战派借此机会,强烈要求立刻出兵,主和派则噤若寒蝉。
萧逸尘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出兵。但在任命主帅一事上,又出现了分歧。赵峰将军虽作战勇猛,但性格鲁莽,容易冲动;而朝中其他将领,又各有短板,难以担此重任。
林婉兮得知此事后,想起了一人——曾经的镇国大将军李霄。李霄战功赫赫,谋略过人,却因得罪权贵,被罢官回乡。林婉兮向萧逸尘举荐了李霄,萧逸尘听后,沉思片刻,决定重新启用李霄。
李霄接到圣旨后,立刻奔赴京城。在朝堂之上,他向萧逸尘详细阐述了自己的作战计划。萧逸尘听后,十分满意,当即任命李霄为此次出征的主帅。
李霄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奔赴边疆,林婉兮和萧逸尘则在京城日夜关注着战事的进展。然而,就在大军抵达边疆后不久,便传来了一个噩耗——李霄在一次突袭中身负重伤,昏迷不醒。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京城上下陷入了恐慌。萧逸尘心急如焚,不知该如何是好。林婉兮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安慰萧逸尘道:“殿下,事已至此,我们不能乱了阵脚。李将军虽受伤,但他的作战计划已经制定,我们只需派遣得力之人接替他的位置,继续指挥作战。”
萧逸尘听了林婉兮的话,渐渐冷静下来。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任命赵峰将军为代理主帅,继续率领大军与敌军作战。
赵峰上任后,一改之前的鲁莽作风,严格按照李霄的作战计划行事。在他的指挥下,大军接连取得几场胜利,逐渐扭转了战局。
邻国见战事不利,又得知萧逸尘已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终于萌生了退意。他们主动派遣使者前来求和,萧逸尘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接受求和。
这场边境危机终于得以化解,京城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安宁。经过此事,萧逸尘对林婉兮更加倚重,林婉兮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朝堂上逐渐站稳了脚跟。
然而,林婉兮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依旧暗流涌动,未来的路还很长,她和萧逸尘必须携手共进,才能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