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香听了前面的话,脸上才显露的欣喜笑容,又被后面的话说得黯淡下去。
东篱玖赶紧说道:“娘这次二哥去赶考,要不咱们全家都去吧?”
“把爷爷奶奶都喊上,咱们也带俩老去看看,天子脚下是什么样子。”
最后看向黎洋:“爹觉得怎样?”
黎洋很是意动,他不止一次听到他爹说做梦梦到上京赶考,可见这是每个学子的期盼。
虽说他爹老了,不能去赶考了,但陪着孙子去赶考,也算圆了他的梦了吧?
只是:“这得要多少银子啊,咱们可拿不出。”
东篱玖笑着拿出一大把银票递给黎洋,黎洋一看,还都是千两面额的。
“这,这也太多了吧?哪需要这些?”
黎锦东插嘴:“姑姑可多钱了,爷爷你别帮姑姑省。”
黎昭呵斥:“没问你话,你插什么嘴。”
黎锦东缩缩脖子不再说话,东篱玖没有给黎锦东解围,而是说道:“爹爹只管用就是了,就如锦东说的那样,不用省。”
黎洋将银票退回来:“你先把银票收起来,我们过几天去找你爷爷说说,看看他乐不乐意去,要是去了再说。”
李丁香对公公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她说:“我觉得公公应该会同意去的,辉儿如今也考上了举人,想来他也会想去试试的。”
黎熠吃惊道:“什么,二哥也考上了举人?什么时候的事,我们都不知道。”
东篱玖装作吃惊,其实她早就知道,还知道他因为大伯摔断腿,所以从学院请假回来,如今还在老家。
李丁香高兴道:“三年前就考上了,只是你们在外飘着,没法给你们写信报喜。”
这几年他们的信倒是经常寄来,但他们离得远,行踪飘忽,所以一直都没有收到家书。
黎熠其实早就想回来了,后来东篱玖告诉他派了人保护家人,而他自己也舍不得放弃跟在李院长和秦先生后面的机会才一直忍着。
如今知道二哥也考中了举人,心中别提多高兴了。
“那太好了,我们兄弟可以一起进京赶考,还可以带上一家人一起去京城游玩。”
他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二哥,他问道:“二哥如今在哪求学?”
黎洋回答:“他本在名阳书院求学,但前段时间你大伯摔断了腿,他告假回来了,如今在老家呢。”
“爹,娘,我们明天回老家看爷奶吧?”
他也真的想爷奶了。
李丁香嗔他一眼道:“你不累,你妹妹和初初能不累吗?明天休息一天,后天早上再回,我明天给你奶奶准备些东西。”
“行吧。”
一家人说说笑笑聊到很晚才各自去休息,第二天,东篱玖带着初初陪外祖母去逛街买东西。
晚上她去见了东一鹏他们,如今四人全都是大宗师境的武力,见到东篱玖还是恭恭敬敬的。
他们将四十个孩子都叫到东篱玖跟前,对他们说道:“这就是咱们主子,以后你们就听命于主子,唯主子命是从。”
四十个小孩齐齐跪地喊:“主子。”
东篱玖问道:“起来,都说说自己的名字?”
四十小孩男女都有,都是八岁到十岁左右,如今都已经是小成境的武力。
他们自觉分成四队:“鹏一,鹏二……鹏十
鸠一,鸠二……
雉一……
鹭一……
东篱玖……
这一二三真好用,好吧……
“你们可都愿意追随我?”
“愿意。”斩钉截铁的声音,没有丝毫犹豫。
“为何?”
有一个活泼的男孩先开口:“四位师傅说了,主子是天下最厉害的人。”
东篱玖摇头:“我不是天下最厉害之人,最多就是你们四个师傅一起上,我一人能打赢他们那样子。”
东一鹏四人默默腹诽:【主子这踩着他们上位的行径真的合适吗?】
合不合适的看看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就知道效果了。
“先说好,你们跟了我之后,背叛者只有死,现在,给你们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大多小孩都没有犹豫,主要是被四个师傅灌输太多东篱玖的厉害,所以,他们内心十分坚定。
不过有七八个年纪稍大的犹豫了,主要是听到背叛就死,有些退缩。
东篱玖看在眼里,将他们的容貌和名字记下,以后就不必重用他们了。
她拿出线香点燃,不多久,在场除了自己,所有人都倒了下去。
她想将四十个小孩都用了神魂契约,不想被别人知道,哪怕是东一鹏他们这些说不出去的人。
来到孩子中间,一个个契约过去,完成后都感觉有些疲累。
要是刚入这个界面的时候,契约这些人只需一个念头的事,如今竟虚弱到这种地步,心中狠狠给穿越之神记了一笔。
她东篱玖报仇,千年万年都不晚,到时让他体会比自己万倍的痛。
拿出药丸服下,缓了缓精神,这才点燃醒神香,将他们唤醒。
最先醒来的是东一鹏四人,然后才是那些孩子们,所有人对东篱玖敬畏更浓。
东篱玖道:“好了,人也见过了,你们准备准备,我们很快就去京城了,临走前把这里的院子卖了。”
东四鸠问:“主子,我们所有人都去?去了不回来了吗?”
东篱玖点头:“我会努力劝说爹娘留在京城,所以,你们也要去。”
东五雉问:“主子,什么时候出发?”
东篱玖:“不急,大概还有个把月。还有以后我女装时不要叫我主子,叫夫人就好。”
“是,夫人。”
“好了,你们休息吧,我回了。”
东一鹏带头恭送:“夫人慢走。”
动用神识有点多,夜晚东篱玖睡得不是很安稳,次日早早便起了来。
阿紫阿韵已经起来做早饭,东篱玖觉得让她们做饭真是太大材小用了,不过现在不是买下人的时候,到了京城再安排。
吃过早膳,将其他人都留在县城,只带上女儿和两个丫鬟,去把家人都接上,带着礼物便回了银杏村。
到了镇上正好晌午,他们吃过午饭才往村赶,到家时已是半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