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泰微微皱起眉头,追问道:“不知梁太后是否愿意出兵相助?”
赫连铁树哈哈一笑,胸有成竹地答道:“我西夏太后已然许诺出动十万雄师前来支援,而那吐蕃向来对我西夏惟命是从。只要高丞相您能够调集数万精锐,届时大军所向披靡,段誉和慕容复之类,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
说到这里,赫连铁树忽然话锋一转,压低声音继续说道:“等到消灭了段家的势力之后,我西夏和吐蕃只需取得建昌府与会川府两地即可,至于大理其余的广袤土地,则全部归属高丞相您所有。如此一来,高丞相您便可早日登上那尊贵无比的帝王宝座了。”
一旁的高泰景听闻此言,不禁喜形于色,连忙凑上前去,急切地说道:“父亲大人,此计甚妙啊!”
赫连铁树见状,脸上露出一抹赞许的笑容,夸赞道:“二公子果然是识大体、顾大局之人!”
高泰明却是面露难色,嘴唇轻启,缓缓地吐出两个字:“父亲……”
然而话到嘴边,却又如鲠在喉,欲言又止。
一旁的高升泰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异样,他转头看向赫连铁树,从容不迫地回应道:“此事固然甚好,但兹事体大,且容商议。”
赫连铁树闻听此言,倒也并不强求,他缓缓站起身来,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对着高升泰拱手作揖道:“高丞相所言极是,不过机会稍纵即逝,还望您能尽快做出决断。在下就先行一步,静候贵府的佳音了。”
说罢,他带领着手下一众随从急匆匆离开了。
眼见赫连铁树等人离去,高泰景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父亲,如此百利而无一害之事,您为何不立时应承下来呢?”
高升泰并未急于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高泰明,轻声说道:“先听听泰明对此事有何看法吧。”
高泰明郑重其事地说道:“建昌府、会川府乃是我大理国的重要城池,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怎能轻易地将其让给西夏和吐蕃呢?若真如此行事,岂不是自毁长城,令国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高泰景闻言却是一脸不以为然,急切地反驳道:“哥哥,你这想法未免有些迂腐!如今这大理国说到底还是姓段,咱们高家何必为他人做嫁衣?趁着这个机会与西夏联手,瓜分掉段家的土地,岂不是美事一桩?”
高泰明眉头紧皱,摇了摇头,厉声道:“弟弟,切莫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那西夏的梁太后可是个心狠手辣之人。我们若是与之共谋大事,无异于与虎谋皮。稍有不慎,恐怕会落得个葬身虎口的下场!”
高升泰紧皱眉头,目光紧盯着面前的高泰明,开口问道:“泰明啊,依你之见,眼下这局势应当如何应对?”
高泰明眼神坚定地看着高升泰,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何需借助西夏和吐蕃的兵马?儿臣愿亲率部众前去,先踏破石城郡,灭了傅思归,再挥师北上,平了会川和建昌,活捉段誉。”
高升泰点了点头,但还是叮嘱道:“既然如此,那此次就由你率五万大军前去征讨吧。不过切记,如若战事不利,一定要及时撤回大理,再行商议对策,不可鲁莽行事。”
高泰明连连答应。
高升泰又取出令牌,郑重交予高泰明手中,并叮嘱道:“吾儿,此次关系重大!望你能不负所托,凯旋而归!”
高泰明面不改色,接过令牌,向着父亲拱手一礼,便急匆匆赶去军营了。
两日后,高泰明率领着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前挺进。
经过数日行军,终于抵达了善阐府。
高泰明下令让全军稍作休整。
他则亲自带人观察地形,研究战术、安排后勤补给等事宜。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高泰明留下两万精兵驻守善阐府,以防后方有变。他自己亲率三万大军直奔石城郡而去。
高泰明故意放出风声,宣称自己统领五万雄师,誓要一举剿灭傅思归、踏平石城郡。
镇守石城郡的傅思归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自己手下仅有区区数千人马,面对来势汹汹的五万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而那高泰明又善于用兵。
傅思归只得一边命部下坚壁清野,加强防御工事;另一边则紧急派遣信使,快马加鞭地赶往会川府向段誉求救。
段誉正在会川府内休养生息,突然收到了傅思归派来的求援信。
得知战况危急,段誉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召集众人前来商议对策。
在议事厅中,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段誉端坐主位,目光扫过在场诸将。这时,华赫艮挺身而出,大声说道:“陛下莫忧!既然那高泰明胆敢倾巢而出攻打石城郡,我愿亲率五千精兵,星夜兼程赶去救援!定保石城郡无虞!”
朱丹臣面色凝重地说道:“华司徒一心想要救人,其心可嘉,然而那高泰明所率之军号称五万,实力不容小觑。若仅以五千人马长途奔袭去迎敌,实难与之相抗!”
段誉闻听此言,眉头微皱,说道:“可这会川府和建昌府的总兵力也不过万余人,高泰明之兵声势浩大,不可正面与之争锋。朱大人,依你之见,可有什么良策能解当前困局?”
朱丹臣略微沉思片刻,而后缓声道:“依微臣之浅见,倒不如来个围魏救赵。咱们不妨派出一支奇兵,突袭善阐府。要知道,那高家数代皆受封善阐侯,善阐府乃是高家根基所在。倘若善阐府陷入危机,那高泰明必然会心急如焚,回师救援。”
“如此一来,我们不仅能够化解眼前之危,说不定还能趁势打他个措手不及呢。”
段誉听后,眼睛一亮,点头称是道:“朱大人所言甚是,正与我心中所想不谋而合。若是在座诸位并无异议,那咱们即可就此进兵,实施这奇袭善阐之策。”
就在此时,一旁的慕容复突然开口说道:“只怕此计难成。”
众人纷纷将目光瞧向慕容复。段誉等人都不禁好奇地问道:“慕容公子为何这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