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家老头子为上将军,从一品的官职,手握兵权,贵妃娘娘真敢想让自家嫡女和吏部尚书嫡女做妾。
就是明白这一点,顾夫人才挑明了。
接下来就看孙贵妃和杨夫人的表演了。
果不其然,贵妃当场变了神色,脸上的笑隐了下去。
杨夫人也是神色有点难看。
她确实没有想过让自家女儿为妾。
虽说之前有传闻贵妃娘娘欲让其侄女嫁于三皇子为正妃,但三皇子一直没有什么表示。
且那孙梦洁的父亲也不过因着孙贵妃才混得了一个四品的闲职。
于三皇子,娶孙梦洁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因此,杨夫人和杨尚书才从来没有放在心上过。
至于顾家,在今日进宫前,孙贵妃看上顾家嫡女的事杨夫人和杨尚书也是有所耳闻的。
但且不说顾家嫡女在赏花宴上的表现是对三皇子完全无感,就是顾上将军一贯表现的只忠于皇上,从不站队这一点就说明了,顾家绝对不会将嫡女嫁到三皇子府。
事实也如杨夫人和杨尚书推测的那般,顾夫人当场便拒绝了孙贵妃。
可顾夫人后来拒绝的说辞未免也太让人尴尬了。
不过她说的也没有错,贵妃娘娘极力说服顾夫人,难不成是还真想让自己的女儿为妾?
倘若真的如此,那她可要考虑一下是否同意这桩婚事。
不然自家嫡女真的为妾的话让老爷的面子往哪里放?
顾夫人和孙贵妃的目光都聚焦于杨夫人的身上,杨夫人咽了咽口水,随后说:“臣妇和夫君自然是舍不得让小女为妾的。”
孙贵妃神情有一瞬间像是吃了苍蝇一般难看,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
“杨夫人爱女德才兼备,本宫自然是不能让其为妾的。”
看来只能做出取舍了,孙贵妃心里在滴血。
这一个两个的怎么都这么贪心。
最终,孙贵妃和萧泽诚没能得偿所愿,只得选择让吏部尚书之女做萧泽诚的正妃。
皇上也是早就猜到了结果,在孙贵妃来找他时,很爽快的下旨赐婚了。
听到消息的孙梦洁第一时间就进宫找上了孙贵妃。
“姑母,您不是说过,要让梦洁嫁与表哥做正妃吗?可为何现在表哥的正妃成了那杨家女,这让梦洁怎么办?”
孙梦洁很是委屈地跟孙贵妃哭诉着。
她自小和表哥一起长大,姑母也不止一次说过,要让她嫁与表哥做正妻。
可现在又算怎么一回事?
反正她是绝对不可能为妾的。
孙贵妃有些为难,“姑母也不想这样,可萧泽煊马上就要成婚了,他一旦成婚,地位只会更加稳固,皇上说不准还会将更多的权利交到他手中。
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要尽快扩张手中势力才行。但那吏部尚书和其夫人不肯让他们的女儿为妾。
为了拉拢对方,只能许出正妃之位了。”
“所以姑母便要舍弃梦洁了吗?”孙梦洁用帕子擦了擦脸颊上的泪。
孙贵妃拍了拍孙梦洁的肩膀,然后语重心长地安慰她,“梦洁,你向来懂事,这个时候你该理解姑母和你表哥才是。我们都是为了大局。”
孙梦洁抿了抿,她知道这件事情现在已经是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毕竟圣旨都下了,她还能让皇上朝令夕改不成?
“梦洁明白了。”
孙贵妃欣慰地点了点头,“你能想明白最好。”
怕孙梦洁和哥哥都对自己产生隔阂,孙贵妃又开始给孙梦洁画大饼。
“不过你放心,终究你才是姑母最看重的儿媳,毕竟我们是一家人,身上有割断不了的血缘关系。所以待诚儿上台之后,皇后之位只会是你的。”
“梦洁明白,只是不能成为表哥的元配,梦洁总归是感到遗憾和难过。”
孙贵妃将其半拥进怀里,“委屈你了,姑母定会想办法补偿你的。”
在萧泽诚和吏部尚书之女的亲事定下没多久之后,洛宇和白秋练的婚事也定下了。
萧泽煊和许瑾月的大婚之日定在七月初七,乞巧节,难得的好日子。
而萧泽诚和吏部尚书之女的婚期则是在八月十八,也是个不错的日子。
至于洛宇和白秋练,则是在萧泽诚大婚后不到一月的九月十五。
短短几个月内,礼部既要准备太子大婚,又要准备三皇子的婚事,可真是忙坏了。
而对于京城的勋贵来说,连着三个月都要准备厚礼,可是要出好一波的血。
但没办法,心中再有千言万语也不能宣之于口。
婚期的敲定让萧泽煊和萧泽诚等人都忙碌了起来,没有时间作妖,所以一时之间京城都风平浪静了起来。
直到六月中旬,江南突然传来发生涝灾的消息。
此刻,朝堂上都吵成了一锅粥。
拥立太子一波的人认为应该让太子带着物资前去赈灾。
毕竟这次涝灾并不严重,是难得的赚取声望的时机。
而太子虽然深受皇上宠爱和信任,可近来不知为何,太子子嗣艰难的声音越来越大。
于太子,这可不利啊。
所以若是这次能有太子带着物资前去赈灾的话,想必也能平息一些那些流言。
最要紧的是,若太子不去的话,那人选无疑就是三皇子了。
三皇子狼子野心,真让他积攒下了声望那还了得?
而拥立三皇子的那波人自然也不甘心放过这个机会,频频进言,说是太子大婚在即,怎能奔赴江南赈灾呢?
皇上也是有些犯难,私心里他是想要太子去的。
向来只要对太子有利的事,皇上恨不得全都扒拉到太子的碗里。
可太子确实是大婚在即,不好前往江南。
在犹豫了片刻后,皇上决定让三皇子去。
毕竟他等太子大婚等了那么久,赈灾的事又不是非太子不可。
三皇子的人荣获胜利,纷纷称道:“皇上圣明。”
讨论完这件事情也该散朝了,但就在要宣布退朝的时候,萧泽诚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一请求,还望皇上允准。”
朝堂上没有父子,只有君臣,所以哪怕是太子,在朝堂上都是要叫“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