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路、安元路、江南的海元路、青江路和江茶路等几路地区,历朝历代都是朝廷的军机要地与商业枢纽,然而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师凌裕此次前去,不仅要面对地方豪强的阻挠,还要应对朝中权贵的明枪暗箭。尽管他临行前神色凝重,却依旧向戴星予保证此行安排周密,绝无大碍。然而,世间之事,又何来百分百的稳妥?戴星予虽未亲眼所见,却能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到此次任务的凶险。
如今京都城门严查,进出皆受限制,显然是朝中局势有变,甚至可能已经波及到了师凌裕的行动。戴星予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他能够顺利收复安元、江南几路地区,为壮大自己的阵营做好准备。
她了解师凌裕,他虽有时候总要逗趣她,但其实一向行事果决,手段凌厉。可是此次任务牵涉太广,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她所能做的,便是尽最大能力保障他的需求。
钱财方面,有拔步床这门营生支撑,短期内应无大碍。然而,灵境的任务却让他们很被动。或许,她得做好准备以后跟随师凌裕一同启程,虽无法并肩作战,但只能一同相处才能确保以最快速度完成灵境发布的任务获得更多有利奖励。
想到这里,戴星予心中既有些期待,又有些忐忑。她觉得有一条无形的绳子牵引着她,却不知要将她带往何方。
起初,她不过是想在这个时代赚些小钱,实现财富自由,而后悠然做一条闲鱼。可如今的现实是,她已无法置身事外当个旁观者,而是必须尽快成长,成为师凌裕坚实可靠的后盾。
马车缓缓前行,城门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戴星予收回思绪,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她都必须保持镇定。师凌裕终将回到京都,拯救他的祖父,解救他的国家。而她,也将在这条路上与他同行,不离不弃。
“夫人,我们快到了。”潘靖川的声音从车辕上传来,沉稳而有力。
戴星予点了点头,轻声应道:“好,辛苦了。”
她放下车帘,整理了一下衣襟,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
日头西斜,天色渐暗。进城的道路上,戴星予的马车一路向东,马蹄声错落有致,车轮在土路上碾出一道道辙印。此番他们暂住在同族堂叔家中,这位堂叔来自劲山族,在朝中担任中书舍人,常伴皇上左右,是备受倚重的心腹近臣。
劲山族规矩严苛,其中明确规定族人官职最高只能到二品,一旦皇帝有提拔至一品的意向,族人就得告老还乡。族里的戴启文堂爷爷就是这样,遵循族规,退隐田园。
马车缓缓驶入东大街,街边商铺林立,人来人往。主大街旁,便是苏悦宁府邸所在的韵清巷。从这巷子的清幽雅致来看,苏悦宁家中长辈想必身居要职。
马车转入一条夹巷,车轮吱呀作响,慢悠悠地走了大概一刻钟,又拐进了乐安巷。行至巷尾,潘靖川稳稳地勒住缰绳,停下马车。张文远匆匆跳下车,上前敲响大门。紧接着,王若兰也下了车,转身小心地搀扶着戴星予走下马车。
随着“吱呀”一声,紧闭的朱漆大门缓缓打开,打破了乐安巷的静谧。一个身着朴素家丁服饰的仆人探出头来,目光落在门外几个陌生面孔上,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拱手问道:“请问几位贵客,所寻何人?”
张文远见状,赶忙上前一步,微微欠身,言辞恳切:“小哥,我们从穗兴州戴家村而来。我家主子戴星予,是府上主人同族的侄女,也是近日借住在府上的戴启正老爷子的孙女。烦请小哥通禀一声。”
仆人一听,知晓是家主的同族晚辈,不敢耽搁,匆匆应了句“稍等”,便转身快步跑进内院通报。
此时,戴星予站在巷中,春日的微风轻轻拂动她的发丝。她的目光掠过脚下的青石板路,望向两侧高大古朴的院墙,错落有致的建筑飞檐在夕阳余晖下勾勒出雄浑的轮廓,尽显岁月沉淀的古朴韵味,让她不禁沉醉其中。
在现代时,想寻觅这般古朴的建筑群谈何容易。虽说各地不乏古镇,但大多经历过后期修缮,商业气息浓厚,即便古韵犹存,却让人体验感大打折扣。谁能料到,一朝穿越到大丰朝,站在乐安巷,目之所及皆是 飞檐斗拱的磅礴气势与梁柱榫卯的精巧构造,只有此刻,才能真切领略到直击心灵的震撼,感受古巷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