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沈书砚考中秀才的消息在村里传开后,整个村子都像是被点燃了一样热闹非凡。
每次他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总能感觉到那些或羞涩、或倾慕的目光。村里的小姑娘们看他的眼神里,就像藏了星星,一闪一闪的,有好奇、有欣赏,还有几分少女的情思。
有的小姑娘会故意在他路过时,红着脸与同伴嬉笑打闹,目光却时不时地偷偷瞟向他;有的则会在与他对视时,慌乱地低下头,手紧张地揪着衣角。
然而,沈书砚对这些目光仿若未觉,他的心思全放在了读书上。
他深知,秀才只是一个开始,前方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在自家那简陋却温馨的小院里,常常有村民能看到他刻苦读书的身影。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屋子,他就已经坐在桌前,诵读经典;夜晚,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他还在挑灯夜战,钻研书中的深奥道理。
他不仅自己用心读书,还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妹妹们。
在院子里的那棵老树下,他摆上小桌小凳,耐心地给妹妹们讲解诗词文章。妹妹们围坐在他身边,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认真地听着哥哥的讲解,不时提出一些可爱的问题。
为了维持生计和攒下更多的钱购买书籍,沈书砚放弃了大部分打猎的时间。
虽然打猎曾给他带来不少收入,但现在读书和抄书的活计更为重要。
他修长的手指因为长时间握笔,已经磨出了薄薄的茧子。
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笔一划地抄书,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在他眼中是通往未来的阶梯。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三年的时间像飞一般过去。
这三年里,沈书砚的学识更加渊博,他在学问的海洋里畅游,不断充实自己。
而三年一次的乡试,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他的眼前。这是他迈向更高目标的关键一步,也是检验他多年努力成果的重要时刻。
整个村子都在期待着,看这位年轻的秀才,能否在乡试中再次崭露头角。
清晨的阳光如轻纱般,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石桌上摆放着简单的早餐,粗瓷碗里的米粥还冒着腾腾热气,旁边的盘子里放着几块粗粮饼,这是沈一棠与二哥、三哥每天的吃食。
他们围坐在桌旁,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吃完早餐后,三人并未散去。沈一棠一本正经地站在院子中央,二哥和三哥则坐在石凳上,准备开始每日的读书时光。
此时的小院,静谧中透着一股认真劲儿,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似乎在为他们奏响学习的序曲。
大哥沈书砚已经去参加乡试七天了,这七天对于这个家来说,显得格外漫长。
在沈书砚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屋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严肃而庄重。
一家人围坐在破旧却温暖的木桌旁,召开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家庭会议。
沈书砚坐在桌首,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家人,最后落在了小妹沈一棠身上。
他知道,在几个兄弟姊妹中,一棠有着非凡的聪慧。
她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每当遇到新的书籍,她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拼命地吸收着其中的智慧。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经史子集,她都能以惊人的速度理解和掌握,学的又快又多。
“棠棠,”沈书砚的声音打破了屋内略显沉闷的气氛,“大哥此次去参加乡试,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在我不在家的这段时间,有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
沈一棠抬起头,清澈的眼眸望着大哥,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二哥和三哥的学业不能荒废,我希望你能担起教他们念书的责任。”
沈书砚的目光中满是信任,他知道这个任务对于年仅十岁的小妹来说并不轻松,但他更相信一棠的能力。
沈一棠微微一愣,随即用力地点了点头,小脸上满是坚定:“大哥,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教二哥和三哥的!”她的声音虽稚嫩,但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从那之后,每天早上,沈一棠都早早地起床,准备好当天要学习的内容。
她会细心地把书本上的灰尘擦拭干净,用稚嫩的小手抚平书页的褶皱。
在院子里,她带着二哥三哥读书的画面,成了小院里最温馨的风景。
她教得很认真,每一个发音、每一个字词的含义,都详细地讲解。
当二哥读错时,她会皱起眉头,眼中闪过一丝严肃,然后用小手指着书本,耐心地说:“二哥,这个字念‘羁(ji)’,不是‘寄(ji)’哦,你看这里的注释……”二哥则会挠挠头,憨厚地笑笑,跟着小妹重新读。
沈子深却比二哥沈子秋要专注很多,眉头微皱,眼神紧紧盯着书本,仿佛要把每一个字都刻进脑海里。
与爱走神的沈子秋不同,沈子深深知自己必须努力。
大哥沈书砚才华横溢,在学问上的造诣一直是他追赶的目标。
每次看到大哥读书时那全神贯注的模样,他就暗自发誓要像大哥一样。
而小妹沈一棠,别看年纪小,学东西却快得惊人,那聪慧的小脑袋里似乎装着无穷的智慧,总是能轻松地理解那些复杂的内容。
在这个充满希望又有些压力的家里,沈子深明白,自己没有偷懒的资本。
他知道,只有努力汲取书中的知识,才能追赶上大哥和小妹的步伐。
每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小院,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坐在院子里背诵前一天学过的文章。
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会反复琢磨,实在不明白就做好标记,等小妹来教的时候仔细询问。
阳光渐渐变得强烈,照在他们身上,映出三个小小的身影,也映照着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哥的思念。
突然,一阵马蹄声打破了村里这份平静,由远及近,那是官府的队伍,马蹄扬起的尘土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晰可见。
官府的人簇拥着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正是沈书砚。
他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袍,头戴象征功名的帽子,帽上的红缨随着马儿的步伐晃动,就像跳跃的火焰。
胯下的骏马毛色纯正,高大威武,四蹄生风。
一路上,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围聚过来。
他们眼中满是惊叹与羡慕,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是沈家那小子,中举人了!”
“真了不起啊,咱们村可从来没出过举人老爷。”
孩子们在人群中兴奋地穿梭,想要看清楚这位村里的骄傲。
老人们则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在一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随着队伍越来越接近自家的院子前,沈书砚的心跳也愈发加快。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家人那惊喜的面容,小妹棠棠肯定会兴奋地跳起来,二弟三弟也会为他感到骄傲。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夹紧马腹,让马儿跑得更快些。
离家门还有一段距离时,他就看到了那熟悉的小院。
院子里的那棵老树依然枝繁叶茂,像是一位忠诚的守护者。
此时,家人似乎也听到了动静,纷纷从屋子里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