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房后黄公子问秦先生和李院长:“两位先生如何看待这家民宿?”
秦先生说道:“这家民宿怕是不简单。”
李院长点头附和:“要么沆瀣一气者,要么这家人也有强硬后台,足够与县令一家抗衡。”
秦先生赞同:“我们晚上要警醒些,吃食和守夜要做好防范。”
黄公子道:“如此我们该如何调查胡奎此僚?”
秦先生建议:“我们先寻一处可长住的小镇或者是农家,三公子可派人分头行动,一波去安州郡查探,一波留在石山县调查胡奎。等证据确凿处理了这些蛀虫后,公子就可以着手改善石山县的民生问题了。”
黄公子仔细思索后,听取了秦先生的建议,挥手叫来福管家,让他去安排人去查找证据和准备晚膳。
福管家听了连忙下去交代,等民宿的东家送来饭食后,他们特别检查,没有发现蒙汗药或者毒药,这才安心吃饭。
夜里守夜的人都特别警醒,一夜轮流值守,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不仅他们警醒,东篱玖也一样警醒,她整夜都用神识关注民宿的东家的所有人。
所以发现,民宿的东家在深夜时从自己房间的角落打开一个地道。
东篱玖的神识一直跟随民宿东家,看到地底建了三间石室,民宿东家打开其中一间,里面堆满了各种物资和金银珠宝。
他这摸摸,那看看,欣赏了一番后带着一小箱珠宝,从地道来到马鹏,将东西藏到东篱玖放物资的马车上。
东篱玖都要气笑了,合着柿子挑软的捏是吧,既然那么想丢东西,那就多丢些好了。
她贴上隐身符,将马车上的珠宝收进空间,又从马鹏顺着地道来到民宿东家的地下室,打开三间石室。
第一间是放金银珠宝和古董字画,珍稀药材等贵重东西的,东篱玖收了。
第二间放布匹茶叶等东西,也被东篱玖收了。
第三间石室最大,里面摆满了粮食,东篱玖全都收了。
收完来到连通民宿东家房间的地道口,点了一支迷神香,让迷烟顺着地道飘上去。
时间差不多后将香收起,大摇大摆的打开地道口进了民宿东家的房间。
房间分里外两间,外间是卧室,里间被建成书房,此时民宿东家倒在地上呼呼大睡,他的胖媳妇则在床上打着呼噜。
东篱玖不管他们,转了一圈,将民宿房东房间里的东西搜刮一空,还在他书房内阁中找到几个账本。
她翻了两页,上面是和县令的交易,每次他招待外来的商旅后,用同样的手法栽赃陷害,第二天在人证物证齐全的情况下,商旅被抓进大牢,而商旅的财务就变成了民宿东家和县令的了。
而商旅们往往会选择破财消灾,宁愿放弃财物,只求保得一命,因为县令和民宿东家勾结,即使他们上诉也无济于事。
有些坚持要讨回公道的,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东篱玖心中冷笑,这石山县的水比她想象的还要深,这县令和民宿东家简直就是石山县的两颗毒瘤,不除不足以平民愤。
她将账本收好,又在民宿东家的房间里找到了一些其他罪证,包括一些被迫害商旅的名单和他们被抢走的财物清单。
这些都是他们犯罪的铁证,必须保留好。
弄完这些,她检查了一下房间门,确定已经从里面拴好后又从地道口返回自己房间。
第二天大清早,一行人还在民宿吃了早食后才离开,民宿东家的儿孙没见父亲出来说话,便也没有阻挠东篱玖他们离开。
离开民宿,走了老远也没人阻挠,福管家问黄公子:“主子,我们居然安然的离开了民宿,是不是不合理?”
黄公子虽然也觉得蹊跷,但他也想不明白原因,只能摇摇头:“本公子也不知。”
一行人走了十多里才看见一个村庄,福管家和一个护卫前去询问是否有地方可供他们一行人借宿。
被拦住的村民诚惶诚恐道:“没有没有,你们赶快离开,不要连累我们。”
说着还伸手要推他们,无奈,福管家只能回去禀报,一行人只能继续前行。
而民宿这边,一直到了中午,民宿东家的儿子见父亲母亲还是没有起来,这才起了疑心去喊门。
要说也怪这民宿的东家和他媳妇都是一对懒人,平日总是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导致儿孙们都没有多想。
又是敲门又是喊的,可房里仍然没有动静,意识到不对后破门而入,看到父母昏睡不醒,再看房里空荡荡的,哪里还不明白出事了。
顿时,报官的报官,找大夫的找大夫。
东篱玖他们一路走下来遇到四五个村庄,可就是没有那个村庄肯留宿,无奈他们只得继续前行。
中午,他们在一条小溪附近停下,做饭的立即做饭,李院长和秦先生又要讲课。
黎熠和其他学子跟紧围过去,黎熠手里还抱着本子和东篱玖给他制作的炭笔。
其他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但今天两位师长却没有讲课,而是给他们出题,针对石山县的环境,应该如何治理。
其他人顿时陷入思考,只有黎熠不好意思的在那挠头。
别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他,毕竟是明阳学院的学生,李院长还是解围道:“你这学生怎么不思考如何作答,却在此作抓耳挠腮状?”
这话有些夸张了,黎熠也只是挠挠后脑勺而已,黎熠憨笑着将自己的笔记双手递给了院长道:“先前刚进入石山县范围时就和家妹讨论过了,学生还做了笔记,请院长过目。”
李院长“哦”了一声:“那我真得看看了。”
他接过去打开,黎熠提醒道:“石山县的在最后。”
李院长摆摆手,讲他的笔记从头看起来,一边看还一边点头,这下秦先生与黄公子也坐不住了,都起身过去一起看起来。
看着黎熠将他们经过的地方都做了详细记录,哪个县有什么特产,地理地貌如何,以及当地可以种植的作物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等都很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