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的阴影下,江陵城内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流言的种子在士兵们心中悄悄生根。
梁山派来的流民,在城中不断散布布着梁山军统治下的情况,所有城市都安然无恙,甚至比原来还要更加蒸蒸日上。
“那你们还逃难回来做什么?”
“那毕竟不是我们的国家了啊,我生是高丽人,死都要死在高丽的国土里。”
“我还听说啊,梁山军能够势如破竹,都是因为王爷出卖了国家,是他找来了梁山军!”
“王爷早已与梁山军达成了协议,我们的血战不过是他权力游戏中的一步棋。”
“那是不是只要国王换人了,我们就不用打仗了?”
这样的话语在士兵们中间耳语相传,如同瘟疫般迅速扩散。士兵们的眼神中开始流露出疑惑和不信任,他们开始质疑每一次军令的背后是否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当士兵们围坐在篝火旁,流言成为了他们唯一的话题。
“兵者,诡道也。”当李青的下属来跟他汇报现在军队中的情况时,正在油灯下苦读《孙子兵法》的他只是悠悠的吐出了这一句。
“那我们就一点行动都不采取吗?”
“都是练的少了,近来梁山军也不怎么来骚扰,他们的精神有点懈怠了,加把劲让他们操练起来!”
李青军令一下,这副将即使满腹狐疑也只能照做执行。结果换来的是士兵们更加沸腾的抱怨。
三日后,梁山军营中,郭猛正与众头领准备商议,郭猛道:“前些日子,花荣兄弟已经射入了不下一千封书信进城,加上我刻意减少了军队的活动,让他们放松懈怠,让流言在高丽军中生根发芽。”
众人都拍手称妙,可惜有些头领已经手痒痒忍不住要打仗了,特别是李逵,一下子歇了快一个月的他,都感觉自己的板斧要生锈了。
“兄弟们,且再等等,如今江陵城的产粮区虽然没有被控制,但是运粮的通道已经被我们牢牢掌握,再等些时间,就让你们杀个痛快!”
缺少粮草、军中人心浮动,迷信兵书的李青急需破局策略,突然他脑子灵光一闪:“兵贵神速!”
他从城墙上看到,梁山军在城西的位置似乎没有了动静,之前重兵把守的运粮道上现在只有十来个骑兵在巡逻,这简直是抢粮的好时机!
李青主动出击的计划并没有得到部下的支持,但他仍然一意孤行,甚至不惜自己领兵前往。
无奈之下,他的副将只能领兵出征,等这一千人杀到的时候,那十余名梁山军瞬间四散而逃,副将大喜,立即驱动兵马前进,继续深入粮道。
就在他们看到粮仓的时候,突然耳边传来战鼓的声音,霎时间周遭的山头竖起了梁山的大旗,旗下两名武将,一个石宝,一个邓元觉,蓄势待发!
高丽军顿时军心大乱,兵马乱做一团,等李青在城墙上看到时,已经来不及后悔了,喊杀声、惨叫声、马蹄声……
此次截杀战役梁山军大获全胜,这一千高丽兵马或死或降,没有一个能逃回江陵城。
营帐中的李青眉头紧锁,本来想要通过这次偷袭振奋一下士气,打破梁山军不败的神话,自己却是太冒进,导致如此惨败。
本来就已经濒临崩溃的高丽士兵,已经开始逐渐不信任李青了,甚至已经有些士兵偷偷跑到梁山军那边去投降了。
恰巧几名高丽士兵跑来投降的时候,在梁山军的营地里见到崔浩,就是那个王温让他联系梁山军的商人。
几个人见状,偷偷躲在营帐外面偷听,那些汉语虽然听不太懂,但也能理解个大概。
“王爷很生气,为什么你们梁山军要散播王爷的流言,如果陛下发怒,对我家王爷不利,你们梁山军怎么办?”
“崔先生,您消消气,这种流言怎么可能是我们去散播的呢?我们肯定不希望王爷有意外啊,花荣兄弟已经往城内投放书信了,只要陛下退位,王爷登基,我梁山军不再杀一人。”
“郭头领说的可是属实?”
“我梁山军历来最重信义,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绝不反悔。你可以回去告诉你家王爷,准备逼你家皇帝退位,准备登基。”
外面那几人听到这个消息,顿时也没了投降的心思,本来就犹犹豫豫的他们,都想去投奔王温了,趁着几个梁山军疏于防备,又跑回了江陵城。
毕竟跟着王温干,不仅不用背上叛徒的骂名,还能够逃过一死,说不定还能加官进爵。
送走了崔浩,郭猛对着蒋敬和吴用说道:“那几个人,都听到了吧?”
说完哈哈大笑,笑声几乎快传遍了整个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