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透过窗棂,洒在郭凌峰刚毅的面庞上。他换上朝服,腰杆笔直,眼中透着一股锐不可当的气势。今日,他将站在朝堂之上,揭露舞弊真相,为正义而战!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肃立两旁,气氛庄严肃穆。郭凌峰不卑不亢地走到大殿中央,向皇帝行礼后,转身面向群臣,朗声道:“启禀陛下,臣有要事启奏!科举考试乃国家选拔人才之重器,岂容宵小之辈肆意践踏?臣今日要揭露一起惊天舞弊案,还科举考试一片清明!”
话音刚落,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权贵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揣测,却无人敢率先发声。
郭凌峰不慌不忙,从袖中掏出一封信,高举过头顶,沉声道:“此乃舞弊考生王富贵与其同党密谋作弊的书信,信中详细记录了他们如何贿赂考官、互传答案等卑劣行径!”
“一派胡言!”王富贵的父亲,当朝丞相王大人猛地站出来,指着郭凌峰怒斥道,“你血口喷人,可有证据?”
“证据确凿!”郭凌峰冷笑一声,示意侍卫将早已准备好的证人带了上来。
第一个证人是负责誊写试卷的书吏,他战战兢兢地指认了王富贵在试卷上做的手脚;第二个证人是负责监考的考官,他承认收受了王富贵的贿赂,对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出场的证人,赫然便是那日给王富贵送信的菜农,他本是受人指使,如今见事情败露,不敢再有所隐瞒,将自己如何传递消息,如何收取好处和盘托出。
人证物证俱在,王富贵及其背后势力的罪行昭然若揭。王大人脸色惨白,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其他参与其中的官员也纷纷低头,不敢言语。
郭凌峰环视四周,目光如炬,声音洪亮:“科举舞弊,损害的是国家利益,败坏的是社会风气!今日,我定要将这些蛀虫绳之以法,以儆效尤!”
说罢,他转向皇帝,躬身说道:“请陛下明察,严惩不贷!”
御座上的皇帝,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缓缓站起身,目光深邃,看向王大人的方向……
皇帝久居上位,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王丞相,你可知罪?”
王大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却说不出半句话来。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权势,竟会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郭凌峰轻易瓦解。
“来人,将王富贵押下去,革去功名,流放三千里!王氏一族,凡参与舞弊者,皆严惩不贷!”
皇帝的语气不容置疑,王富贵面如死灰,被侍卫拖了下去。王大人瘫软在地,他知道,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完了。
处理完王氏一族,皇帝的目光转向郭凌峰,眼中多了几分欣赏:“郭爱卿,你揭露舞弊有功,勇气可嘉,智慧过人,朕心甚慰。”
郭凌峰谦逊地低下头:“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为陛下分忧,为百姓鸣冤。”
“好一个分内之事!”皇帝龙颜大悦,“你想要什么赏赐?”
“臣斗胆,恳请陛下彻查科举舞弊一案,还考生们一个公道!”郭凌峰拱手说道。
“准奏!”皇帝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深知,科举制度关乎国家未来,绝不能任由腐败滋生。
一场科举舞弊案,以王氏一族的覆灭而告终。正义得到了伸张,百姓拍手称快。而郭凌峰,也凭借着这次的功劳,名声大噪,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
退朝后,郭凌峰回到府中,谋士刘先生迎上前来,脸上满是喜悦:“恭喜大人,贺喜大人!今日一战,大人可谓是大获全胜啊!”
郭凌峰却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喜悦,他淡淡一笑:“这只是第一步,科举舞弊案牵连甚广,想要彻底根除,并非易事。”
刘先生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大人所言极是,不知大人接下来有何打算?”
郭凌峰沉吟片刻,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身影,那个即使身处困境也依然坚持正义的年轻人……
“我记得,那日考场上,有一位名叫赵秀才的考生,他文采斐然,答卷堪称完美,却因王富贵的陷害而名落孙山。”郭凌峰眼中闪过一丝怜惜,“这样的人才,不该被埋没。”
刘先生立刻明白了郭凌峰的用意:“大人的意思是……”
“我要将他推荐给皇上。”郭凌峰斩钉截铁地说,“科举舞弊案,损害的不仅是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更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根基。像赵秀才这样的人才,才应该是我们大梁未来的栋梁!”
次日早朝,郭凌峰当众向皇帝禀明了赵秀才的遭遇,并呈上了他的考卷。皇帝看过之后,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召见赵秀才。
赵秀才来到金銮殿,他本以为自己会因举报舞弊而受到责罚,没想到却被皇帝亲自召见,心中既忐忑又激动。他将自己在考场上的遭遇如实禀报,并表示自己只希望能够为国效力,不负平生所学。
皇帝被赵秀才的正直和才华所感动,当即封他为翰林院编修,命他参与编撰史书。消息传出,百姓们纷纷称赞皇帝英明,为郭大人叫好。郭凌峰的名字,在朝堂内外更是声名鹊起,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然而,郭凌峰心中清楚,这次科举舞弊案只是冰山一角,要想彻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深夜,书房里烛火摇曳,郭凌峰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宗,陷入了沉思。“大人,您还在为科举的事情操劳吗?”刘先生端着一杯清茶走了进来。
“是啊,”郭凌峰揉了揉疲惫的双眼,“惩治贪官污吏只是治标,如何才能治本,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才是关键所在……”他拿起笔,目光落在洁白的纸张上,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在脑海中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