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瑶点头以示赞同:“正是这个理。还有,江南风光旖旎,若要引得四方来客,在保障来客周全与招待事宜上,也得有更为详实的法子。不然,即便能招来客人,倘若招待不周,往后怕也难以长久。”
二人正这般探讨着,下人来报沈清歌求见。云瑶吩咐有请,不多时,沈清歌便踏入书房。见云瑶与君墨轩神色凝重,她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忐忑。
云瑶看向沈清歌,神色温和地说道:“沈大人,你的这份计划本王已看过,大体上还是不错的。只是,我方才与墨轩商讨了些细节问题,还需你再润色一番。”
沈清歌赶忙躬身行礼,说道:“请王爷明示,下官定当悉心修改。”
云瑶指着计划,缓缓说道:“在这特色产业的匠人培育上,你得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法子。比方说,可与本地的织造、瓷艺世家通力合作,开设传承工坊;亦或从别处礼聘经验老到的师傅,传授精妙技艺。同时,对于那些技艺精湛的匠人,要给予丰厚的奖赏与优渥的待遇,好将他们留下来。”
沈清歌一边仔细聆听,一边迅速记录,点头不迭道:“王爷高瞻远瞩,下官之前考虑确实欠妥。关于这一点,下官定尽快完善。”
君墨轩接着说道:“至于这引客之事,需加强各处景致的安保布置,安排专人定时巡查。在招待方面,可召集相关人员进行教导,提升他们的待客之道与规矩礼数。这些都得在计划里详细写明。”
沈清歌连忙应道:“是,君公子所言极是。下官疏忽了这些,这便着手修改。”
云瑶看着沈清歌,语重心长地说道:“沈大人,此次江南复兴,你肩负重任。这份计划,关乎江南百姓的生计与未来,切望你能以审慎、尽责之心,将其打磨完善。”
沈清歌神情庄重,语气坚定地说道:“王爷放心,下官定不辱使命。待修改完毕,即刻呈与王爷过目。”
沈清歌告退之后,云瑶起身,移步至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致,心中思绪如潮。君墨轩随后跟至她身旁,轻声说道:“王爷,江南复兴已然迈出稳健的第一步,想来在我等齐心协力之下,一切定会蒸蒸日上。”
云瑶转头看向君墨轩,目光中满是笃定:“嗯,有你与沈大人这般得力之人襄助,本王坚信,江南定能重现往昔繁华,甚至更胜从前。”
云瑶与君墨轩站在窗前,谋划着江南未来的发展蓝图。云瑶转头看向君墨轩,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信任,说道:“墨轩,你君家在商贾之中颇具威名,人脉广泛、财力雄厚。如今江南百废待兴,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何不让君家在这江南发展中也分一杯羹?”
君墨轩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云瑶的深意,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说道:“王爷如此信任我,我自当全力以赴。君家定会响应王爷号召,在江南的商贸发展上倾尽全力。只是这具体的合作方式,还需与家中长辈细细商议。”
云瑶轻轻点头,说道:“此事确实需从长计议。君家在商事上经验丰富,想必定能想出两全其美的法子。既能助力江南发展,又能让君家从中获利。”
君墨轩思索片刻,说道:“王爷,依我之见,君家可先从江南的丝绸与瓷器生意入手。这两样本就是江南的特色产业,如今又有官府扶持,前景广阔。君家可凭借自身的商路,将江南的丝绸与瓷器远销至各地,打响江南的名号。”
云瑶眼中满是赞许,说道:“此计甚妙。如此一来,不仅能推动江南产业发展,还能增加百姓收入,实乃一举多得。”
云瑶话锋一转,又道:“除了君家,也该让叶景淮安排王府的产业参与进来。王府产业众多,在江南投资,既能助力复兴,又能挣得丰厚银钱。”
说罢,云瑶唤来下人,吩咐道:“去请叶王夫过来,本王有要事相商。”
不多时,叶景淮匆匆赶来。他踏入书房,见云瑶与君墨轩皆在,赶忙行礼道:“王爷,不知唤我前来,所为何事?”
云瑶微笑着说道:“景淮,如今江南发展正处关键之时,本王打算让王府的产业参与其中,你负责安排此事。”
叶景淮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王爷,王府产业众多,投资江南,确实是个良机。”
云瑶点头道:“本王也是这般想。你可有什么想法?”
叶景淮说道:“王爷,江南水运发达,码头贸易繁荣。王府可投资扩建码头,完善仓储设施,如此一来,不仅能方便货物运输,还能收取码头税与仓储费,收益颇丰。另外,江南的农田肥沃,可投资兴办农庄,种植特色作物,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制成品销往各地。”
云瑶闻言,大喜道:“景淮,你的想法甚好。就依你所言,尽快着手安排。在投资过程中,若遇到什么难题,尽管与本王说。”
叶景淮恭敬地应道:“是,王爷。我定不负王爷所托。”
云瑶看着叶景淮与君墨轩,心中满是欣慰,说道:“有你们二人相助,本王对江南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往后,咱们齐心协力,定要让江南成为这天下最繁华之地。”
君墨轩与叶景淮相视一笑,齐声说道:“愿为王爷效犬马之劳!”
此后,君家凭借着深厚的商业底蕴,在江南的丝绸与瓷器贸易中迅速打开局面。一批又一批精美的丝绸与瓷器,通过君家的商队,运往大江南北,让江南的名号愈发响亮。
而叶景淮也有条不紊地安排着王府产业的投资。码头的扩建工程热火朝天,工人们日夜劳作,新的码头设施逐渐完备,往来船只日益增多,码头一片繁忙景象。农庄的兴办也进展顺利,大片农田种上了特色作物,农产品加工作坊也陆续建成,生产出的各类特色产品,深受各地客商喜爱。
在云瑶的统筹规划下,以及君墨轩、叶景淮等人的全力协助下,江南的发展蒸蒸日上,朝着繁荣昌盛的方向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