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着宣勋卫,绣衣卫指挥贾芸陛见。”

声透九重,传向宫外。

接着在众人眼光前,在午门外等候的贾芸,也是大步走向皇极殿。

贾赦,贾政,贾珍愕然回首。

这不对啊!

吴天佑不是说好了,他们上奏交出车行即可。

户部直接同贾芸打交道。

反正有旨意,有大义,不怕贾芸不从。

怎么又宣了贾芸?

他们倒不是怕尴尬,贾政迂腐,不觉得这事有错。

贾赦皮厚,贾珍心黑。

三人都不觉得面对贾芸有什么难堪之处。

只是害怕事情会出变故。

四人是一起宣召,所以到殿门前时,贾赦几个被迫停了一会。

等贾芸上来,也只是似笑非笑的看了这三人一眼。

三个可怜虫。

今天又要丢人现眼了。

贾家主宗嫡脉真是风水不利啊。

贾源,贾演之后,贾代善,贾代化都是一时人杰。

就算当年的庶出诸子也都不差。

最差劲的贾代孺也是个积年老儒,身上好歹有个举人功名。

再下一代就不行了。

好歹还有贾敬中个进士,也是人中龙凤了。

以大周的识字率和科考难度来说,进士绝对是贾敬的人生高光时刻。

可惜跟错了人又死不悔改,自毁前程。

再下来,贾赦,贾政,贾珍,贾琏……

都是一群猪。

当了猪,偏又没有当猪的觉悟。

时不时的想如马一样跳跃,那只能跌个狗吃屎,丑态百出,成为别人的笑柄。

贾家这几个,今天又要丢人了。

……

贾芸和贾家几个,一并进入大殿。

这一次长揖一礼就行。

刚刚都兴拜过了。

隆正帝脸色平静,甚至有点似笑非笑的感觉。

这和众人想象的皇帝面色沉凝不同。

大敌当前,大朝会召开,皇帝应该非常苦恼才是。

但是看隆正帝的模样,似乎是刚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虽然还是眉头紧皱,但并未显露紧张之色。

“尔等免礼,平身。”

皇帝的声音也颇为平稳,镇静。

“臣谢恩。”

四人再次长揖躬身谢过天恩,这一次就直接直起腰身。

当然,还是不能昂首挺胸。

要略微含胸,垂首。

“尔贾赦,贾政,贾珍奏事,愿献上贾记车行与户部,统筹往蓟镇运粮,可否?”

贾赦三人忙又躬身,参差不齐的答道:“回奏陛下,确有此事。”

隆正帝大有深意的看了这三人一眼。

嘴角扯动了几下。

似乎是在忍笑。

皇帝到底忍住了,似乎是在沉吟。

对贾家三人来说,这点时间就显得太长了,令三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须臾过后,隆正帝张嘴道:“所请不允,此事不必多提。尔三人虽有报效朝廷社稷之心,但也要分清是自家产业还是他人产业。贾芸虽出身贾家,却早就出族别居,族长也不能肆意处置族人产业,此事不可再有下一次了。”

贾赦,贾政,贾珍三人如被雷击。

这算怎么回事?

之前是天子回护贾芸,强行领贾家收回驱贾芸出族的决定。

现在又是当面点明,贾芸虽是贾家族人,但其曾祖父辈就分家另过了。

贾芸的产业,和贾家主宗嫡脉无关!

天子一语,金口玉言!

此后,别说外人,就是贾赦,贾政,贾珍这几个长辈也没资格拿族产来说事!

贾芸的,就是贾芸的!

你们没资格越俎代庖!

皇帝回护贾芸,到这种地步了?

不至于啊!

难道不要贾记车行运粮到前线?

饶是知道不妥,贾赦和贾珍还是忍不住偷眼去看吴天佑……

吴天佑看到贾家这几个转头看过来,顿时就是面色铁青。

恨不得过去将这几个乱刀砍死算了!

见过蠢的,没见过这么蠢的!

一旁的户部尚书,右侍郎等人面露微笑。

接着不远处赵国公田铎也是莞尔。

还有不少勋贵,高官,都是忍不住失笑。

贾代善当年何等英雄,贾代化也不差,怎么就生出这么一群猪狗后代啊。

既然暴露了,吴天佑也只能将心一横,迈步出来奏道:“陛下,军情紧急,当务之急还是要送粮至蓟镇,三屯营,遵化,玉田,蓟州,喜峰口,粮食缺口最少二十万石,若户部和兵部征调民夫,最少需要二十万人,五十万石粮,才能在最短时间内送粮过去。如此,耗时费力,事倍功半。若能征调贾记车行,则事半功倍,请陛下详查。”

一番话说的公忠体国,正气凛然。

不少不明就里的大臣也是纷纷点头称是。

确实如此。

贾记车行的运输能力早就深入人心,所有人都知道,贾环的车队论运输能力,能把大周的户部和地方官府甩开一百条街。

就如吴天佑说的那样,要是送二十万石粮到前线,最少得准备二十万壮丁,由各府,县,紧急征发徭役。

然后这些壮丁用独轮小车和扁担当挑夫,将粮食送到前线。

从京城到喜峰口,经遵化,抵三屯营的线路有三四百里远,虽说道路条件不差,但还得从南边各府县征发人手。

这就又上去二百里路。

六百里路,这些民夫一天最多走三四十里。

挑着二百斤的重物,能走这个距离就是打宽了算的,正常一天走二十里就不错了。

这些民夫也要吃东西,也就是说要算上民夫十几天的粮食消耗。

如果用骡马,还要算上马草豆料。

这一算不得了,时间,物资消耗都是成倍增加。

而如果用贾记车行的重型马车,一车拉五十石,千辆大车就是五万石多,加上超两千辆的轻型马车,一车也能拉二十多石,车队一次出发,三天之内就能把十万石的补给送到位。

再多跑几趟,不超十天功夫,二十万石粮和不少军需补给都能补给到位。

军情紧急,虏情如火。

按军事角度,国家社稷角度,隆正帝这么回护贾芸,诚属不智。

最不济也要征调车行,事后给一些运费便是。

吴天佑估计,皇帝应该是做的如此打算。

这肯定没有户部征调,统筹管理更好!

哪怕事实恰恰相反,他也得坚持这个说法。

不然的话,这一次户部要和贾家一起出乖露丑了。

“不必多想。”隆正帝瞟了吴天佑一眼,再看看蠢蠢欲动的智郡王,显然这位也想出来说话,坐实隆正帝回护心腹,不顾大局的昏聩……

拦住吴天佑后,隆正帝立刻道:“贾芸公忠体国,早就和内府商议好了,京师戒严期间,贾记车行与内府合作,内府也有车队,与贾记车行一起向前线送粮,一应费用,到时候找户部报销便是。”

吴天佑这才彻底明白!

原来是贾记和内府谈好了!

内府制度也是根据秦汉的少府而来,更是因为前明的太监势力太强,大周有意削减了太监的权力。

原本的十二监四司八局二十四监司衙门全部取消。

太监最多只能是四品各宫的都总管,只能管各宫的内事,外事一律不得与闻。

虽然戴良等权阉依附皇权,照样能在外吃拿卡要,大发其财。

但论权势风光,和前明是真没得比了。

前明的司礼监是小内阁,与大学士分庭抗礼,甚至明中期之后形成制度,国家大事,需要司礼和内阁会议决定。

双方彼此对座,内阁大学士称司礼太监为“老先生”,而司礼太监们称大学士为“老师傅”。

这称呼有些古怪,但确实是史书记录。

御马监掌握内廷四卫,负责宫城防御。

明末着名将领黄得功,就是出身御马监四卫。

东厂对应锦衣卫,除了嘉靖帝时期,东厂被锦衣卫压制,此外二百多年,就是东厂压着锦衣卫,锦衣卫是东厂副手。

此外都知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尚宝,印玺监,直殿监,尚衣监……几乎是涵盖了皇城和皇帝的方方面面。

四司是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是兵杖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织局,酒醋局,织染局等八局。

衣食住行,乃至兵甲银两都是包含在内。

人员极多,最多时,宦官和应役杂役,工匠,超过十万人。

不过伪清就诬蔑大明最多十几万太监,他们只用几千人。

他们用人当然少了,清廷有内务府。

都是满洲和蒙古,汉军包衣家族才有资格进内务府。

内务府规模极其庞大,用人也有好几万人,而且司官都是肥差,一任内务府官员当下来,几代人富贵不愁了。

大周没有内务府,但设立了内府。

仿的是秦汉少府。

只是没有秦汉时那么霸气。

要知道,秦汉时,少府管理天下山川水泽。

理论上,所有的山木湖泊都属天下所有,归少府管理。

大周的少府没这么霸气,也是发展到了这个阶段。

明清之时,规定之外的徭役官府都会给钱。

后来直接发展到了以工代役。

就是官府花钱雇工,不征发徭役。

效果比征发的徭役要好。

毕竟拿钱办事,也容易雇到更适合的人选。

内府差不多就是这么个事。

规模庞大,负责皇家一切事宜,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管理,也包括物资的征发,制造,运输等。

比如内府的造办处在江西就有大规模的烧造点,每年都会烧造大量瓷器。

最顶尖的是御用,是皇帝,太上皇,皇太后,皇后,这几位至尊用的最好。

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官窑。

次一点的,也是官窑,是后妃,皇子,诸王所用。

再一次点的,会赐给勋贵大臣,这就算是官窑中次品,价值没最高层次的高,但还是远超民窑。

瓷器用品外,还有大量木制品,归木造处管。

丝制品,有丝造处。

还有专管炭火的部门,整个皇室加相关人员,一冬天要用五百万斤炭火,其中最上等的银丝炭用料考究,需要内府派专人烧制。

大量物品,内府也有专门的车队负责运输。

甚至还有一支船只,专门负责运输内府物品。

包括苏州每年上贡的二十万石的上用贡米。

辽东那边一年要贡几十万斤野物和各种鱼获。

就算不刻意穷奢极欲,皇家的开销用度也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

如此一来,内府当然是有极强的运输能力。

有自己的车队和人手。

贾环的车队当主力,内府打下手,主要是从通州一线向东,百里之内,只要车辆和人手充足,近途补给不无小补,也算帮的上忙。

这么一来,有贾记为主力,内府和当地官府打下手。

补给军需军粮毫无问题,几天之内就能办好。

也难怪隆正帝颇为镇定,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面色阴沉。

这一次虏骑入侵对皇帝权威肯定是一种伤害。

但凡事都好比是一柄双刃剑。

如果解决的好,不受太大损失,甚至小有收获,那就不一样了。

景和年间那次,大同镇,宣府镇损失惨重。

紫荆关陷落。

京城被围七个多月。

可以说是狼狈不堪。

这一次,从目前来看,虽然虏骑两面下手,大举入侵,但大周阵脚未乱,周军的战斗力还是有所恢复。

目前损失的古北口一条线是在意料之中。

完全可以接受。

下一步只要守住喜峰口这条线,遵化,三屯营,蓟州不失,那这一次就可以说是得大于失。

朝廷宣扬一番,隆正帝的威望会更上层楼。

加上贾芸两论已经打开口子,眼下的局面也是隆正帝想象不到的大好开局了。

蛰伏两年,契机接二连三的出现。

贾芸又知机,提前与忠顺王和内府谈好,隆正帝自是不可能同意贾家和户部所请,并且直接言明,贾家主宗嫡脉无权处置贾芸资财。

此言一出,就算是将这事定下了调子。

贾芸也能杜绝此后再有此类的麻烦。

也算是隆正帝提前给的一点奖赏。

若是此次贾记配合运送完满,当然还会有后续的奖励。

而且,赏赐必定会极为丰厚。

大周和所有王朝一样,军功为第一!

运送粮草上军前,虽不能和军前厮杀,破阵杀敌,斩帅夺旗,但好歹也是军功中的一环。

这可比写文章受赏要正经的多,任谁也挑不出不是来。

隆正帝神色郑重,看了看狼狈退回的吴天佑,又扫视诸王,群臣。

赵逢春等人垂目不语。

诸王中,廉亲王,智郡王,宁郡王等人神色如常,毫无变化。

但敦郡王脸上明显有愤恨和不甘之色。

这便很明显了。

户部,贾家,背后有诸王。

甚至户部这么主动,吴天佑这么主动,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可不光光是利益和诸王在后那么简单。

隆正帝眼光扫过内阁……

这里头要没有大学士的影子才是奇怪。

只是这帮文官大佬,文心周纳,用心深沉而手段高妙。

这事,明面上根本逮不到他们的痛脚。

诸王定计,户部执行,贾家讨好。

这里头有文官大佬们什么事?

但隆正帝能够确定,这事户部深度参与,没有大学士的授意绝不可能。

吴天佑根子在文侯一脉,吴贵人只是锦上添花,受宠或不受宠,影响是有,但并不是根子上的。

其根本还是在文官一脉,所以也只有文官一脉大佬们的支使,才能使这家伙如此上窜下跳的卖力气。

寻觅书屋推荐阅读:
寻觅书屋搜藏榜:调教大宋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汉末新三国逍遥初唐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澜沧行红楼襄王凤逆天下北月篇高贵汉末毒士特种兵之特别有种五代十国之铁马骝捡个王爷去种田朕要把江山折腾黄了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英雄问鼎梦回大长安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红楼锦绣重生为奴,调教小邪妃灭元1399大明英雄之征战四海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满门忠烈,不如我咸鱼败家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初唐夜行我有一颗仙人球超神狂兵星辰恋三千愁三国之霸王孙策魏虎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殿下有疾谋晋残卷大唐静等李二杀兄逍遥秀才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宋朝玩主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大国无疆唐朝地主爷野蛮娇妻:残王的特工宠妃浮世烟云续命大明朝浪公昆哥的新书,袖珍国先婚厚爱回到大唐当雄臣影视:开局奖励二十万重骑兵
寻觅书屋最新小说: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