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维刚一进堂屋,坐在椅子上的刘县令就站了起来,深深的给吴维鞠了一礼,吴维赶紧上前。
“刘县令,你这是做什么?”
“小吴大家,我实在是没办法了才求到你这里,不然的话,我也不会麻烦你。”
“坐吧,有什么事咱们慢慢说。”
两人回到椅子上坐下,刘县令一脸的为难。
他知道这事有点强人所难,可他是实在逼不得已,不然他也不会求到吴维的头上。
这一年多来,吴维在他跟前一点也没有自持大家的身份,这点他是知道的。
“事情是这样的,我的长子在京城国子监念书,前些日子得罪了杨太傅的长孙,你可能还不了解杨太傅的长孙杨迪,那简直就是个混世魔王,他曾放言要打断我儿的双腿。
前几日家里给我来信我才知道此事,要说我刘家,好东西也不是拿不出来,可是送到杨府都没得个准话,家里派人打探了几天才打听到,就在几个月前,杨太傅的长孙曾经在拍卖会,拍过小吴大家你的落日图,只是最后没有得手。
我实在是没办法,这才厚颜求到小吴大家你这,还望你能帮下官这一次。
当然,我知道规矩。”
说完,他身后的仆从端着托盘上前,刘县令扯开上面的红绸,托盘上整整齐齐的码着十几根金条,都快要闪瞎吴维的眼。
“这是下官的一点心意。”
刘县令此人,先前吴维有跟苏琪打听过,毕竟二人都是京城出来的。
别看刘县令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但他本身却是刘家的嫡支,刘家在京城也算是老牌世家,只是这两年一代不如一代。
据他所知,刘县令的长子刘星是他们这一代最出色的,这要是折了,刘家肯定会伤筋动骨,也不怪刘县令这个当父亲的着急。
吴维没有多做考虑,便应下了此事。
“刘县令无需着急,此事我答应便是,三日后我会让人把画送到你府上,至于这金条,你还是收回去吧。”
“这怎么行!这金子你必须收下,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一点金子又算得了什么。”
“再过几天就是童生试,此时你带着金子上门,若是让别有用心的人知道,不定会怎么想,等到三日后我派人前去送画,定会让县里面的人都知道,这幅画是帮你刘家的忙。”
刘县令一拍额头。
“怪我着急,忘了小吴大家你也要参加童生试的事,那这金子我就收回,这份人情我刘家记下了。”
送走了县令之后,吴维便着手准备画落日图。
其实先前画的那幅落日图也只是他一时兴起,有一天站在家后山看到落日余晖有感而发,现在再画一次并不难。
但这幅图不是用毛笔所画,而是画的素描,所以画起来还颇费工夫,没个两三日根本就画不出来。
等到县令一走,老吴家的人自然也知道了县令今儿过来,到底是为何,知道吴维要画画,家里人便都不去打扰,吴维则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作画,差不多一日三餐都是由王氏,给他端到屋子里来。
就这样关了两天,在第三天的早晨,落日图总算是画好了。
吴维把手中的炭笔一扔,心里猛松了一口气,使劲甩了甩手。
素描可是个费工夫的活,这两天可把他累得够呛,而且干的还是白功,不划算,太不划算。
不过能得刘县令一个承诺,他这两天也不算白干。
画画好之后,吴维便把吴二郎给叫了过来。
“二郎哥,你去县上把落日图交到县令手里,记住,路上若是有人问你是干什么的你便如实说,就算没人问你,你也要把这消息散播出去。”
吴二郎虽然不知道吴维为啥这么干,但是他也不多问,一一记下吴维的要求,带着落日图,赶着马车就去了县里。
前不久吴二郎跟吴三郎已经学会了赶马车,一个人赶马车去县里他也不是第一次去,是以家里人也挺放心。
童生试虽然简单,但吴维怕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怕他被别人算计。
别说他现在有大家的身份,别人不敢对他下手,那只是针对普通人,若是那些个世家子,他们可不在乎这些。
他今年一定要考过童生试,然后考上秀才,这样明年他才能够去京城考举人,若是今年错过了,他最起码还要等上四年,时间太长他等不及。
不过这杨家还真是嚣张至极啊,没想到在京城,就连刘家这样的老牌世家也要避其锋芒。
童生试在即,县令的行踪自是有不少人关注,就在前几天,有人就发现县令去了吴家村。
而吴家村现在能让县令亲自前往的,也就只有一个小吴大家了。
不少人听说小吴大家今年也要下场考童试,不少学子纷纷叫苦连天,心想他都已经有大家的身份了,干嘛还来跟他们争这一个名额。
要知道吴维能考上大家,除了画之一道,别的方面自是差不了多少,他还在四山书院念了三年的书,要考个童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到时候他上去了,那不是他们就少一个名额,所以不少人纷纷不满,便那有心之人打算在县令去吴维家上动手脚。
可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脚,当日县令去吴家村到底是为了何事,这事就已经在县里传开。
吴家人把那幅落日图送到县里来,县令对吴家人千恩万谢。
这事要是私下里进行,他们告了也就告了,到时候必定有人去查,毕竟若是你是求人帮忙,干嘛还要遮遮掩掩。
可是现在这事在县里传的沸沸扬扬,就连街边乞讨的乞儿都知道有这一档子事,他们若还去告那就是无用功,不少人都歇了心思。
当然了,除了吴二郎的手笔之外,当中还有县令的助力,不然单凭吴二郎在县里传的那么几句,还做不到让县里的人众所周知。
刘县令一开始心里着急去求吴维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后面经吴维提点,确实觉得自己欠妥当,所以吴二郎在传的时候,他便在后面添了把火,可算是把这件事给平息下来。
几天之后,就到了考童生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