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说:
“可惜魏文侯死的太早,要不然魏国统一六国易如反掌,还有李克神人,加上吴起,妈呀太强太强了。”
“楼上的你是在搞笑的吗?什么叫做魏文侯死得太早了?你要知道魏文侯在位了五十年啊!这还死得太早吗?魏文侯要是再继续活着,岂不是老成妖精了!你可说可惜吴起生的太晚,或者说楚悼王那种信任吴起势必要打压旧贵族而变法的楚王死得太早。”
“让秦孝公变法的主要原因:河西之战!吴起,一个真正改变了战国中后期格局的男人。他的河西之战让秦国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每一个秦人、每一个秦国家庭当中都在那场河西之战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秦国恨不得食吴起之血肉、灭魏国擒魏王为大秦死去的将士们报仇雪恨!”
“秦国之所以能从最弱变成最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一代君王都是明主,所以才会招来贤臣并留住,直至后来统一六国。”
“吴起是兵家的亚圣,但不要忘了他可是孔子的徒孙的弟子,算是孔子的第四代亲传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吴起这样的谋臣武将,他居然是儒家的孔孟教授级别的!就很离谱!这说明本事大的人学什么都快,都是融会贯通啊!”
“吴起,卫国人,最先在鲁国被任命为将军,后来去了魏国做主将,再后来去了楚国做了宰相,个人觉得他不被历史接受,主要是因为他导致了七十多宗族被灭。”
“吴起是战国楚国唯一的机会,楚国自己亲手断送。虽然楚国后面继续变法想要图强,还任用了屈原这样的大哲学家、文学家,但是屈原的本事和吴起还是比不了的。就连吴起都失败了,屈原能成功吗?”
“看吴起的一生你就会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得吴起者得天下!”
“史记之前的着作只有韩非子记载家吴起休妻,没有杀妻的记载,所以史记也只是孤证,有争议。”
“吴起拿魏武卒打的西边秦国几十年抬不起头,但话又说回来,那个时候的秦国,不论换东边六个国家的其中任何一个,都能欺负秦国……
秦献公时期,是秦国经历了两百年的动乱,秦国的宗室好不容易真正的自己人上位并且大权在握了,在此之前秦国经历了宦官、后宫、外戚、幼主、篡位等等各种乱政的,此时的秦国虽然‘大’,但和楚国一样,不,比楚国还虚弱,因为这是秦王二百年来第一次当秦王,当有权力的秦王。”
“吴起,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典型不败战神!”
“扶鲁胜强齐,助魏霸天下,强楚震中原,师从儒兵法三家,亲手打造魏武卒不败神话,也亲手打破了这个不败神话。亚圣刷战功刷秦国是最狠的,可笑的是商鞅在秦推行变法也是参考了他在楚国的经验,最终统一了天下。”
“吴起是真的很牛,很难想象有这么全能的人,出将入相。去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崛起。打仗一流,练兵一流,内政一流!武庙里最有含金量的几个人之一。”
“吴起其实是个聪明人,他是知道自己变法的靠山楚悼王死了之后,他这个变法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还是选择去祭拜去送这位老战友最后一程,他还对楚国的新君抱有希望。
吴起已经得罪了太多人了,所以死在了楚悼王的葬礼上。
但是吴起这一波看似莽撞,但一箭双雕,因为这样一做把自己所有的仇家都干掉了,而且还把阻挠楚国变法的所有势力连根拔除,如果说楚国新君继续沿吴起变法,那以后是谁同意的六国还真不好说。
那很遗憾的是,吴起的变法并没有沿用下去。”
“士为知己者死,可惜楚悼王之子没有像秦惠文王一样坚持吴起变法!”】
春秋时期
夫子抚须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位“吴子”的盘点事迹。
“有趣!有趣!”夫子笑道:“一个出身于我儒教的儒生,却能以兵家之术去图强一国,且在这历史上留下了赫赫的声名!”
夫子有些洋洋自得的继续说道:
“这还是说明论教育的话,还得是我儒家才行啊!”
......
秦孝公嬴渠梁立于大秦的新都咸阳的宫廷之中,天幕上关于吴起事迹的画面正在慢慢消失着。
“吴子……”他摩挲着商鞅献上的《垦草令》,指尖划过地图上那曾经被魏武卒踏破的旧秦疆界,“若非你当年横扫河西,寡人岂能接过这满目疮痍的秦国带着老秦人痛下变法决心?”
河西之战啊,那可是秦国立国以来所遭受的最大的耻辱啊!就算是晋国当年对秦国的背刺,也没河西收到的伤害大啊!
“秦国当初所受到的屈辱,寡人势必带着老秦人一步步拿回来那丢掉的脸面!”
......
楚悼王望着天幕里面他死之后楚国贵族那势必要杀了吴起的疯魔般的模样,悠悠的一声长叹,“哎!我楚国的局面难道就真的没有方法可以改变了吗?”
“这群贵族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地位和荣誉都是来自身后的楚国吗?楚国现在越来越虚弱,他们的家族和地位就守得住?愚蠢啊!”
现在天幕已经曝光出来吴起来到楚国之后进行的变法得罪了很多人,估计那群贵族会想方设法的去阻挠吴起来到楚国。
“大王!”一个宫人迈着轻轻的小步子来到了楚悼王的身旁,道:“边关的将军刚刚发来的禀告,说吴起大人已经走到了楚国的境内了,他正在向着楚国的国都而来,只为求见于您!”
“什么?!”楚悼王听闻后惊道,“吴子看到自己的结局居然还敢来我楚国?”
惊喜之后,楚悼王连忙让自己冷静下来,他怕吴起已经来到楚国的消息被那些国内的保守派贵族们得知,以至于现在就在路上去劫杀吴起。
“快!传旨,让寡人的亲信,不,让寡人的亲信带着内廷的侍卫去沿途护送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