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菊花吃完午饭稍作歇息后,便起身前往镇上的供销社。
一路上她都在心里琢磨着能不能买到好酒。
上午光顾着和嫂子闲聊了,忘记询问该买什么酒好。
家里倒是有一些自制的高粱酒,可是毕竟是自己家里做的,她怕上不了台面。
当她踏入供销社时,目光急切地扫视着货架。果然,这里的确有酒类商品出售。
然而,令她感到失望的是,展现在眼前的是诸如高粱饴、西凤酒、玉泉大曲以及花园白等一系列高档酒品。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赵菊花对这些所谓的高档酒可谓知之甚少。
手里攥着的唯一一张酒票,还是跟村里人拿粮食换的呢。
“同志你好,请问这酒怎么卖的?”
赵菊花走到柜台旁,看着那一瓶瓶白酒犯起了难。
“看你要哪一种,牌子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还有,买酒要酒票的,你有吗?”
“有有有,我带了。”说完话后,赵菊花小心的展开手绢,把里面的酒票拿了出来
售货员一看,说:“这酒票不够,我这里的酒需要两张。”
听到这,赵菊花脸上满是窘迫。
她嗫嚅着说:“同志,能不能通融通融呀,我大老远跑来不容易,家里就这么一张酒票了。”
售货员却一脸严肃:“这可不行,规定就是规定。”
赵菊花眼里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又振作起来,她想到家里还等着这酒招待客人呢。
于是她小心翼翼地问:“那同志,有没有便宜一点的酒,一张酒票就能买的?哪怕少一点也行。”
售货员无奈地摇摇头。
听到售货员这话,赵菊花失落的攥紧了手中的小手绢。
她原本满心欢喜地揣着钱和票急匆匆赶来,以为能顺利将心仪的酒收入囊中。
可谁能料到,在这里一张票还不够,必须得有相应的票据才行。
而此刻的她,手中只有一张酒票,自然是什么也买不到。
一想到自家闺女那里或许会有些票,赵菊花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但仔细回忆过后,她发现女儿手中的票大多是女婿给的用于购买衣服之类的布票,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几张工业券。
至于酒票,似乎从未见过其踪影。
事已至此,赵菊花无奈之下只得耷拉着脑袋,缓缓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一边走,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可咋办哟?要不回去问问村里的人家,看看有没有多余的烧刀子可以借来应应急。”
就这样,赵菊花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三叹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正当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时,突然从身后传来一阵呼喊声:“菊花,你慢些走!”
赵菊花闻声止住脚步,回头望去。
只见远处正有一人朝她快步走来。
待那人走近一些,赵菊花才看清原来是同村的秀英。
于是她赶忙面露笑容,开口问道:“原来是秀英呀!你瞧你这风风火火的,来镇上干啥来了?”
只见王秀英一路小跑过来,把手里的篮子向赵菊花扬了扬后说道:“我来买点红糖啥的。你也晓得,我那妹子秀红不是嫁到隔壁村去了嘛。今天刚听说她怀上孩子了,我这个做姐姐的自然要买点东西给她送过去才安心。再说了,我娘走得早,有些个事情我可得好好跟她念叨念叨,让她心里有点数儿。对了,我说菊花,看你急匆匆的模样,难不成是遇上啥着急事啦?咋跑得这么快呢!”
听到王秀英这般询问,赵菊花倒也觉得没什么需要隐瞒的,便如实回答道:“哎呀,秀英你也知道后天就是我家婉婉定亲的大喜日子。这不,我寻思着提前到镇上来买一瓶好酒,好在后天用来招待亲家。哪曾想啊,跑到供销社那儿一问,人家居然告诉我酒票数量不够,买不成。这下可好,算是白跑一趟!”
王秀英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晓季家闺女后天定亲之事,只是万万没有想到都到这节骨眼儿上了,该准备的东西竟然还没有置办齐全。
随后她无奈地摆了摆手,叹了口气说道:“唉,我家猛子平日里根本就不沾酒,所以咱家压根儿就没有多余的酒票。不然的话,指定能帮衬帮衬你。”
都是乡里乡亲的,谁家有点鸡毛蒜皮的事都一清二楚。赵猛子不喝酒那真是少有的人了。
“知道,你有心了。那这也没辙。回去村里我看谁家有烧刀子,换点儿得了。反正咱有多大劲儿就使多大劲儿,尽量办好吧。”
“是这么个理儿。”王秀英点了点头。
两人于是一路闲聊,走到分叉口后,王秀英表示要去留家屯看自己的妹子,让赵菊花先回村子里。
赵菊花笑着和她点了点头,然后往村子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