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阳心头一喜:“是何等差事?”
楚老爷子这才娓娓道来。
原来自从李明阳高中之后,贤王与九皇子便格外在意李明阳的情况。
在知道李明阳入考前,曾与楚家有所往来后,贤王曾特地来过一次。
“也是那时才有的机会,我将你的情况说给了贤王听。恰好国子监一位博士年纪大了,需告老还乡,我便和贤王说了你的事。如今贤王已将此事推荐到了祭酒那,今天晚上祭酒会来此处与你面谈。”
听着楚老爷子的话,李明阳心中一阵激动。
随后更是抱拳拱手,完全是一副谦逊态度。
“多谢您的相助!”
“是你自己有些本事才能有这样的机会,要不然就算是推荐了也成不了。”
正说着管家很快来报,原来是国子监祭酒已到。
楚老爷子立刻约人在正堂相会,同时还叫上了李明阳一起。
初见此人时,李明阳便感觉到了一股儒雅的气质。
国子监向来是授业解惑之地,能做到祭酒的位置上,想来也是有几分大才之人。
李明阳立刻行礼,全然是以晚辈的方式拜会。
祭酒瞧着李明阳眼神中更多了几分欣赏。
他早就听说过,今朝状元郎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可那文章写的却是气势磅礴,要说是个足有四五十年阅历的人,能写得出的也说得过去。
本想着一个十岁的孩子,到底身上还是该带着点稚气的。
没想到李明阳的身上反倒是带着一股干练气质,举手投足之间十分规矩。
尤其是那双眼睛明亮,带着少年应有的朝气,同时也多了几丝沉稳。
“不愧是贤王引荐的人啊,确实是有几分模样。”
在楚老的安排下,几人暂且落座,只有李明阳还站在正堂。
祭酒立刻试探其李明阳的能力来。
授业解惑,本就是神圣之能。
不仅要帮天下培养出一批人才来,平日里更是要与那些皇亲国戚打交道。
只是聪明,能教懂书上的内容还不行,关键还得有几分真本事,有自己的想法。
而李明阳也果真没让他失望。
不仅对祭酒的询问侃侃而谈,还能带着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在谋略方面更是有着几分真本事。
说着,祭酒笑呵呵的转头看向楚老:“楚公子当真是有几分贤才,当年罢官的时候,我还想着可惜了一位能忍,没想到前去民间后反而为我大乾培养了不少的人才啊。”
楚老爷子淡然一笑:“就算是有伯乐,这马也得是千里马才行。”
二人相视一笑,很快便将李明阳的事情给定下来了。
“明天一早你就去国子监吧,先熟悉一下环境,若是第一天能带课是最好,我会安排前一位博士的助教协助你的。”
至于这月俸,自然是少不了李明阳的。
不仅能靠着状元的身份拿上一笔,还能从国子监赚来月俸。
此事确实不错。
李明阳立刻道谢,天色已晚,家中还有一家老小在等着,也就急忙回去了。
当天晚上李明阳回去的时候,爷爷奶奶已经先睡下了,哥嫂这一路劳累也是早早休息着,只有爹娘和姐姐还在屋中聊着天。
如今的李家早已今非昔比,他们也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光是想着张氏都能激动的落下泪来。
听见李明阳回来了,张氏赶紧迎出门去。
“怎么这么晚了还叫你出去,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李明阳一笑:“您别替我担心,是好事。”
随后才将此事说给自家爹娘听。
听说自己家儿子竟能到国子监去教书,张氏别提有多高兴了。
“打小你就聪明的很,没想到竟能有出息成这样。”
脸上是挂着笑,可眼睛里都泛起泪花了。
李宝成赶紧在一旁劝着。
“儿子现在有出息是好事,你总哭哭啼啼的干什么?再把家里的福气给哭没了。”
张氏朝他身上白了一眼:“就你乌鸦嘴。”
而李明阳听着自家父母吵架拌嘴的声音,心中却觉得甚是温暖。
第二天一早,李明阳换上一身长袍,如期出门。
十岁的博士进门确实能引来不小的轰动。
门房早早就得了,消息在门口等着。
“助教这会儿正在准备书案,待会儿便会来此等您了。”
正院这会儿人来人往,叫李明阳在此等着,实在是不妥。
门房干脆将人引到了侧院。
“您在这儿稍等片刻,助教待会儿就会来了。”
李明阳点头。
在门房离开后,他便四下踱步环视着周遭的环境。
不愧是天子脚下国子监。
此处不知培养出了多少的人才,从装潢上都比寻常书院气派上百倍。
后园假山造景,又特地种上了两棵松柏,京城偏北,冬日的时候浅浅的落下一层薄雪,在这松树顶上就别有一番风韵了。
李明阳瞧着心中不由一阵唏嘘。
都说在读书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可又哪里是真的平等?
正想着耳旁忽然传来了一阵叫嚷声。
“别抢,这是我娘刚给我做好的!”
听声音是个少年模样,同时还伴随着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李明阳心生好奇。
这会儿虽然还没开课,但大部分的学子都老老实实的待在屋里等着了,怎会有人在这个节骨眼上跑到侧院来玩?
远远的瞧着几个身材较高点的孩子,手中正拿着一个香囊,像是逗狗一样的逗着一个矮个的孩子。
眼瞧他快追上了,便随手将香囊一踢,踹到了其他人的脚下!
那孩子急得不得了,正想要追,却忽然被人从后面推了一把!
最为惹眼的便是其中一个穿着浅黄色上外袍的少年。
看模样约摸着十岁上下,但这几人中数他最为嚣张。
眼瞧对方摔倒了,更是一脚踩在背上。
“陈天明,别说是一个香囊了,就算是要你祖传的宝贝,你也得给我乖乖拿来,居然还敢跟我抢!”
陈天明挣扎着想起来,谁知那孩子脚上的力气更重了。
其他几个孩子立刻笑出声来,都赶紧巴结着那黄外袍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