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喜庆的氛围。这本该是一个阖家欢乐、走亲访友的温馨时刻,然而,对于一些朋友来说,团聚的喜悦背后,却隐隐伴随着压力的困扰。
压力,究竟是什么呢?从本质上讲,压力是我们对压力源的一种反应。有趣的是,一个人感受到压力的大小,并非由事情本身决定,而是取决于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这就涉及到着名的Abc压力模型:A代表发生的事情,b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c则是压力状况。真正决定c的,是b而非A。举个例子,面对同样一次工作上的失误,有的人会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从中吸取教训,压力感并不强烈;而有的人则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焦虑,认为这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从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就像我前两天听到王石的演讲语音,他的人生经历了无数风浪,承受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谈到自己的睡眠状况时,说不管白天发生什么,都能在1分钟之内入睡,超过3分钟睡不着对他来说就算失眠,而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反观生活中的很多人,可能只是遇到一点小事,比如被领导批评一句,就会焦虑得整晚失眠,压力巨大。这鲜明的对比,恰恰说明了看法对压力感受的巨大影响。
当我们面对压力时,如果能够改变A,也就是改变事情本身,那自然是最好的,我们可以全力以赴去努力。但很多时候,事情已经既定,无法改变,这时我们就需要在b上发力,调整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转换思维角度,往往能让我们从压力的泥沼中解脱出来。
除了看法,压力还与一个人的自尊状态密切相关。拥有独立完整自尊体系、自尊水平较高的人,压力状况会相应降低。像杨绛先生,她曾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伤害她,除非她自己允许。这种强大的内心,源于她高度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不轻易被外界所伤。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因为一点小事就轻易被激怒的场景,比如东北那句经典的“你瞅啥”“我瞅你咋的”,随后就可能引发一场冲突。这些人之所以容易被激怒,就是因为缺乏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他们的尊严感完全来自于和周围人的比较,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人,活得很累,因为他们时刻都在担心自己不如别人,不断地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获得自尊,却始终无法真正满足。
而且,当一个人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时,不仅会活得身心俱疲,还可能会被迫接受被身边人改造成和他们一样的代价。相反,当我们建立起强大的内心和完整的自尊体系,就不容易被别人激怒,也不会轻易被他人控制,压力也难以对我们造成过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再依赖外界的认可和肯定,而是源于自身的成长和成就。
那么,如何建立起强大的自尊体系呢?这需要我们通过行动去达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每一次成功完成目标,都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都能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定和强大。这种自尊体系的建立,不仅能让我们在生活中轻松自如,感觉良好,还能传承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大的内心。
然而,有些人试图通过一些不良习惯来缓解压力,结果却适得其反,带来更大的压力。比如在没有实现完全经济自由的情况下,把大量时间耗费在玩游戏上。表面上,玩游戏似乎能暂时逃避现实的压力,获得片刻的愉悦,但玩过之后,内心的自责和对浪费时间的悔恨会让压力变得更大。这种用错误方式缓解压力的做法,就像是饮鸩止渴,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
在这个春节,让我们正确认识压力,学会调整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努力建立起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用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与家人朋友共享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