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戴宗这才点了点头放心的说道:“这位公孙哥哥的行踪,向来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梁山众好汉都说他是得道高人呢。”
紧接着又看向曹懿问道:“不知曹懿兄弟是在哪儿遇到的公孙哥哥。”
司马懿大口干完碗中酒水,平声应道:“洛阳!”
“洛阳?”
戴宗一听,便暗自思量起来。
这个洛阳地处的位置,应当就处于西北吧。
如今他一听到关于西北的事情,心中的想法便不自觉的冒了出来。
继而又问道:“曹懿兄弟,不知当时公孙哥哥可与你说了些什么?”
司马懿半眯着眼睛,看向戴宗轻声说道:“他说,他要重回道门,潜心修道去了,这个梁山,他当是不会回去了。”
“啊?”
戴宗闻言,惊讶不已。
随即神色又变得严肃起来,低着脑袋自言自语嘀咕着,
“眼下正值我梁山泊关键时期,公孙哥哥本领极大,又是副军师,如今这一走,如同断我梁山一臂。”
“不行,我还需速去禀告公明哥哥.......”
等等.......
就在戴宗即将起身之际,他忽然猛地想起了什么。
搞了半天,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我这榆木脑袋啊.......
而后一脸慎重的看向曹懿,沉声拱手道:
“原来.......曹懿哥哥便是我们一直要等待的人,小可愚钝,竟然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还望曹懿哥哥见谅才是。”
“哦?”
司马懿故作惊讶,连声问道:“戴宗兄弟此言何意?”
此时坐在另一边的杨再兴,也不禁好奇的抬起了脑袋,竖起耳朵细细听着。
从刚才的话语中,他好像听到了一些不得了的事情。
现在他才有些明白了,怪不得之前曹大哥说,会有人来迎接他们呢,原来这里头还有这一层渊源在呢。
这左一句右一句的,不都说明这是早有计划的事情吗。
可问题是,最开始曹大哥不是要去东京的吗。
若不是意外出现了祥符县那次事件,曹大哥他根本就不会提及这梁山,也更不会走到这个地方来了。
什么情况这是......
杨再兴感觉自己的小脑袋有些不够用了,这到底是谁跟谁啊,整个人都感觉在云里雾里的。
不过管他的,听大哥的就完事了。
“是这样的.......”
待戴宗将语言整理好之后,开始缓缓述说道:“公孙哥哥下山前,就曾吩咐小可在此等待。”
“而公孙哥哥给小可留下的话,便是等待从西北来的高人。”
停顿片刻后,戴宗继续说道:“就在数日前,小可又收到了公明哥哥的来信。”
“信中说,公孙哥哥已经找到了那位高人,乃是纵横家传人,本事非凡。”
“公明哥哥着重命令小可,务必要好生等待,不可有误。”
“小可虽愚钝,但也能看出,公孙哥哥所言之人,想必定是曹懿哥哥了。”
“刚才是小可有眼不识泰山,还望见谅。”
戴宗说完,当即站起身来,鞠着躬深深拱手道。
一旁的时迁见状,连忙拉着憨憨的李逵一并拱手施礼。
“诸位兄弟你们这是做什么?”
司马懿紧跟着站起身来,将他们一个个扶着坐下。
平声说道:“不错,月余之前,曹某遇到那公孙胜的时候,他的确极力推荐曹某到梁山泊来。”
“却不曾想一路坎坷,还意外烧杀了县衙,算了,不提也罢。”
“不过竟然在此遇到了诸位兄弟,那公孙胜倒是有心了,也感谢你们公明哥哥的一番好意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
戴宗一脸激动的说道:“曹懿哥哥,不如我们现在便起身前往梁山,相信公明哥哥在得知此事的时候,一定也会非常高兴的。”
这多日的等待,今日可总算是有了结果,如何能不激动。
一旁的李逵听到这里,本来也想嚷嚷着吐槽两句,想着说你这厮让我们一阵好等之类的话来。
但一看到曹懿老兄那张,看似外表和善、实则充满杀气的面容后,他便 强行的闭上了嘴巴。
现在他每次一看到曹懿老兄的时候,脑海里就不自觉的浮现出月光下的那一幕来,光是想想都心跳不止.......
算了,不说也罢。
“不急不急。”
司马懿微微摇了摇头,应道:“等天亮在赶路也不迟。”
他如是说着,便将目光逐渐移至那精瘦汉子时迁的身上。
微笑着轻声问道:“听说那祥符县的账本,是被时迁兄弟拿了去,不知可否让曹某看一眼?”
“这.......”
时迁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这好端端的,怎么就突然提及这毫不相干的账本了呢。
他缓缓将目光投向身旁的戴宗,你看看这事儿怎么搞吧。
戴宗当即大笑道:“不知曹懿哥哥为何会对这账本有兴趣?”
然而司马懿神情却是变得异常严肃起来,正色应道:“曹某与再兴之所以会杀烧县衙,就是因为这个账本。”
“戴宗兄弟你说,我曹某人该不该对这账本感兴趣?”
“原来如此......”
戴宗继而朝着时迁点了点头。
只见时迁双腿一收,又一伸,嗖的一下便跳到了二楼。
没两息间后,又从二楼跳下,并精准落入刚才所坐的位置。
紧接着,时迁将书册双手递至曹懿面前,“曹懿哥哥请看,这便是我从祥符县拿来的账本。”
司马懿双手接过账本,还不禁感慨道:“时迁兄弟真是好身手啊,如此一上一下两番动作,这世上可是少有人能做到。”
“曹懿哥哥言重了.......”
时迁谦虚的拱手应道:“就这么一点看家本事,上不得大雅之堂,比之梁山泊诸位兄弟更是相差甚远。”
“时迁兄弟太过谦了,最多不过各有所长罢了,至少就拿账本这件事情,梁山泊上恐怕就没人能比时迁兄弟做得更加干净利落了.......”
司马懿如是说着,便缓缓翻开了手中的账本。
他用着极快的速度,将账本翻了一遍。
而其中的内容,大致与那被杀的知县所言差不多。
其中记录着在什么时候,运送什么东西,到了什么地点,以及最重要的赚了多少钱财。
其中钱财数目,往往都是几十万贯打底,上百万贯的也不在少数。
而账本上面的名字、职务,也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当中涉及人员众多,甚至包括了内侍省、尚书省各部,还有宰相、太尉之子,以及禁军中一些头头们。
司马懿相信,若是将此账本拿到宋廷朝堂上去,还不知会掀起怎样的风暴。
但牵连过多,也就意味着危险更大。
如何更好的利用此账本,接下来还需要一番好好斟酌。
这种东西用好了是利益无穷,若用不好则是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