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气离开芷州城,只是刘老爷对外的说法,实际上他是外出为东南王筹粮的。开始的时候,一切虽不说很顺利,但是也算有条不紊,有序推进。但一个月后,刘老爷敏锐地察觉到情况发生了变化,有另一波人也在和他做同样的事情。
刘老爷怀疑是赵老爷背后使坏,因为这些供应商大部分也是赵老爷的老相识。但是着人打听了一番后,听说是西北那边的豪族出价比他略高一点。刘老爷别无他法,只能也跟着抬高了价格,到最后几乎把刘家所有现银都花在了这次收购上。
远在芷州城的赵老爷,这时正坐在自家花园里和赵夫人、李澄围炉喝茶呢。过年呢,他可没什么挂边女婿,需要他出去顶着北风去买粮。
“牛家倒是识趣,瀚武就是想得太简单了。”赵老爷从李澄手里接过几个剥好壳的核桃,塞了一个进嘴里。
“我就说嘛,无缘无故送年礼来,这里肯定是有事。就是没想到是想用老爷的关系,买粮。”赵夫人也接过了一小把核桃。
“他们还跟咱们订购了不少伤药,西北那边有大药商,可能是照顾咱们生意吧。”李澄已经混到了赵家的核心层,平日里有些事赵家夫妻也不瞒着她。
蒜苗搬了个小板凳,坐在李澄旁边负责捏核桃。她最早是把李澄当妹妹看的,但几年下来,她不知不觉间已经忽略了李澄的年龄,就把她当成一个成人看。她挺能理解赵老爷和赵夫人的,相处久了,把李澄当大人看是必然的。
“这里面肯定有别的事。”赵老爷思索了一会,这药和粮里都有事。西北地域辽阔,牛家跑他这来采买的这部分东西,八成是有别的用处,不想跟他们给军队采购的那份混到一起。
“也就半个月前的事吧,朝廷给牛家的旨意一到,牛家家主就从几个兄弟家各过继了一个儿子。”李澄因为还在学习炼药的关系,并没有同其他小姐们一样留指甲、染指甲。此时,一双手在蒜苗剥出来的核桃里,快速挑选出最完整的递给赵家夫妻。
“一个兄弟家过继一个?”赵夫人对这则消息很是感兴趣,也明白这肯定是李澄从梁枫留下的消息网那得来的信。按照大梁朝消息传递速度,这则消息正常传到芷州需要一到两个月。
“是,一次性过继了六个儿子。这事原本是他们族里提的,没想到在这么个节骨眼上成了。”李澄也没说话说一半的爱好,看赵夫人感兴趣,把这事给详细说了下。
牛家过继孩子的事,族里提了好几年,牛家家主一直以来都是拖字当先。这次外族来犯,牛家人临危受命负责西北守军的后勤,这事如今很难说是喜还是忧。西北守军要是胜了,自然皆大欢喜,要是败了,就算牛家自己该办的事都办好了,也一样得被牵连,到时候牛家家主就是那个顶雷的。
这次牛家家主提出过继孩子,几个堂兄弟自然也考虑过败的可能性。败了,不用说这家主之位他们一家肯定保不住,那不需要过继儿子给他,也有机会成为牛家下一任家主。
但是,打仗这种事谁能提前预料是赢还是败呢。他们如果放弃了这次机会,别人家孩子过继成功,那自家将来后悔到找不到地方哭。就这样一晚上过后,所有候选人家都同意了过继的提议,把自己最好的、最有能力的儿子送给别人当儿子去了。
没人傻到送笨儿子去,什么叫择优选择继承人,送笨的那和送人头有什么区别。就这样牛家家主第二天多了六个优秀的儿子,牛歆晨有了六个兄弟。最重要的是,牛家人这阵分外团结,家族凝聚力达到了几十年来的最高峰。
“姜还是老的辣啊,这牛家不能惹。”赵老爷听完后,给自己倒了杯茶,悠哉悠哉喝着茶水。
“多了六个兄弟,牛姑娘还好吧。”赵夫人有点走神,虽说她不看好牛姑娘和赵翰武的事,但是牛姑娘在她这也算半个没见过面的熟人,难免有点替她担心。
“牛姑娘,应该是挺好的。”李澄给赵夫人添了杯茶。
牛歆晨姑娘此时一身红衣,正站在雁州城的城墙上,指挥城里众人对城墙进行加固。
“姐,我们粮食送过去了,但他们人却没到!”牛安话中带着明显的愤怒。
“下面的门需要加固,找结实的木板钉上去。牛安,你拿着这个站在这里,继续观察。”牛歆晨将手中的千里镜,递到了牛安手中。
“姐!”牛安见牛歆晨要下城楼,没有回之前的话,又喊了一声对方。
“拿好千里镜,这个可是我拿重金跟人换回来的。把粮食送给西北守军是皇命,守雁州城也是皇命,他们一定会来。”牛歆晨和这些兄弟从小一起长大,过继与否在她看来只是稳住牛家和雁州城的手段。
“是。”牛安习惯性服从牛歆晨的命令。
“歆晨,你回去休息下。哪有一个姑娘一直站在这里的,简直是胡闹。”牛皓正站在城楼下和工匠说话,看见一身红衣的牛歆晨,难免多说几句。
“大哥。”牛歆晨点头,翻身上马,却不是回牛家,而是朝着另一个方向飞驰而去。
“大公子。”牛皓身边的随从,见牛歆晨如此,觉得对方辜负了自家公子的好意。
“再多话,你就回原先的府里去。”牛皓瞪了随从一眼,对他的多话十分反感。
“小的知错。”随从连忙低头认错,他爹娘虽在原先的府里,但他从小跟着大公子一起长大,自然不愿意离开。
雁州城内一派繁忙,外族大军用不了几天就会兵临城下,但是西北守军如今不见踪影,全城百姓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都参与到了城墙加固的工事中来。没人想让外族进城,谁都清楚一旦城破,他们将面临什么,因此所有人对连夜干活都没有怨言。
城中不是没有逃了的人,在外族占领边城的消息传来后,能走的已经都走了,包括雁州一些大户,但留下的也不少,比如当地势力最为庞大的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