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欢欢喜喜回家,李明堂和李七月见他们神色就知道拜师成功,顿时松了口气。
王氏和李明忠心情复杂,看见这一家三口,连句话也不讲。
李宝学瘫在床上,听着外面的欢声笑语,嫉恨的咬了咬牙。
那小兔崽子,竟然真的被书院收下了。
李宝成不善言辞,李明阳把今天的见闻跟老李头夫妻讲了,这夫妻俩也放下心来。
老李头欣慰道:“你能够得夫子青眼,又有书斋掌柜欣赏,往后多努力,必能有所成!”
李明阳自信的点了点头,“放心吧,我肯定会努力的阿爷!”
……
第二天,李宝成夫妻就给李明阳整理好了两套衣服,一块帕子。
一个喝水的小葫芦,一个用来洗漱的木盆,还有一把漱口的杨柳枝。
就连擦屁屁的竹篾片,也准备了足足五十片。
边角打磨的光溜溜的,就怕毛刺扎伤了这个宝贝疙瘩。
老刘氏还给他缝了一个双肩挎包,老李头给他做了一个他想要的文具盒。
姐姐李七月,给他准备了一个驱蚊的小香包,两边绣着竹子和云朵,里面塞了艾草薄荷。
哥哥李明堂,给他准备了一个带提手的小书箱。
李宝学一家三口,看着其他人都为李明阳一个忙碌,心里酸的像是泡了三年的老咸菜一样。
“不就一个小屁孩儿读书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忙前忙后,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什么金贵小少爷呢!”
李宝学酸溜溜的咬着被角。
一边缝被套的王氏含怒看了他一眼,“你倒是知道酸李明阳,当初儿子上学,你这个当爹的也没为他准备过什么。”
“宁愿把钱拿去喝花酒,也不给儿子准备些好的笔墨纸砚,有你这么当爹的吗?”
王氏越想越心酸。
李宝学不耐烦的看了她一眼。
“真是无知妇人,我那是简单喝花酒嘛,我那是结交朋友!”
“结交朋友需要去窑子吗?只怕在那里结交的,也是些什么狐朋狗友吧?”
王氏心里不顺,忍不住刺道。
“你,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哪有男人不喝花酒的?我跟你没什么好说的!”
李宝学把头埋进了被子,王氏鼻头一酸,对大房一家五口更加羡慕。
咋别的夫妻就能那么恩爱,孩子就能那么乖巧孝顺,自家丈夫却如此没良心呢。
为啥当初爹娘不是把自己说给李宝成,而是说给李宝学这个混蛋!
……
李明阳一家可不知道二房之间的龌龊。
到了第三天,李宝成和张氏紧张的包了辆牛车,带着两床被子和李明阳的物品,一大早就进入县城。
来到百川书院门口,已经有许多学子等在那里了。
这些学子从穿着上看,就比李明阳要好上许多。
年龄不一,但最大的不超过十岁,小的也就五六岁。
李明阳的到来,也只是让这些学子和他们的家长稍微看了一眼,就转过了头。
除了各自的家长小心叮嘱学子之外,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李宝成和张氏紧张不已,连忙将牛车上的物品搬了下来,带着李明阳安静的站在角落。
李明阳暗中观察着这些人,默默惊讶。
在场这些学子,没有一个看起来比他家还要穷的,身上最差穿的也是干净的布衣。
其中一位,穿着绿色的袍子,腰间系着一块玉佩,一串玉珠。
在大乾朝有规定,六品以下官员可穿红色或绿色的袍子。
这位难不成是官员?
还有几个,穿着细棉布裁的衣服,上面绣的花纹虽然简单,但也大气,腰间也系着一块玉佩。
手指上带着扳指,站在他们面前的学子,背着的挎包也是绢棉。
大乾朝规定,商贾不可穿绫罗绸缎,但能穿棉麻绢布。
这几位应该是商贾吧,其余的应该是庶人,穿着的是白色的衣服,身上配饰少,但打扮干净。
李明阳心里默默疑惑。
楚鹤迁这是想做啥呢,招收的学子除了他之外,没有普通农户的。
而他虽然是即时考核,但脑袋不聪明,反应不快的,也很难通过考核。
一般来说,贫农家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除非天生聪明,否则反应力这些,是比不上能吃饱穿暖的孩子的。
楚鹤迁设置考核,应该是想要招收相对聪明一点的孩子。
对方难道是有厌蠢症,不想教笨小孩儿?
李明阳左右拉着父母的手,暗暗猜想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门房在门口闭目养神。
直到最后几个学子赶到,时间逐渐来到巳时。
门房睁开眼,说道:“时间已到,学子跟着我有序入内,父母等人都在外等候。”
一众学子连忙离开父母,朝着门房走了过去。
能来这里读书的小孩,没有愚蠢之辈。
二十个学子有序排队,没有争抢先后,进入了书院。
门房带着他们进入一个空旷的院落,只见前方有序的按照横四竖五,摆放了几排桌椅板凳,每个桌子上面都有一盆水。
楚鹤迁站在正前方,旁边放着一个竹筐,里面放着书,芹菜,葱苗,龙眼干。
门房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桌前,就有序退了出去。
楚鹤迁看向一群小萝卜头,微笑着说道:“从今天起,众位学子就是我百川书院的第一届学生了,今日,为师带着你们行拜师礼,当做开学第一课。”
“是,夫子。”
李明阳因为身高,被门房安排在了第二排,跟着第一排的学生弯腰作揖。
古代的拜师礼非常讲究,楚鹤迁走了下来,给每一位学生整理衣冠。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以后你们来上学,必须收拾干净整齐,不可邋遢。”
楚鹤迁严肃说道,李明阳等人纷纷道是。
接着,行盥洗礼。
众学子在楚鹤迁的带领下,将手放在盆中,正反各洗一次,擦干。
然后,在楚鹤迁的示意下,双膝跪地,行至旁边室内至圣先师孔子先生画像前,九叩首。
再才拜楚鹤迁,三叩首。
“好了,各学子回到桌前,为师亦有礼物赠予各位。”
李明阳等人乖巧地回到原先的位置,楚鹤迁轻松的一手拎起框子。
将《论语》,龙眼干、葱苗、芹菜,一人分了一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今日起,你们踏入学之一道,自当勤学苦练,不得懈怠。”
“是,夫子!”
到这里,拜师礼差不多就可以结束了。
楚鹤迁看着底下的学子,严肃说道:“身为我百川学院弟子,以后自当识尽天下,心怀古人之风,行于世间,不失本真。”
“亦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李明阳倒是听明白了,其他学子也不知懂没懂,只在楚鹤迁说完后弯腰作揖。
“是,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