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院
在山丘郊外的幽静山谷间,四周山峦环绕,绿树成荫,宛如世外桃源般静谧。
门楣上高悬着一块,古铜色的匾额。
上面以隶书,精心镌刻着“静思院”三个大字。
字体刚劲有力,又透着几分柔美。
大门并不起眼,只是一扇朴素的木门,上面刻着淡淡的岁月痕迹。
门前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两旁盛开着繁茂的野花和低矮的灌木,散发着缕缕幽香。
踏入院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阔的庭院。
庭院中铺着青石板路,路两旁是如茵的草坪,其间点缀着几株古老的松树。
松树枝干苍劲,松针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在松树林中,有一座小巧而雅致的八角亭。
亭上悬挂着手书牌匾,上书“清心亭”三个字。
亭内设有石桌和石椅,可供人休憩。
周逸涵与周晓钟,闲庭信步,悠然走进亭中。
周逸涵在石桌前安坐,目光落于,随他而来的周晓钟身上。
周晓钟恭恭敬敬地立于一旁,凝视周逸涵的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敬畏。
周逸涵面庞上,挂着和熙的笑容。
他轻点颔首,缓声道:
“落座吧!”
周晓钟拱手施礼,应道:
“谢王爷!”
言罢,周晓钟在周逸涵对面坐下。
周逸涵语调轻缓,仿佛在追忆往昔:
“先帝驾崩之后,老夫已然忘却,自己尚拥有王爷这一头衔。”
他的目光投向远方,似是透过亭外的景致,看到了曾经的岁月:
“城中那座王府,还有这座别院,皆是先皇命人精心修筑,赐予老夫的栖息之所。”
“城中虽热闹繁华,却人多眼杂,难免惹出是非。”
周逸涵轻叹了口气:
“故而先帝偏爱微服至此,与老夫一同品茶漫谈,以求一份宁静。”
他的声音中,带着淡淡的感慨:
“然而,老夫与先帝每次到此,皆不会带任何人。”
“如此,便无人知晓,这座别院与先帝及老夫的关联。”
阳光透过亭顶的缝隙,洒在周逸涵身上,映出他脸上岁月的痕迹。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超脱。
周逸涵目光如炬,紧紧地凝视着周晓钟。
他语气忽地一转,沉声道:
“现在……你且给老夫讲讲,当今的圣上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周晓钟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他轻声说道:
“嘿嘿……王爷……微臣实在不敢……随意妄议圣上啊!”
周逸涵却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嘴角轻扬,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哈哈哈……老夫与先帝,情同手足。”
“当今圣上,亦可视作老夫的侄儿。”
“多年来,老夫虽远离朝堂,不问世事。”
“然而,老夫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
“老夫命你说,你便直言!”
“无需担忧!”
“莫说此刻,四下无人。”
“即便有人在旁观望,那也无需顾虑。”
周晓钟嘴角微扬,露出一抹笑容,轻声说道:
“既然如此……那微臣就给王爷讲讲。”
周逸涵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周晓钟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语气,继续说道:
“当今圣上,英明神武,犹如一轮耀眼的骄阳,照亮了整个穷国。”
“他的智慧如同繁星般璀璨,决策果断而明智。”
他顿了顿,观察着周逸涵的反应。
见对方专注地倾听着,便继续说道:
“皇上心怀天下,心系百姓,他的每一个举措,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他励精图治,推行改革,使得国家日益强盛。”
周晓钟的声音,渐渐激昂起来:
“在皇上的治理下,农田肥沃,粮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
“他重视教育,广纳贤才,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
周逸涵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对周晓钟的话,表示认同。
周晓钟见状,心中稍定,继续说道:
“皇上的仁德传遍天下,周边各国,皆对我国敬畏有加。”
说到此处,周晓钟的目光中,闪烁着崇敬之情:
“能有如此圣明之君,实乃穷国之幸,百姓之福。”
周逸涵连连点头,感慨道:
“是啊,皇上的功绩将永载史册,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