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摇曳,映照在曹操略显疲惫的脸上。
案几上,捷报与密报并排而放,前者带来的是胜利的喜悦,后者却如同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
捷报上,赫然写着王厚于宛城之战中,以少胜多,击溃曹仁部曲,并夺回部分失地。
可密报的内容,却让他心中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
信中,王厚事无巨细地汇报了荆州的各项事务,字里行间都透着对曹操的恭敬和忠诚。
但越是如此,曹操心中越是怀疑。
信中对荆州兵马、粮草、民情的详尽描述,仿佛是在有意无意地展现自己的实力。
曹操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在寂静的书房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深吸一口气,一股淡淡的檀香味萦绕鼻尖,却无法驱散心中的疑虑。
“来人!”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一名侍卫应声而入,单膝跪地,等待他的吩咐。
“传荀彧、程昱速来议事!”
侍卫领命而去,曹操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密报上,眼神逐渐变得深邃起来。
不久,荀彧和程昱便匆匆赶到。
二人皆是曹操的心腹谋士,智谋过人,对曹操忠心耿耿。
一进书房,他们便察觉到气氛的异样。
曹操面色凝重,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案几上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丞相,发生了何事?”荀彧率先打破沉默,语气谨慎。
曹操将捷报和密报递给二人,沉声道:“你们看看吧。”
荀彧和程昱接过信件,仔细阅读起来。
捷报上的胜利让他们略感欣慰,但密报的内容却让他们也感到了一丝不安。
书房内再次陷入沉默,只有翻阅竹简的沙沙声和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良久,荀彧缓缓放下手中的密报,抬头看向曹操,欲言又止……
荀彧轻咳一声,打破了书房中令人窒息的沉默。
“丞相,”他语气平和,语速不疾不徐,如同涓涓细流般缓缓流淌,“王厚此番大胜,固然可喜,但也需谨慎看待。”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曹操和程昱,见二人都在认真倾听,才继续说道:“捷报之中,王厚以少胜多,足见其用兵之能。而密报之中,他又事无巨细地汇报荆州事务,似是忠心耿耿。然……”荀彧说到此处,略微停顿,眼神变得坚定起来,“荆州乃四战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今王厚坐镇于此,兵强马壮,是否会尾大不掉,还需丞相早做打算。”他抬手捋了捋胡须,目光落在曹操手中的密报上,“依臣之见,不如先试探王厚一番,再做定夺。”荀彧话音刚落,书房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曹操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程昱则微微颔首,表示赞同荀彧的看法。
烛火跳动,映照在三人脸上,光影变幻不定,仿佛预示着未来的波谲云诡。
烛火摇曳,映照在程昱苍老的面庞上,他紧皱的眉头仿佛凝结了一层寒霜。
他微微前倾,语气坚定而激烈,目光如炬,直视曹操。
“丞相,荀彧言之有理,但依臣之见,王厚此人野心勃勃,非池中之物。他以少胜多,击溃曹仁,足见其用兵之能。如今坐镇荆州,兵强马壮,若不加以控制,日后必成大患!”程昱的话语如同一道冷锋,割破了书房中的沉寂。
曹操微微皱眉,程昱继续说道:“荆州乃四战之地,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王厚若在此处扎根,迟早会成为丞相的心腹大患。不如趁他羽翼未丰,立即削弱其势力,或召其回许昌,先行控制。”
程昱的言辞如同重锤,每一句都敲打在曹操的心头。
书房中的气氛愈发凝重,连侍卫的脚步声都变得小心翼翼。
烛火在风中摇曳,光影斑驳,仿佛预示着未来的危机。
曹操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沉思片刻,目光扫过荀彧和程昱,似乎在权衡二人的意见。
程昱见状,更加严肃地说道:“丞相,王厚之危,不可小觑。如今他已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若不及早处理,必成后患。请丞相三思!”
众谋士各有所思,书房内的气氛沉闷得令人窒息。
荀彧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程昱的观点。
而曹操则陷入了更深的沉思,烛火跳动,映照在他的脸上,光影变幻不定……
曹操忽然抬头,目光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王厚之事,需谨慎行事。程昱所言,不无道理。但……”他顿了顿,语气骤然一转,眼眸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本相心中已有打算。”
众人屏息以待,只听曹操继续说道:“来人,传令下去,即刻调集精锐,暗中监视荆州动向。同时,密令各郡县,加紧练兵,备足粮草。至于王厚……”曹操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他轻声说道:“我会亲自与他交锋,一探虚实。”
书房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只听得烛火燃烧的噼啪声,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曹操的决断如同一道惊雷,即将震动整个中原。
而在这片沉寂中,仿佛有人低声说道:“丞相高明,但王厚是否真如所言那么简单?”
烛火摇曳,书房中的气氛愈发紧张,众人的心思各异,未来充满了变数。
荀彧和程昱话音刚落,另一位谋士缓缓站了出来,拱手道:“丞相,二位所言固然有理,然臣以为,王厚乃当世良将,其才堪比韩信、白起。宛城之战,以少胜多,足见其用兵如神。如今荆州初定,百废待兴,正需王厚这般良将镇守。况且,南方蛮夷蠢蠢欲动,若无良将镇守,恐生变乱。臣以为,可暂且让王厚镇守荆州,平定南方,以观后效。只是,需加强监视,防止其拥兵自重,以绝后患。” 这位谋士的语气沉稳,不似荀彧那般谨慎,也不似程昱那般激进,而是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为曹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他的话音落下,书房内再次陷入了一片寂静。
曹操的手轻轻抚摸着胡须,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荀彧和程昱二人也沉默不语,目光都聚焦在曹操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决断。
烛火跳动,映照在曹操的脸上,忽明忽暗,他的表情变幻莫测,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书房内的气氛安静得有些压抑。
众谋士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曹操,他们的呼吸声都变得轻微起来,生怕打扰到曹操的思考。
曹操的眉头越来越紧,他的手指在胡须上轻轻摩挲着,一下一下,仿佛在敲打着什么节奏。
突然,曹操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缓缓抬起头,环视了众人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传郭嘉!”
烛火摇曳,映照在曹操深刻的皱纹上,如同刀刻斧凿,尽显枭雄本色。
他的目光在荀彧、程昱以及那位谏言暂缓的谋士脸上逡巡,仿佛一把锋利的刀子,要将他们的心思剖开。
他微微眯起眼睛,深邃的眼眸中如同藏着一片不见底的深渊,让人无法窥探其真实的想法。
荀彧的稳重、程昱的激进、以及那位谋士的权衡,都在他的脑海中反复盘旋。
宛城之战,王厚以少胜多,那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胜利,绝非侥幸。
可越是如此,曹操心中那股挥之不去的疑虑就越发浓重。
“荆州……”曹操低声喃喃,如同自语,又似在问询在场的众人。
他的手指在案几上缓缓滑动,触碰到那份密报,指尖微微用力,将那薄薄的纸张揉皱。
书房内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令人窒息。
荀彧微微低着头,目光落在自己的鞋尖,心中忐忑不安。
程昱则依旧昂首挺胸,神情坚定,仿佛认定了自己的判断,寸步不让。
而那位谏言暂缓的谋士,则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曹操的表情,试图从中捕捉到一丝蛛丝马迹。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
众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仿佛下一刻就要蹦出来。
他们知道,曹操的决定,将会影响整个中原的局势,甚至会决定他们的命运。
曹操的表情变幻莫测,时而眉头紧锁,似有万千思绪在脑海中翻滚;时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酷的笑容,令人不寒而栗。
他时而闭上眼睛,仿佛在倾听着什么,又似在与自己内心深处的魔鬼对话;时而猛然睁开双眼,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如同猎鹰般,要将一切都洞穿。
终于,曹操缓缓抬起头,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所有的疑虑和不安都吐出去。
他的目光如同两道利剑,扫过在场的众人,最终落在书房的角落,那里,空无一人。
“传郭嘉!”曹操的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般在书房中炸响,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