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的交锋,以皇帝的一句“容后再议”草草收场,却在林尘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回到府邸,一路上沉默不语,那紧锁的眉头和深邃的眼神,无不昭示着此刻内心翻涌的情绪。
书房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凝重的气氛。孙大儒和吴学政二人焦急地来回踱步,他们忧心忡忡,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大人,如今朝堂之上反对之声强烈,就连陛下也……”吴学政顿了顿,欲言又止。
林尘轻轻放下手中茶杯,那清脆的碰撞声,仿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我明白。”他沉声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疲惫,却更显坚定,“科举改革触动的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他们岂会轻易罢休?”
“可如今之计,我们该如何是好?”孙大儒忧心忡忡地问道,“若是陛下也……”
“陛下只是一时被那些老家伙的言辞所惑,他心中明白,改革才是大势所趋。”林尘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不会放弃的。”
谢婉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的男人,心中充满了心疼。她深知林尘的抱负,也知道这条改革之路的艰难,可眼看着他如此劳心费神,却又无能为力。
“夫君……”谢婉走到林尘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道,“你已经尽力了,不必太过执着。这科举改革,不如……”
谢婉的话还未说完,便被林尘打断,“婉儿,你放心,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反手握住谢婉的手,眼神坚定,“我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林尘明白谢婉的担忧,也知道此时此刻,唯有忍耐才能换取最终的胜利。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孙大儒和吴学政,沉声道,“孙大人,吴大人,你们放心,我心中自有打算。”
夜色渐深,书房的烛光摇曳,映照着林尘那张坚毅的脸庞。他知道,这盘棋局,才刚刚开始……
书房内恢复了短暂的寂静,只有跳动的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仿佛在映衬着三人各异的心绪。孙大儒和吴学政明白林尘话中之意,皆沉默不语。他们都是熟读历史之人,深知改革之路的艰险,急流勇退,以退为进或许才是此刻最好的选择。
“大人,老夫明白您的苦心。”孙大儒率先打破沉默,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您放心,老夫虽已年迈,但还有一口气在,定当竭尽所能,让这新科举的种子在民间生根发芽!”
吴学政也拱手道:“大人,下官也定当尽力,为日后改革扫清障碍!”
林尘欣慰地看着二人,他知道,自己并非孤军奋战。这场改革,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他需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才能一举击破旧势力的阻挠。
“好!我等便暂时蛰伏,待到时机成熟,再将这腐朽的制度彻底推翻!”林尘眼中闪过一丝凌厉,语气坚定,仿佛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剑。
接下来的日子,林尘表面上不再提及科举改革之事,转而将精力集中在整顿吏治上。他深知,想要推行新政,就必须拥有一支高效廉洁的官员队伍。
他雷厉风行,严惩贪官污吏,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一时间,朝野上下风声鹤唳,那些被旧势力收买的官员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被查处的便是自己。
“大人,户部侍郎王大人求见。”管家低声禀报道。
“不见。”林尘想都没想便拒绝了,这个王侍郎是世家大族出身,一向与他作对,此时前来,无非是想探听他的口风,或是试图拉拢他。
“大人,王大人说,他带来了一份关于江南水患的奏折,事关重大,请您务必一阅。”管家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林尘眉头微皱,江南水患年年都有,但今年却格外严重,已经淹没了大片良田,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他心中清楚,这其中定有猫腻,否则以王侍郎的为人,绝不会如此积极。
“让他进来吧。”林尘沉吟片刻,最终还是决定见一见这个王侍郎,他倒要看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阴谋……
书房的门缓缓打开,王侍郎躬身而入,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然而林尘却注意到,他的眼中,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
王侍郎低眉顺眼地将奏折呈上,语气沉痛:“大人,江南水患日益严重,百姓流离失所,还请大人早做决断啊!”
林尘接过奏折,却没有立刻翻阅,而是似笑非笑地看着王侍郎:“王大人如此关心江南水患,莫非是与你有何关联?”
王侍郎脸色微变,连忙解释道:“大人说笑了,下官世代居于京城,与江南并无瓜葛,只是心系百姓,才如此焦急。”
林尘不置可否,低头翻阅着奏折,奏折中将灾情描述得十分严重,请求朝廷拨款赈灾。林尘心中冷笑,这王侍郎果然没安好心,这奏折看似是在为百姓请命,实则是想借机敛财,中饱私囊。
他将奏折扔在桌上,语气淡漠:“此事本官自有安排,就不劳王大人费心了。”
王侍郎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林尘一个凌厉的眼神制止,只得悻悻地告退。
送走了王侍郎,林尘立刻召集心腹,命他们暗中调查江南水患的真相,以及王侍郎与之的关系。
与此同时,孙大儒和吴学政则在学界继续宣传新科举制度的理念。他们走访各地书院,与学子们促膝长谈,将林尘的改革理念传播开来。虽然遭到了不少保守势力的阻挠,但新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还是赢得了许多寒门学子的支持,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时间一天天过去,林尘对江南水患的调查也逐渐有了眉目。正如他所料,这场水患并非天灾,而是人祸。那些地方官与奸商勾结,私自加固河堤,导致河道堵塞,最终酿成了这场灾难。
更让林尘震惊的是,这些官员背后竟然牵扯到了一股庞大的势力,他们的触角遍布朝野,甚至连一些皇亲国戚都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来,这潭水比我想象中还要深啊……”林尘喃喃自语道,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他知道,要想彻底推行科举改革,必须先解决这些隐藏的敌人。
“大人,宫里来人了,皇上召您即刻进宫。”管家匆匆忙忙地跑进来,语气急促。
林尘心头一凛,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沉声问道:“可知皇上召我何事?”
管家摇了摇头,脸色有些苍白:“不清楚,但看那公公的脸色,似乎……似乎不是什么好事……”
林尘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拍了拍管家的肩膀,语气平静:“无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去去就回。”
说完,他便大步流星地走出书房,只留下一脸担忧的管家站在原地。
林尘走出府门,抬头望向天空,只见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降临……
乌云压城,沉闷的空气中夹杂着雨后的潮湿,林尘的官轿在泥泞的道路上缓缓驶向皇宫。他闭目沉思,江南水患的真相如同毒蛇般缠绕在他的心头,让他感到阵阵寒意。这股盘根错节的势力,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撼动,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大人,到了。”轿夫的声音打断了林尘的思绪,他掀开轿帘,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这座金碧辉煌却又充满压迫感的皇宫。
御书房内,皇帝眉头紧锁,神色阴沉,手中紧握着一份奏折,正是江南水患的灾情汇报。林尘心中一紧,他知道,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林卿,这份奏折,你可看过?”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
林尘躬身答道:“回禀皇上,臣已看过,江南水患,事关重大,臣已命人彻查此事,定将不法之徒绳之以法!”
“彻查?哼!”皇帝将奏折重重地摔在桌上,“朕已派人查明,江南水患,乃是你推行新科举制度,触动了那些地方官的利益,他们故意隐瞒灾情,克扣赈灾款项,才导致了这场惨剧!”
林尘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是那些人联手向他发难,想要借此机会将他拉下马。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着皇帝,正色道:“皇上明鉴,新科举制度利国利民,那些地方官贪赃枉法,罪不容诛,臣恳请皇上彻查此事,还百姓一个公道!”
“够了!”皇帝怒喝一声,猛地站起身,“事到如今,你还不肯认罪?!”
林尘心中一沉,他知道,今日之事,恐怕难以善了。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御书房内的每一个人,最终落在了皇帝身旁一位身穿华服的中年男子身上,此人正是当朝丞相,也是那些地方官背后的靠山。
林尘深吸一口气,缓缓跪下,语气沉痛地说道:“臣……领罪。”
“来人,将林尘革职查办,打入天牢!”皇帝一声令下,两名侍卫上前,将林尘押了下去。
林尘走出御书房,抬头望向天空,乌云更加浓重,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仿佛在为他哭泣。他闭上双眼,任凭雨水打湿他的脸庞,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熊熊烈火,他不会就此认输,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回到府邸,谢婉焦急地迎了上来,看到林尘狼狈的样子,顿时泪如雨下,林尘轻轻地拥住她,在她耳边低声说道:“放心,我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