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困局破局
宣府城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林缚与孙传庭并肩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清军撤退的方向,脸上却没有丝毫放松的神情。这场胜利虽然暂时解除了宣府城的危机,但他们都清楚,多尔衮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风暴或许还在后面。
“孙将军,此次多亏你及时率领援军赶到,否则这宣府城恐怕……”林缚转头看向孙传庭,眼中满是感激。
孙传庭摆了摆手,神色凝重地说:“林将军言重了,保家卫国,乃我等职责所在。只是这清军实力强大,此次虽退,必然会卷土重来,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应对之策。”
两人正说着,赵宇浑身是血地跑上城墙,兴奋地喊道:“林兄,孙将军,咱们赢了!这一战可把清军打得屁滚尿流!”
林缚看着赵宇,严肃地说:“赵兄,不可掉以轻心。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为将之道。我们要趁着这短暂的喘息之机,加强城防,补充兵力和物资。”
这时,玄风先生也走了过来,他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将军所言极是。自古以来,战争胜负无常,一时的胜利并不代表永远的胜利。就像当年楚汉相争,刘邦屡战屡败,却能在垓下之战一举击败项羽,关键在于他懂得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林缚微微点头,陷入沉思:“玄风先生说得对,我们不能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如今清军虽退,但我们的实力依旧与他们有差距,必须想办法提升自身实力。”
孙传庭接着说:“我听闻清军之所以如此强大,除了他们的骑兵和西洋火炮,还有一套严格的军事制度。我们不妨借鉴一二,改革我们的军制,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赵宇挠了挠头,疑惑地问:“孙将军,这军制怎么改啊?我们一直都是这么练兵打仗的。”
孙传庭解释道:“比如,我们可以将士兵进行分类训练,擅长骑射的组成骑兵队,精通火器的组建火器营,让他们各司其职,发挥最大的优势。同时,设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激励士兵们奋勇杀敌。”
林缚眼睛一亮,拍手称赞:“此计甚好!这样既能提高士兵的专业技能,又能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就像商鞅变法,通过奖励耕织和军功,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玄风先生也补充道:“除了军制改革,我们还需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是国家之根本,战争之关键。楚汉相争时,刘邦重用韩信,韩信为他出谋划策,屡立战功,才得以成就霸业。我们也应广纳贤才,为保卫北疆出谋划策。”
林缚深以为然,他立刻下令,在城中张贴告示,招募有识之士,同时着手进行军制改革。一时间,宣府城热闹起来,百姓们纷纷响应,许多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
在改革军制的过程中,林缚遇到了不少困难。一些将领对新的训练方式和制度不理解,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林将军,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带兵打仗的,这新的军制能行吗?万一士兵们不适应,反而影响战斗力怎么办?”一位老将忧心忡忡地问道。
林缚耐心地解释道:“将军,时代在变,战争的形势也在变。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新的军制是为了让我们的军队更加强大,更好地抵御清军。刚开始士兵们可能会不适应,但只要我们耐心教导,假以时日,必定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就像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刚开始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最终使赵国的军事力量大增。”
经过林缚的一番劝说,将领们终于理解了改革的重要性,开始积极配合。
与此同时,陈百万也发挥了他的作用。他利用自己的商业渠道,从各地采购了大量的兵器、粮草和药材,为宣府城的防御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林将军,这些物资可花了我不少银子,但只要能帮上忙,我老陈就觉得值!”陈百万拍着胸脯说道。
林缚感激地说:“陈兄,此次多亏有你。你这是雪中送炭啊!等击退了清军,我定当奏请陛下,重重赏赐你。”
陈百万哈哈一笑:“赏赐就不必了,我老陈可不是为了这个。能为保卫国家出份力,我心里高兴。”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宣府城的防御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士兵们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城防工事也更加坚固。
然而,就在林缚等人积极备战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李自成的军队在南方又有了新的动向,他们攻占了几座重要的城池,势力逐渐壮大。这使得大明王朝腹背受敌,局势更加严峻。
“这可如何是好?清军未退,李自成又来添乱。”赵宇焦急地说。
林缚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如今局势虽严峻,但我们不能乱了阵脚。我们要坚守北疆,抵御清军,同时密切关注李自成的动向。也许我们可以联合其他势力,共同对抗外敌。当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携手抗曹,最终取得胜利。我们也可以借鉴此例,寻找盟友,共度难关。”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在这乱世之中,林缚深知,唯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运用智慧和勇气,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为大明王朝争得一线生机,而这也正是历史教给他的深刻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