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的一天,大清早的。
申公豹倒是没有上朝。
因为就在昨天,伯邑考带着姜子牙已经进了朝歌城了。
伯邑考当时是在夜晚的时候进的朝歌城。
那个时候,申公豹早就已经回家了。
伯邑考所在的车队正好路过申公豹家的大门口。
申公豹也就顺带手的用神念扫了伯邑考一行人一眼。
别说。
你还真别说。
好家伙。
伯邑考一行人还真是下了血本了。
那一大箱子一大箱子的珍宝,也不知道装了多少辆的马车。
看样子得十好几辆马车。
也不知道西岐这些年到底积攒下来多少家底。
这次为了救姬昌竟然能拿出来这么多的财宝。
这次估计费仲和尤浑又得大发一笔了。
而且,申公豹用神念扫了一遍。
申公豹可不仅仅只是发现了伯邑考,姜子牙还有那十几辆大马车的珍宝。
申公豹更是看到了那一路尾随在伯邑考和姜子牙身后的太乙真人,广成子,赤精子和玉鼎真人四人。
阐教十二金仙来了四位。
而且竟然还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四位。
四位大罗金仙巅峰的境界,身负最上乘的传承,好都拥有极品先天灵宝。
嗯.....
这四个人在一起。
哪怕是面对一般的准圣练气士都有一战之力了。
甚至胜算不小。
要是出其不意的话。
这四人未尝没有围杀准圣的可能性。
哪怕是申公豹跟这四人对上,怕是都要费上一番手脚。
不过没关系。
就算是费手脚,申公豹也是丝毫不惧。
毕竟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加上玉鼎真人只能对上准圣初期。
申公豹可是准圣中期。
而且,广成子手中有后天至宝翻天印,论威力可以堪比一件极品先天灵宝。
赤精子则有极品先天灵宝阴阳镜。
太乙真人则有极品先天灵宝九龙神火罩。
至于那玉鼎真人,手中则有一件极品先天灵宝斩仙剑。
四个人,一共算四件极品先天灵宝。
巧了,他们四个人有四件,申公豹也有四件。
玄元控水旗,九九散魄葫芦,六魂幡,外加落宝金钱。
他们有四件,申公豹也有四件。
四件极品先天灵宝对上四件先天灵宝。
平了。
甚至,因为落宝金钱还有能落人法宝的这一特性。
申公豹可能还占了点法宝上面的优势。
所以,申公豹他稳。
不过,四位阐教十二金仙一起出动,就为了护送区区一个伯邑考。
这个手笔显然不同寻常。
甭说什么伯邑考身负龙气,还是身负什么星辰之命格。
你就算是他身负的是玉皇大帝的命格,他也不值得让阐教十二金仙中的四位一起护送。
哪怕是姜子牙来请,他们也不会卖西岐这么大的一个面子。
而且,还有一件事情需要注意。
既然阐教能一次性的派出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外加玉鼎真人这四位阐教十二金仙中最擅长斗法的四位。
那是不是意味着其他的那十二位金仙也随时能够听从姜子牙的指示下山帮助西岐。
甚至,申公豹想的再远一点。
是不是现在阐教的那十二金仙就已经下山前往西岐了?
要是这样的话。
自己要不要趁着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和玉鼎真人等四人都在朝歌的时候,趁机打杀一个?
如此,也好削弱阐教的实力。
顺便也能发挥一下他申公豹天庭招生办主任的作用。
但要是申公豹真这么干的话,会不会让阐教发狂,那自己又要不要让截教派些人手来呢?
这倒是个值得思考一番的问题。
.........
也正是因为昨日伯邑考的到来。
索性殷寿就直接推了第二日的早朝,反正每天的早朝也根本商量不出个所以然了。
还不如直接推了呢。
等到中午的时候,伯邑考他们一行人也休息好了。
殷寿正好设宴款待群臣以及西岐来的伯邑考。
所以,申公豹也就不再早起了。
直接等到了中午,申公豹这才来到了龙德殿中。
这次设宴的地点就不是后花园了,而是众大臣们平时上朝的龙德殿。
等到申公豹来到了龙德殿的时候,发现很多的大臣们都已经到了。
伯邑考和姜子牙等西岐人士也早早的就坐在了位置上等待殷寿。
大商的臣子们坐在了龙德殿的左侧,至于伯邑考他们则是被安置在了右侧。
古代的宴会,以左侧为尊。
西岐之人作为大商的臣属,自然是不可能坐在属于尊贵位置的左侧了。
老实的在右边待着吧。
来到了龙德殿之后,申公豹还特意的用神念扫视了一圈龙德殿。
发现龙德殿内确实只有姜子牙和伯邑考在。
其他的随从们,都没跟来。
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和玉鼎真人他们也没有跟过来。
应该是龙德殿之中的龙气太过浓厚了,他们不愿意过来吧。
人道龙气能压制练气士的境界法力,让练气士的战斗力大大减弱。
申公豹倒是不怕龙气。
因为申公豹的身上有着大商的官职,先天上能免疫龙气的压制。
可惜了。
广成子他们没来。
要不然,借着人道龙气。
没准申公豹能一下子就把广成子他们四位全都送上封神榜去,正好和弥勒药师他们做个伴。
算算日子,药师和弥勒也在封神榜里面待了七八年了。
估计都要孤单死了。
还想着让他们几个跟药师和弥勒跟他们做个伴去呢。
.......
没来就没来吧。
申公豹直接就坐到了龙德殿的左侧,也就是尊位上。
路过姜子牙的时候,申公豹还特意看了眼姜子牙。
姜子牙虽然年过七十,但修道多年。
眼不聋耳不花。
记忆力也没有减退。
甚至因为修道的原因,姜子牙早已经能做到过目不忘。
申公豹路过,姜子牙一眼就认出了申公豹的身份来。
“申公豹道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