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宛城在寂静中沉睡,城墙上的火把发出微弱的光芒,映照着守卫们疲惫的面庞。
几只夜鸟划破长空,发出尖锐的鸣叫,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
一个身影在黑暗中穿梭,宛城守将李通,此刻正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襟。
他手中紧紧攥着一封密信,信纸的边缘已经磨得有些发毛,那是来自庞统的密信,信上清晰地写着:里应外合,共诛曹贼。
李通,并非真心归顺曹操,他原是刘表麾下,曹操攻占荆州后,他迫于无奈才投降,心中一直怀着不甘。
而曹操,也并未将他视为心腹,只是委以守城之责,并无任何信任可言。
庞统的信,如同在他心头点燃了一把火,将他心中那股不甘彻底释放。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李通下定了决心。
他将密信收入怀中,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朝着城墙边的一处隐蔽处走去。
那里,正有一个心腹正在等候,李通将一卷竹简递给心腹,低声嘱咐道:“秘密送去,务必亲手交到。”
城墙下的暗影中,几双眼睛正注视着这一切,那是庞统派来的探子,他们如同潜伏的毒蛇,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收到消息后,探子迅速将消息传回庞统处,庞统嘴角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宛城,即将易主。
几日后,李通向曹操汇报宛城防务时,有意无意地提及,最近城中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骚乱,被他及时平息了下去。
曹操并未起疑,反而对李通褒奖有加,并命他严加防守。
李通表面上唯唯诺诺,心中却冷笑连连
当夜幕再次降临,宛城的气氛却与往常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城墙上巡逻的士兵,脚步也比平时更加匆忙。
突然,一声短促的尖啸划破长空,紧接着,无数的喊杀声响彻云霄。
城内,李通率领着他的部下,手持兵器,如同出笼的猛虎,从内部发起了攻击。
城外,庞统早已率领着大军等候多时,只待城门打开,便可一举攻入。
守城的曹军猝不及防,瞬间陷入混乱,宛城,犹如一个被咬开的苹果,露出了鲜红的果肉。
曹操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醒,他披上战甲,手持宝剑,冲出营帐,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混乱的景象。
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他意识到,自己中计了,宛城已经失守。
曹操的脸色苍白如纸,他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已经被团团包围,失去了最后的退路。
他意识到,宛城的失守,意味着自己不仅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据点,也失去了与北方联系的通道,他彻底地被困在了这里。
绝望如潮水般涌来,将他彻底淹没。
他仰天长啸,声音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
此时,一位部将冲到曹操面前,急声说道:“主公,此时不宜恋战,速速撤退吧!”
曹操扫了部将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撤……往何处撤?”
兵败如山倒,宛城内外,曹军如同被狂风卷起的落叶,四散奔逃。
火光映照下,残肢断臂,血流成河,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和焦糊味,令人作呕。
曹操身边的亲兵拼死护卫,但溃败之势已无法挽回。
曹操眼见大势已去,心中怒火与不甘交织,化为一声声震天怒吼。
然而,这吼声在四起的喊杀声中,显得如此的无力。
他紧握手中宝剑,剑锋寒光凛冽,却无法斩断眼前的绝境。
就在曹操陷入绝望之际,许昌的朝堂之上,一封封加急奏报如雪片般飞向御座。
大臣们得知宛城失守的消息,顿时一片哗然。
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惊惧不已。
以钟繇为首的一干大臣,深知此时曹操的处境,上书请求曹操立即回朝,以稳固军心,重整旗鼓。
与此同时,宛城之外,风声鹤唳,曹操的残兵败将如丧家之犬,狼狈不堪。
他们早已没了往日的威风,一个个面色惨白,衣衫褴褛,曹操望着身边仅剩的数百人,心中充满了屈辱与愤恨。
他紧咬牙关,将这份屈辱深深埋藏在心底,发誓一定要让背叛者付出代价。
在亲兵的护卫下,曹操一行人马不停蹄,昼夜兼程,朝着许昌的方向仓皇逃窜。
一路上,他们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仿佛一群被猎人追赶的野兽,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许昌城门,缓缓开启,迎接他们归来的,不是凯旋的欢呼,而是无尽的沉默与凝重。
曹操一行人踏入城门,灰头土脸,狼狈至极。
百姓们躲在房屋后面,偷偷地观望着,窃窃私语,对这位曾经的枭雄,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曹操没有理会众人的目光,他面色阴沉,一言不发,径直走进了丞相府。
他挥退左右,独自一人走进大堂,厚重的木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发出“吱呀”一声,在空旷的大堂中显得格外刺耳。
他缓缓走到桌案前,眼神落在桌上,那里静静地躺着一封信,信封之上,赫然写着“庞统”二字。
曹操伸出手,指尖触碰到信纸冰冷的表面,一股寒意直冲心头……
曹操颤抖着手拆开信封,抽出信纸,羊皮纸的独特气味混杂着淡淡的墨香,此刻却显得格外刺鼻。
庞统的字迹苍劲有力,跃然纸上,如同锋利的刀刃,一刀刀划在曹操的心头。
信中,庞统并未拐弯抹角,直言不讳地指出囚禁王厚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他历数王厚在荆州的赫赫战功,从平定山越到镇守江夏,桩桩件件,皆是力挽狂澜之举,字字句句,都像重锤般敲击着曹操的心房。
庞统更是直言,王厚在荆州军民心中威望甚高,如今他无故被囚,荆州军心不稳,若曹操执意一错再错,荆州必将生乱,届时,得利的只会是刘备。
读到这里,曹操的脸色愈发阴沉,他猛地将信纸拍在桌上,发出一声巨响,大堂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好一个庞士元,竟敢威胁孤!”曹操咬牙切齿地说道,胸膛剧烈起伏,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他来回踱步,粗重的呼吸声在大堂中回荡,良久,他才缓缓停下脚步,重新拿起信纸,目光落在最后一行字上:“丞相若想荆州无虞,便速速释放王厚,否则,后果自负!”曹操紧紧地攥着信纸,手背上青筋暴起,指关节泛白,信纸在他手中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下一刻便会被捏碎。
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压制着心中的怒火,庞统的威胁,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头。
突然,他猛地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来人!”
曹操的怒吼声在大堂内回荡,惊得门外的侍卫们大气都不敢出。
他粗重地喘息着,胸膛剧烈起伏,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他再次展开信纸,目光扫过那些字句,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初见王厚时,那年轻人意气风发,浑身透着一股不屈的韧劲。
他记得王厚在荆州初立足时,面对山越动乱,临危不乱,以雷霆手段平定叛乱,稳定了荆州局势。
他还记得王厚镇守江夏时,以少胜多,屡破敌军,让曹军寸步难进。
一幕幕画面,如同走马灯一般在曹操的脑海中闪过,他不得不承认,王厚的确有经天纬地之才,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的目光又移到信纸上,那些话语,每一个字都像尖刺一般扎在他的心头。
庞统的威胁,并非空穴来风,王厚在荆州的威望,他早有耳闻。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在王厚仅仅来许都赴宴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将他囚禁。
王厚,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固然能为他开疆拓土,但稍有不慎,也会反噬其主。
曹操放下信纸,揉了揉眉心,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他想起了父亲曹嵩的遇害,想起了自己早年的颠沛流离,想起了这些年来,为了争夺天下,殚精竭虑,如履薄冰。
如今他虽贵为丞相,权倾朝野,但内心深处,却始终萦绕着一股淡淡的不安。
王厚的出现,无疑加剧了他的不安。
他能感受到王厚在荆州的势力扩张得有多快,短短数年,便从一个无名之辈,成长为足以撼动他统治根基的庞然大物。
王厚,似乎已经不再是他手中的一把剑,而变成了一个不受控制的威胁。
这种功高震主的感觉,让他寝食难安。
曹操转过身,他瞥了一眼桌案上的竹简,那是关于各地兵马调动的军报。
他意识到,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他不能让庞统的威胁得逞,更不能让王厚成为心腹大患。
他必须在荆州彻底失控之前,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一股怒火在他的心中熊熊燃烧,他紧紧地握着拳头,关节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猛地拿起桌案上的一卷竹简,那竹简是他刚批阅完的军报,沉甸甸的。
他
“咔嚓!”
曹操猛地将手中的竹简狠狠摔在地上,竹简应声碎裂,散落一地。
碎片飞溅,其中一片锋利的竹片划过曹操的脸颊,留下一道浅浅的血痕。
曹操却浑然不觉,他怒目圆睁,胸膛剧烈起伏,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野兽。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曹操怒吼道,声音在大堂内回荡,震得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庞士元,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威胁孤!王厚,你个忘恩负义之徒,孤待你不薄,你竟敢如此!”
他来回踱步,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刀尖上,沉重而有力。
他心中的怒火如同火山喷发,几乎要将他吞噬。
他紧握双拳,手背上的青筋暴起,仿佛随时都会炸裂开来。
“来人!来人!”曹操再次怒吼,声音嘶哑而尖锐。
侍卫们战战兢兢地走了进来,他们低着头,不敢直视曹操那双充满怒火的眼睛。
“去!把王厚给孤带来!”曹操咬牙切齿地说道,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之前王厚诈死,被曹操发现。
为什么要诈死?
分明是要逃走!
侍卫们不敢怠慢,连忙转身离去。
曹操站在原地,胸膛剧烈起伏,他的呼吸急促而沉重,仿佛要将周围的空气都吸干。
他闭上眼睛,努力压制着心中的怒火。
王厚的音容笑貌在他的脑海中闪过,他想起王厚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景,想起王厚为他出谋划策的场景,想起王厚对他恭敬顺从的场景。
“难道,我真的要杀了他吗?”曹操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沙哑。
他睁开眼睛,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一片茫然。
“丞相……”门外传来侍卫的声音,“王将军带到了。”
曹操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目光冰冷地注视着门外。
“带进来!”
第19章 第144章 怒火烧心谏言罔闻
侍卫将王厚带至曹操面前,他身着囚服,却依旧昂首挺胸,毫无惧色。
曹操怒极反笑,“王厚,你好大的胆子!”
王厚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厚为丞相出生入死,不知何罪之有?”
曹操猛地一拍桌案,“你与刘备勾结,意图谋反,证据确凿,还敢狡辩!”
王厚朗声大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丞相若要杀厚,悉听尊便,何须编造这等拙劣的谎言!”
曹操怒火攻心,指着阶下众谋士,咆哮道:“尔等皆与王厚同流合污,乱臣贼子,其罪当诛!”
众谋士大惊失色,纷纷跪地求饶。
“丞相明鉴,我等对丞相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荀彧站了出来,拱手道:“丞相息怒!王将军战功赫赫,对丞相一片赤诚,此事其中必有误会!”
曹操怒目圆睁,指着荀彧的鼻子骂道:“文若,你也要为这逆贼求情?难道你也想谋反不成?”
荀彧脸色苍白,却仍旧坚持道:“丞相,王将军绝非叛逆之徒,请丞相明察!”
曹操怒不可遏,“来人,将这些乱臣贼子,重打五十大板!”
众谋士闻言,脸色骤变,未曾料到曹操竟会如此震怒,惊恐万分。
曹操怒吼道:“还愣着干什么!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