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听着,怒火又有决堤之相。
什么叫得有多怕死?
难道他就不怕死吗?
他竟敢这样编排皇父!
不孝子!
康熙阴沉着脸,看向胤礽,
“胤礽。”
胤礽视线从桌子上的食物上移开,
“阿玛?”
他语气亲昵试图唤醒父爱,然而心中却不由泛起了嘀咕,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刁难走来就!’
康熙双唇紧抿,眸子里幽光浮现,
“今日上朝可看出些什么?”
‘嗯?这是什么问题?’
胤礽一脸懵逼。
你好歹也扯一些救灾以及国策啊,他好东拉西扯说两句。
这叫他怎么回答。
康熙问完,也不说话,就坐在主位上静静的看着胤礽。
‘压力山大……’
“皇阿玛励精图治,将大清治理得井井有条,政治清明海晏河清。”
胤礽开始胡扯。
“是吗?”
康熙不知道是他真的这么认为,还是在哄他开心,但心里的怒气好歹消散了一点点,他又问,
“那你觉得怎么才能做一个好皇帝?”
胤礽心里警铃乍起。
‘怎么扯到这上头去了?难不成又在试探我的野心?天可怜见的,又不是我非要当这个太子的,要是有的选,爷情愿当十二!’
康熙眉毛一皱,眸色越发幽深。
他果然不想当皇太子吗?
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上辈子,胤礽没能坐上皇位?
还有,为什么有的选要当十二?
康熙想到那个还没赐名的十二子,又回想起胤礽心声里的那句,“赢了孤家寡人,输了全家升天”来。
怒火顿时消散大半,心中还升起了一丝忐忑不安。
他此刻真的有些害怕会从胤礽的心声里,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
“儿子觉得皇阿玛就是个好皇帝。”
这样敷衍了事的说法,康熙并不是很满意,不过这会儿倒是没什么愤怒的情绪了。
他轻笑一声,脸上的表情变得轻松,
“阿玛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还有很大一段差距,哪能算是个好皇帝,阿玛就期盼着,等阿玛将大清交到你手上的时候,你能轻松一些。”
胤礽提着的心放下了一半儿,刚刚康熙的表情太严肃了,他身上的肉都在紧绷着,生怕自己说错一句,然后换来一顿训斥。
一个搞不好,还可能被打。
“多谢阿玛替儿子考虑。”
他一边装着满脸孺慕,一边在心里庆幸,
‘嘿嘿嘿,还好交不到我手上,否则历史上唯一累死的皇帝就是我了。’
“啪嗒……”
康熙刚夹起的豆腐皮包子又重新落到了碗里。
不是交到胤礽手上?
那是谁?
康熙脑子一片混乱。
梁九功看着康熙魂不守舍的样子,心中一阵奇怪,他弯腰轻声唤道,
“万岁爷?”
康熙把包子重新夹起,塞到嘴里,然而味同嚼蜡。
胤礽见状,也开始叫何柱儿给他布菜。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康熙吃了几口,见胤礽吃的香甜。于是状若无意,
“朕现在忙点,都是为了给你铺路,满人和汉人之间的磨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等朕把这些问题都给你解决了,才能放心的把大清交到你手上。”
胤礽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回话道。
“阿玛对儿子好,儿子都记在心里。”
‘奇怪了,明明佟家也是出身汉军旗,为什么老头子对汉人这么排斥呢?大清疆域辽阔,若是处处都指望满人,便是把所有男丁都派出去都不够用。’
胤礽想不通,然后又喝了一口小米粥。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祖训,大清所有的皇帝都防着汉人,拼了命的保证满族血统,结果末代几个皇帝都生不出孩子……’
听到这,康熙脑袋瓜子“嗡”的一下,下一秒,他抬头震惊地看着仍旧吃的香甜的胤礽。
末代?
大清的统治难道只持续了那么短的时间吗?
胤礽都能见到末代的几个皇帝……
不对,末代?几个皇帝?还是生不出孩子的几个皇帝。
康熙觉得哪里有些不大对劲。
就算政局混乱,一个皇帝只在位了几年的光景,那胤礽也不大可能如此准确的,说出几人都生不出孩子。
除非这些人都早夭。
再一回想,胤礽提及每一任皇帝都在维系满人血统时的嘲讽意味,康熙竟觉得他们都早夭也不是没可能。
康熙彻底没了胃口。
他今日得搞清楚大清国祚存续的时间,否则他连觉都睡不着。
早膳结束,父子两人坐在软榻上喝茶消食。
康熙命梁九功取来棋盘,冲着胤礽说道,
“保成也许久没跟阿玛下过棋了,今日陪朕下一局。”
胤礽只能应允。
按规矩,康熙吃完早膳是要召见大学士以及各部官员商讨政务的,但若是没什么要紧事,康熙偶尔也会去慈宁宫,亦或者上上课。
胤礽执黑棋,康熙执白棋。
其实围棋的规则很简单,难的,是走一步看三步的筹谋。
胤礽的围棋是康熙教的,上辈子,他与康熙也时常在棋盘上厮杀,可每一回,胤礽总是差点意思。
并非胤礽故意谦让,而是在谋划这个领域,他真的敌不过康熙。
父子两人安静地下着棋,外头突然又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保成。”
“嗯?”
“你这几年通读史书,最喜欢的皇帝是哪一个?”
胤礽捏着棋子苦思冥想,闻言不假思索地回道,
“那当然是始皇嬴政。”
康熙眉头一皱,落下一子,将胤礽几颗黑棋吃掉,
“为何?”
“始皇平六国,结束华夏几百年乱世,书同文车同轨,给后世子孙打下万世基业……”
‘我那迷人的老祖宗,要是他多活几十年,几百年后谁是列强还说不准呢!’
康熙听懂了胤礽说出口的夸赞,却没明白他心声里的意思,于是他又试探,
“那唐太宗李世民呢?”
胤礽落子吃掉康熙几颗白棋,下意识回答道,
“骁勇善战,早年励精图治,堪称盛世明君,晚年有些多疑,不听劝谏,为了给儿子荡平隐患不顾劝阻征伐高丽,能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
有句话他没说出口,他确实也不大喜欢李世民,与功劳政绩无关,而是他不怎么喜欢李世民不修私德。
‘除了死得早的,几乎所有皇帝都一样的多疑,怕自己年纪大了儿子惦记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皇位的更迭总是伴随着血雨腥风。
除了东汉的太子,其余的太子都没能善终,要么被亲爹杀,要么被兄弟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简直就是一句屁话……唉,还是小十二好啊,虽然办了一辈子丧事,好歹活得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