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李渊派遣的镇守之人分别到达宜阳、新安两郡,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两人进行军政交接后,便率领唐军先后返回长安。
唐王李渊对此次东征凯旋的将士们论功行赏,众将皆大欢喜,拜谢之后,各自领命回营进行休整,犒劳兵士,只留下李建成、李世民陪同唐王李渊说话。
李渊父子正在探讨各地局势,商讨下步计划,此时突然探马来报,称隋朝五原郡通守张长逊献五原郡归附了突厥咄苾。
隋朝五原郡大致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其地理位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一带。隋朝时下辖九原县、永丰县、安化县。
五原郡在长安城的西北方向,两地之间直线距离大约900余里(约450公里),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交汇的主要地点。五原郡及其所辖的古城,如麻池古城,是守卫阴山南北通道的重要军事据点。这些地区设立的“县”和“都尉治”的“城”,都是为了守卫边疆,保护中原王朝的安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为中原内地带来多元发展和变化,对中华大地多民族交融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咄苾,即颉利可汗,是启民可汗的第三子,处罗可汗的弟弟,启民可汗死后,他于620年继位,是东突厥汗国最后一任可汗,原名阿史那·咄苾,封号归义荒王。
在617年,趁隋朝四处暴乱,咄苾奉其父启民可汗的命令,在五原北部建立牙帐,在他继位之前,名叫阿史那咄苾,号称莫贺咄设(小可汗)。
咄苾是东突厥汗国的重要人物,继承父兄基业后,兵马强盛,是极力阻挠唐朝统一的势力之一,在唐朝统一后才臣服于大唐王朝。
咄苾率领的突厥军队在五原北部建立基地驻扎下来后,不停滋扰五原边境,五原郡通守张长逊很是苦恼,他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内地战乱频发,隋朝朝廷自顾不暇,根本无力顾及边境,更别提增派援军了,而且周边叛乱势力也在窥视他这一方土地,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和控制区域,张长逊只得主动依附咄苾,以求自保。
张长逊出生于京兆栎阳(今陕西临潼),祖籍南阳郡白水县,擅长骑马射箭,隋朝时他起家里长(相当于今天的村长、社区主任),因平陈有功,升为上开府。经过多次升迁后,出任五原郡通守。张长逊依附咄苾后,被授于割利特勒。
张长逊依附咄苾后,与李世民扶风之战兵败西逃的薛举已经在兰州称帝,建立西秦政权,不久迁都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目前在秦州驻扎。
薛举麾下有一位将领,名叫郝瑗,是先秦时期郝晏的孙子。郝瑗建议薛举联合梁师都,共同派遣使者与咄苾合谋,一起进攻李渊,试图阻止唐王李渊一统天下的霸业。
梁师都出身于夏州朔方郡(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古城)的一个豪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父梁毗,在隋炀帝时期官至刑部尚书,摄御史大夫。梁师都本为梁毗亲侄,约10岁左右父母早亡,便过继给梁毗为养子,排行为四子。
梁师都在隋朝末年担任鹰扬府郎将的职务,后因性格直爽得罪权贵,被罢官遣返回乡。公元617年二月初一,梁师都抓住时机,与其弟梁玄粟率领当地农民举行起义,攻下朔方郡城,杀死了郡丞唐世宗,树起了反隋大旗,并自立为大丞相。随后,他联合突厥,攻占了雕阴、弘化、延安等郡,建立了梁国,定年号为“永隆”。
梁师都深知自己实力不足,因此主动勾结突厥,利用突厥力量来增强自己的势力,被突厥封为“大度毗伽可汗”,并多次怂恿突厥南侵,对唐朝构成直接威胁。
薛举与梁师都听从了郝瑗的建议,一拍即合,立即派使者前往小可汗驻地,咄苾听后,表示赞同。
李渊听说后,赶忙派遣都水监宇文歆携带金银珠宝和贵重礼物去见小可汗咄苾。宇文歆又向咄苾详细阐述了当前局势和各种利害关系,成功劝阻了咄苾联合薛、梁出兵的打算。同时,宇文歆还成功说服咄苾,规劝张长逊携五原之地归顺长安唐王政权,使其不与唐朝为敌。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咄苾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最终也同意了这一提议,从而为长安新政权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张长逊投靠唐王李渊后,李渊任命其继续担任五原太守,并兼任丰州总管检校,具有监督地方事务或罢黜官员的权力。武都、宕渠两地隋朝守军听说张长逊携五原之地归顺长安唐王政权,于是,也派使者携降书归顺了唐王李渊。
隋朝武都,位于今天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武都历史悠久,其名始于先秦,历史上曾先后设立道(县)级建置,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武都郡,北魏改置武州,唐景福元年(892年)改称阶州,民国1913年改设武都县,2004年撤县设区。
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的中游,素有“巴蜀咽喉、秦陇锁钥”之称。今日的武都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全国“四大名洞”之一的武都万象洞等国家4A级风景区。
通过了解武都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读友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区。
隋朝宕渠郡大致位于今天的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一带,宕渠县始置于战国晚期至秦帝国时代,公元前314年秦惠王设置巴郡时与郡同置。东汉中晚期,宕渠县的车骑将军冯绲增修该城,又叫“车骑城”。隋朝时期,宕渠郡是渠州的一部分,统辖多个县,是当时重要的行政区域。
二十世纪90年代城坝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宕渠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遗址位于四川省渠县土溪镇城坝村,是賨人文化遗址,展现了宕渠地区丰富的古代文化。
不久,张长逊又听说薛举、梁师都贼心不死,还在不断派遣使者前去说服咄苾,意欲组成联盟攻击长安。
为了维护长安的安全,加之情况紧急,张长逊只得伪造长安政权的诏书派人送给咄苾,书信中示意咄苾,长安方面已经知道了他和薛、梁的计谋。
咄苾之前已经拿了唐王李渊的好处,自知理亏,于是再次拒绝了薛、梁的提议,并不再接见他们派来的使者。
后来李渊得知张长逊伪造诏书之事,不但没有怪罪,反而重重奖赏了张长逊。
再说东都洛阳城,四周的割据势力如狼似虎,对其形成合围之势,可谓四面楚歌。
东都隋朝官员们被久困于城中,眼见着城外的局势一天不如一天。原本繁华的洛阳城如今物资匮乏,人心惶惶。他们就像被困在笼中的鸟儿,虽有羽翼却难以施展,求援的命令出不了四门,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得不到任何支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官员心中的坚守之意逐渐被消磨殆尽。
在这风雨飘摇的局势下,眼见隋朝大势已去,朝议郎段世弘等人,心中满是焦虑与对未来的担忧,便有了异心。这些人密议,认为投靠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或许是一条生路。瓦岗军在当时声势浩大,屡败隋军,在他们眼中被视为能拯救乱世的希望之星。他们想着如果能与这样一支强大的力量联合,或许能在乱世中保全自身,甚至谋得一份荣华富贵。
最终,在段世弘的主张下,他们私下里秘密联系城外,派人悄悄给李密送去密信,定了日期,作为内应助瓦岗军攻破洛阳城。
然而,这毕竟是背叛朝廷的大事,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恐惧与犹豫,他们的一举一动就像暗夜中的烛火,终究被有心之人察觉,他们密谋里应外合的事情被人告发至朝廷。
越王杨侗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在朝堂之上,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怒言道:“这些人竟敢背叛朝廷,此等逆贼绝不能姑息!”
他果断命令王世充立即讨伐诛杀这些叛徒。
王世充心中暗喜,他一直渴望在这乱世中掌握更多的权力,如今有了这个机会,怎能不积极表现?他迅速召集自己的心腹将领,挑选了三千精锐士兵,不到一个时辰,涉及反叛的人员全部被缉拿到案,斩立决。
李密率领瓦岗军走到半道,听闻密探报告了洛阳城中反叛的人员被平定的消息时,心中一阵懊恼与失落交织,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瞬间被扑灭此时再想攻打洛阳城,已经没有了机会。而且如果强行进攻,又担心西边的唐军趁机来袭陷入腹背受敌之境。
经过短暂的思考,他咬了咬牙,叹了口气,对身边将领喊道:“事已至此,我们回金镛城!”
大军纷纷掉转马头,在无奈与不甘中重新踏上归程。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渐行渐远,只留下洛阳城依旧笼罩在一片紧张而神秘的暮色之中。
此时的宇文化及率领十余万军队,以及萧皇后等六宫嫔妃,继续北行。一路上,他享受的待遇和隋炀帝一样奢华。他常常在营帐中面南而坐,当有人向他禀报事情时,他沉默不语,不直接回应,摆足了架子。当来人出了军帐,他才招来唐奉义、牛方裕、薛世良、张恺等人商议决策。
唐奉义,原隋炀帝时期的城门郎,负责看管城门。江都之变时被宇文化及引入决策层,参与叛变。打开城门放入叛军的就是这小子,关于唐奉义在江都之变后的具体命运,历史记载不详。
牛方裕,是牛弘的后裔,牛弘是隋朝着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牛方裕在隋朝末年担任符玺郎,这是负责皇帝玺印的官员,属于皇帝身边的重要助手。隋末,牛方裕参与了宇文化及发动的江都兵变,弑逆隋炀帝。宇文化及死后,牛方裕又投唐朝,任山东莱州刺史。但由于参与弑逆事件,他在贞观二年被唐太宗李世民流放岭南。
薛世良,隋炀帝时的直长(职务比较低的文官);张恺,隋炀帝时的太常寺太医。
宇文化及此刻选用看大门的、拿印章的、行医看病的几位哥们儿参与政事,可见他对于隋朝旧官、有谋略的权臣是多么的不信任。
宇文化及在行军途中将傀儡皇帝杨浩交给尚书省看管,命令十多名卫士守护,他们商议决定相关事宜后,派遣令史去找杨浩签字盖印,导致百官不再上朝参拜,宇文化及此时可谓“一言堂”,独断专行。
宇文化及在其短暂的统治期间,他试图通过任命亲信和建立自己的行政体系来维持统治。然而,由于他缺乏政治经验和有效的统治手段,身边尽是一帮乌合之众,导致人心不稳,内部矛盾重重。
当宇文化及到达彭城时,由于水路不通,他命令军兵强行夺取了民众的二千辆牛车,并用这些车辆装载从江都宫中搜刮来的金银珠宝。车辆都用来装载宝贝,他就命令士兵背负兵器等辎重、后勤物品,由于路途遥远且劳累过度,士兵们开始产生怨言。
司马德戡私下找到赵行枢密谋商议对策。
赵行枢曾是太常乐户。隋朝太常乐户主要负责宫廷内的礼乐演奏,包括祭祀、庆典等重要场合的音乐表演。他们通过音乐来维护封建礼教,同时也是皇权统治下的一种文化表现。
赵行枢家财丰厚,与宇文述关系密切。他凭借家族的财富和关系网,在隋朝末年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他也是参与司马德戡共谋杀害隋炀帝的主要成员之一,并推举宇文化及为主子,参与了隋末的兵变和宇文化及的暴动。
司马德戡先是埋怨赵行枢道:“您大错特错,误导了我!您建议让宇文化及为主,如今我们要平定动乱,必须依靠英明的贤才;宇文化及平庸昏聩,小人又在他身边,事情必然会失败,你说该怎么办呢?”
赵行枢说:“宇文小儿的成与败全在我们,废掉他又有什么难的!”
起初,宇文化及取得政权后,封司马德戡为温国公,加授光禄大夫。因为司马德戡统领骁果军队已久,手握兵权,宇文化及必然对他心存猜忌。几天后,宇文化及以军改为由,安排骁果将领们各自统率士兵,分化骁果军队主力。同时把司马德戡任命为礼部尚书,表面上看似升迁,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兵权,出发北归时,曾命令司马德戡留守江都。
被剥夺了兵权的司马德戡也急于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没办法,他将所获得的赏赐和积攒的钱财都拿来贿赂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向哥哥宇文化及求情,才让司马德戡率领一万多名后军跟随。司马德戡因此感到愤懑怨恨。
此时北归大军已出彭城。
司马德戡、赵行枢召集旧部手下将官李本、尹正卿、宇文导师等人密谋,计划领后军袭击宇文化及,另立司马德戡为主。
他们派人前往孟海公处,寻求外部援助。
孟海公,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占据曹州,活动于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一带。
孟海公于大业九年(613年)在周桥聚众起义,控制了曹、戴二州后,自称录事,拥有部众三万人。隋炀帝遇弑后,孟海公自称“宋义王”。
隋朝时期的曹州,其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西南部,包括现在的菏泽市及周边地区。在隋朝,曹州原为济阴郡,到了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时期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济阴郡改为曹州。
隋朝济阴在彭城的西北方向,两地相距约200公里。
因距离较远,在司马德戡、赵行枢等待孟海公的回复时,哪知他们密谋之事被许弘仁、张恺得知,便将此事告知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听后大惊,心说还是先下手为强吧,于是派遣其宇文士及(宇文化及的三弟)以游猎为名,前往后军。
司马德戡并不知事情已经暴露,独自出营迎接,结果被宇文化及所带亲兵抓住。宇文化及责备他说:“我们共同努力平定天下,历经万死。现在事情刚刚成功,正希望共同享受富贵,您为何又反叛呢?”
司马德戡回答道:“我们杀掉昏庸的炀帝,是因为他暴虐无道,我们推举您为首领,没想到您比他更甚;我实在迫于形势,才不得不如此。”
宇文化及听后,未再言语,下令立即勒死司马德戡,并杀死了他的十多名同党。
宇文化及杀死司马德戡后,率大军向西北出发,意图通过抢占黎阳仓城解决粮食问题,进而攻击东都洛阳。
前文我们讲到过,黎阳仓目前由瓦岗军占据。李密得到探马送来的消息后,立即部署重兵抢占巩洛地区的主要战略要地,成功阻挡了宇文化及的西进之路。
本来,宇文化及北归的目标是重新夺回京都长安,赶跑唐王李渊。没想到李密对自己打算在黎阳仓借点粮草的计划过于认真了,提前部署重兵拦截。
李密得知宇文化及想要北上,立即部署兵力占据巩义、洛口以抵抗宇文化及。并亲自率领二万步骑兵驻扎在清淇(今河南省淇县东南),与宇文化及形成对峙。李密命兵士深挖沟、筑高城墙的方式,有效抵御了宇文化及的进攻,并在宇文化及攻仓城时,派兵牵制其后方,李密隔着淇水斥责宇文化及,历数其弑君害民的罪行,试图从心理上占据优势,李密在黎阳之战中取得胜利,宇文化及的势力遭受重创,无力继续西进,只得带着两万多残兵败将逃往东郡方向。
东郡位于司隶、冀州、青州、兖州的交界地带,是这四州之间交通的中心,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
由于无法向西返回长安,宇文化及转而向东,意图通过东郡地区进一步扩展势力。
东郡始建于秦王政五年(前242年),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东郡被废,但在大业初(605-618年)复置,治所位于滑台城(今河南滑县东)。滑台城在春秋时期是滑国的都城,后来成为卫国的治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滑台城的名称来源于春秋时周公为了测量寒来暑往黄河的水势变化而筑建的观测台(测影台)。此城地处高地,紧邻黄河,是东连西接,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隋朝东郡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其作为历史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对后世行政区域划分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密采取坚守巩洛地区的同时,又派遣徐世绩固守黎阳仓,有效地阻挡了宇文化及的西进之路,同时间接地消耗了宇文化及十余万大军的粮食供应。
由于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军队士气低落,被迫向东郡进军,东郡位于黎阳仓的东北方向,两地相距约100公里左右。
隋东郡通守王轨在宇文化及的攻势下,选择以城投降,这一事件对宇文化及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胜利,暂时为他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和兵力支持,也为宇文化及的军事行动增添了复杂性。
通过各方势力的兵力纠缠,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和李渊老大哥虽说没有正式合作,但因各自为战,互相牵扯着隋军的残余势力,也算帮了对方的忙。
宇文化及占据东郡后,由于粮草不足,便派人逼迫当地官民缴纳军粮,对抵抗的官民进行逮捕拷打。东郡通守王轨忍无可忍,遂暗中派遣通事舍人许敬宗去觐见李密,请求投降。李密随即答应任命王轨为滑州总管,并将许敬宗留任元帅府记室,与魏征共事。
于是王轨便瞅准时机,带领家眷偷偷潜逃,出东郡投奔李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