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天行置身于那虚幻之境已有许久时日,但任凭他如何苦思冥想、绞尽脑汁。
却始终未能参悟到哪怕一星半点,有关领域之力的蛛丝马迹。
“这到底是何缘故?”
凤天行满心疑惑地喃喃自语道,“先前想要参悟此等奥秘,怕是实力尚浅难以企及。
可如今我已历经重重磨砺,修为获得了极大提升,根基也已然稳固如山,为何依旧对此毫无头绪呢?”
想到此处,凤天行不禁感到一阵茫然无措,仿佛迷失在了一片浓雾弥漫的荒原之上,完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他呆坐在原地,不住地摇头叹息,心中暗自思忖:莫非自己此生的修行之路就只能止步于此吗?
再往更高层次迈进真就束手无策了不成?
就在凤天行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之时。
他猛地站起身来,开始在这片虚无缥缈的世界里焦躁不安地踱起步来。
他时而快步前行,时而又驻足停留,思绪如同乱麻一般纠结缠绕在一起。
突然间,一道灵光犹如闪电般划过凤天行的脑海。
“会不会……会不会是因为我的内心深处尚存一丝杂念,从而无法真正意义上地臻至‘虚魂静’的至高境界呢?”
念及此处,凤天行的双眸瞬间亮了起来,似乎抓住了一线希望的曙光。
想到这一点,凤天行立马盘膝而坐,开始在虚幻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心境。
凤天行静静地坐在那里,突然间,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内心深处,传来的一丝极其细微的欲望波动。
就如同平静湖面上泛起的一圈涟漪,虽然微弱,但却清晰可感。
这丝波动仿佛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他的思绪,让他心生所求,并渐渐地被利益所驱动。
意识到这种情况后,凤天行深吸一口气,决定重新将自己沉浸到虚魂境之中。
因为他深知,只有在那种极度宁静的状态下,才能够摆脱欲望的束缚,找回内心的清明与安宁。
所谓“一念代万念”,乃是初步踏入虚魂境阶段的关键法门。
凤天行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努力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
刚开始时,各种念头如潮水般涌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杂念逐渐变得稀少起来。
他也终于成功地迈入了虚魂境的初级阶段。
然而,要想更进一步,达到中级虚魂境阶段,还需遵循“遣其欲,澄其心”的原则。
此时的凤天行,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减少杂念,而是要通过止观之法,收敛心神,使其回归内在。
同时不断修炼自己的心性,自省自问,斩断所有的烦恼根源,让心境彻底安定下来。
不仅如此,他还要努力打掉那颗分别之心,放下一切执念和妄想,直到进入一种无我的境界。
当凤天行终于突破了中级阶段。
来到高级入虚魂境之时,“不知有我”便成为了他追求的目标。
在这个阶段,心中已然没有任何念头留存,甚至连自我意识都渐渐模糊。
但这并非终点,他还需要进一步忘却自身的存在,融入那一片混沌之中。
在这片混沌里,看似空空荡荡,实则蕴含无尽玄机。
看似有所拥有,实则皆为虚妄。
唯有臻至如此空而不空、有而不有的玄妙之境,方可切实踏入那,虚魂境的至上层次。
进而体悟到其中既深邃又诡秘的奥义真谛。
所谓“虚魂静”,往往指代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心性情境,在此种心境之中。
“虚”所蕴含之意乃是心灵的广袤空旷、无所执着以及不预先存有主观成见,它象征着对外部尘世纷扰,以及内在纷乱思绪的超脱跨越。
而“静”所表达的,则是内心深处的平和静谧、安闲宁静,丝毫不为外在喧嚣所动。
当处于这虚魂境的佳妙状态时,不但能够更为明晰地审视自我。
而且还能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接纳来自外界的各种讯息,全然不会被根深蒂固的偏执观念所束缚占据。
就拿凤天行来说吧,他不断深耕内省之道,在已然触及虚魂境的基石之上,更进一步要求自身向着更深层次的内省迈进。
这不单单只是要洞察剖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情绪起伏,更是要追根溯源,探究这些思想与情绪,潜藏于其后的根本,缘由及原始动机。
此种内省绝非一时之功,而是持之以恒、层层递进的漫长历程,这便需要作为自身的凤天行。
具备充裕的耐性以及过人的胆魄,勇敢无畏地直面自己复杂多变的内心天地。
缓缓地松开那紧紧攥着的执念之手,伴随着内心反省的不断深化。
自我也慢慢地领悟到,执着其实正是痛苦,源源不断滋生的源头所在。
在此番历程之中,凤天行务必要学会,舍弃对于物质财富的贪恋执着,摒弃对于情感,世界的过度痴迷执着,
更要摆脱对于固有观念的顽固坚守执着,从而一步步迈向那个所谓“无我”的至高境界。
就在这执着一点一点地削减之时,凤天行竟开始亲身领略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广袤空旷之感。
此种空旷之感,并不仅仅局限于心灵层面的宽广无垠,它更多地代表着对于“存在”这一概念本质的深邃洞彻。
凤天行渐渐明白,世间万事万物皆由种种因缘相互聚合而成,根本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且牢不可破的实体存在。
这样的认知犹如一道破晓的曙光,为凤天行带来了一股,源自心底深处的深沉静谧,以及无拘无束的逍遥自在。
紧接着,凤天行开始悄然无声地融入整个大千世界之中。
在这片空灵而寂静的天地里,作为独立个体的凤天行。
或许能够深切地体悟到自身与浩渺宇宙之间、与世间万象之间,那种千丝万缕,且难以割舍的紧密关联。
这般奇妙的感知已然跨越了凤天行,与他人之间那道看似泾渭分明的界限。
引领着凤天行步入一种与整个世界浑然一体、水乳交融的超凡脱俗之境。
凤天行缓缓闭上双眼,调整呼吸,逐渐让自己的心绪沉静下来,慢慢进入到那传说中的清虚状态。
这清虚状态乃是空静状态的核心所在,其精髓便是要将心中的一切杂念,以及身体可能存在的病态尽数清除干净。
从而使得身心都能彻底放松下来,宛如轻盈的羽毛般自由自在。
而想要真正达到这种清虚之境,则需要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修炼。
首先得学会摒弃私心杂念,不让那些纷繁复杂的想法干扰到自己的心境。
只有当心灵如同清澈见底的湖水一般纯净时,才能更好地体悟到清虚的真谛。
随着时间的推移,凤天行成功地清除掉了所有的私心杂念。
进而踏入了更为高深的清虚无我之境。
在此种状态之下,凤天行的意念变得虚空而又明朗,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同时,他的意识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清醒,丝毫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此时的凤天行,将全部的意念都集中在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用心去感受那股意识的流淌。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仿佛已经与整个世界隔绝开来,脑海中不再有任何思绪产生的通道。
就连平日里最容易引发情绪波动的事物此刻也无法撼动他半分。
就这样,凤天行终于领略到了那种所谓的“空明无我”的至高境界。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即便身处如此空静的状态之中。
凤天行对于外界的敏感度,却并未降低分毫。
相反,他的感官反而变得愈发敏锐起来,可以轻而易举地察觉到,周围环境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变化。
并且能够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
无论是风吹草动还是虫鸣鸟语,皆逃不过他的耳目。
更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外界的种种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入他的耳中眼中。
但凤天行的内心却始终,如同一潭宁静的湖水般波澜不惊,没有被这些杂乱的声音所扰乱。
此时此刻,他的身心已然完美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无我无有的绝妙境界。
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和心灵都处于高度统一的状态,能够自然地行动和反应,且这种状态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强迫的?。
凤天行集中精力,将自己强大的精神意识全力施展开来。
随着他精神力的不断蔓延,眼前呈现出的那片区域之宽广,简直令他瞠目结舌!
整个巨大的校场竟然完全处于他的探查范围之内,没有丝毫遗漏之处。
校场上的每一个人,无论远近、无论大小,都如同近在咫尺一般清晰可见。
他们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身体的一举一动,甚至连最微小的细节,都一一展现在凤天行敏锐无比的精神意识之中。
不仅如此,就连远处街道上那些忙碌的小商贩们,也同样逃不过他的“法眼”。
凤天行心中暗自惊叹:“这难道就是传说中九大魂境之一的空魂境吗?
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经过一番估算,他发现这个探查范围恐怕已经足足达到了惊人的二千七百米!
这样广阔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他以往所能想象的极限。
一想到在如此庞大的范围内所能够凝聚的木行之力。
凤天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内心深处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和敬畏之情。
如此海量的木行之力汇聚在一起,将会形成一种怎样恐怖至极的能量呢?
光是想想就让人感到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