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西门外,竣工的车站上上下下挂着红灯和红绸。
在车站的对面,搭起来的高架,密密麻麻站着围观的百姓。
整个车站周边百丈的区域都被隔离。
格致院、王恭厂、各家学校以及各种工厂除了必要值班人员外,全部放假一天。
可以说,半个京城的人拖家带口齐聚北平站外。
早在两天前,朝廷就开始为火车造势。
圣人以国属五行赐名,为祥瑞,载十万斤之巨力,沟通两地,披星戴月,乃国之重器。
大大小小的官员站在车站内,通过巨大的玻璃,踮着脚尖,使劲往站台那边看。
圣人、皇后、皇贵妃等等皇亲国戚,无要事者,皆群聚于此。
京营也因此而调动起来,里三层外三层保护着整个大明的中枢大员。
朱祁钰抱着自己的闺女,小澄头戴虎头帽,红艳艳的,大眼睛瞪得老大,这里看看,那里望望,对于热闹的场景很是好奇。
在朱祁钰身边,站着一众家眷,因为人数过多,并没有安排椅子,留出的空间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见证大明的奇迹。
各区域分明,格致院的就站在格致院牌子的范围内,学校和工厂也是如此。
刘明他们属于能够站在前排的行列之中,虽然早就知道蒸汽火车,可一想到见证其正式运行,他们的心中依旧澎湃激动。
“肃静!”
现场人一多起来,就算是小声碎碎念,汇聚起来也是极为嘈杂。
当控场官吏汇报完后,各力士就鼓起胸膛,传达来自兴安的呐喊。
顿时,现场就跟被调小了音量一样,逐渐变小,直至静音。
“发信号,让火车进场。”
朱祁钰开口宣布,通过口口相传,最终变成一道升起的彩烟。
大场面控场,十分考验各部门的组织性,更何况是要调动现在半个京城的人口,其困难程度可是指数级上升。
所有人都努力伸长了脖子,朝着一个方向看去,
在火车停车区内,驾驶员的手掌发汗,整个火车头以及车箱都经过反复检查,可即将面对的场面,总会让人紧张。
副车员可比主驾驶员更加紧张,当看到彩烟信号后,情不自禁大吼道:“师傅!信号来了!”
被这么突然吼一声,驾驶员差点就原地去世,也是生生忍住了往副车员后脑勺来一巴掌的冲动。
努力深呼吸,驾驶员开口,道:“气压表正常,水箱水量正常,炉温正常…”
一边口述,一边用手指向相应的装置,这是他们练习时必须要做的动作,利用身体动作将各种操作细节养成,如此遭遇意外情况,也能快速反应。
“发车!”
驾驶员跟点兵点将一样检查完毕,便作出发车指令,一旁的副车员闻言便挥动起了手中的小旗子。
停车点的大铁门缓缓打开,调车员挥起示意通过,驾驶员看到后,伸手放下手刹拉杆。
匡次匡次~
火车头的车轮随着被释放束缚,开始转动起来,带动着这庞然大物前进。
守卫停车点的士兵,看到升起的白烟,巨大的钢铁造物从浓厚的白烟中出现,就算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也忍不住握紧了背在肩上的枪带。
火车运作发出他们不曾听过的声音,再加上驾驶员被驾驶室遮挡,诸如此类的未知在人看来,产生恐惧也是自然现象。
所幸士兵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没有被吓到脱离岗位。
提速的火车喷出热气,吹在士兵的脸上,呼啸着朝着远处驶去。
驾驶员并没有让火车全速行驶,他需要保证火车进站能够及时停稳。
远处车站的观众,也听到了火车的呼啸声,纷纷好奇张望。
轨道两旁都站着士兵,而火车就像是检阅士兵的将军,从士兵中间平稳驶过,漆黑的车头前方,红色的五角星闪闪发光。
没多久,观众就看到那巨大的铁疙瘩冒着烟冲过来。
顿时,就有不少的人想要离开,没办法,看这铁疙瘩太过吓人了。
早有准备的士兵,通过队长的示意,立刻维持现场,并且大声安抚百姓。
朱祁钰看了一下对面慌乱的人群,抱着孩子往前走了一小步。
圣人的举动自然是万众瞩目,那些慌乱的百姓,也被身边的人拉着,一瞬间都安静了下来。
大明最尊贵的人就在他们眼前,怀中还抱着孩子,他都没有害怕,其他人又在害怕什么?
很快,人群就冷静了下来,有表率后,观众也就耐心等待那铁疙瘩入场。
当火车的全貌出现在百姓的视野中,所有围观的人都发出了惊呼声。
早就准备好的小朋友,立刻挥舞着手中用彩布扎成的花团。
大鼓随之擂动,长角号被力士吹响,现在立马变得锣鼓喧天。
长竹竿上挂着一长串鞭炮,待火车停稳之后,立马就点燃。
噼里啪啦声响彻整个车站点,气氛和过年有的一拼。
车头就刚好停在朱祁钰的前面,驾驶员做好停车操作之后走出驾驶室。
这时,朱祁钰也把怀中的小孩交给了皇后,走上前接受驾驶员见礼。
“火车顺利入站,接受陛下检阅。”
驾驶员到朱祁钰面前立定,这些都是排练过的流程。
当然,排练的事他们,朱祁钰并没有参与,所以感觉也有些新鲜,笑道:“不错。”
“谢陛下。”
驾驶员昂首挺胸回应,一套流程下来,并没有鞠躬跪拜,和往常的礼仪不同。
正当两人聊着,旁边的兴安端上了一个托盘,里面放着笔墨纸砚。
“陛下,这火车还未赐名,今日还请陛下亲笔题字,赐名。”
兴安说完,端起托盘。
一旁的文武百官都好奇打量了过来,对于火车的神奇,他们早就在私底下做好了功课,对于圣人会给这火车题什么字,他们也是很好奇。
朱祁钰看了眼兴安,这一套流程,兴安也是有参与的,而朱祁钰都不用多思考,题字肯定是兴安想出来的点子。
收回目光,再看向冒着蒸汽的火车,朱祁钰才提笔。
“说是朕对这火车的期望,不如说是对大明的期望。”
朱祁钰开口,挥笔在白纸上题字,道:“前进,不断前进,如华夏历史般,滚滚向前。”
【前进】两字通过笔尖,书写于白纸之上,苍劲有力。
提笔收尾,朱祁钰将毛笔放到一旁,几个阁臣就围了上来。
“前进。”
他们口中喃喃念叨着两个字。
“虽是两字,但若与火车结合,给某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感。”
王直不断点头,从他看到火车入站,就感觉一种冲击,那些白雾便是迷障,直接就被火车给撞开。
“比起上下求索,某觉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更加契合。”
于谦也开口,火车全身钢铁,刀枪不入,对于血肉之躯有着破坏性的打击,这是大明乘风破浪的表现。
“恐怕,陛下所思并非如此简单。”
陈循在旁附和道:“前进,便是往前,不守旧。”
话到为止,再往下说,就是圣人不尊祖制这种话了。
在火车面前,他们也提不出祖宗之法这种话,毕竟祖宗之法可造不出火车,而且,近两年来,阁臣也在为祖宗之法擦屁股。
这或许也是一种前进。
兴安等墨迹被纸张吸附,便将其传给内官,通过传话力士大喊:“陛下为火车题字【前进】!”
百姓的文化并不高,但前进两字他们还是知道的。
和官员不同,他们并不需要去意会这两字背后含义,只是知道,以后这辆火车就叫前进了。
前进号将成为大明第一辆火车的名字。
钢铁构造的火车给了百姓巨大震撼,特别是其身后拉着的车箱,每一个足足有他们房子那么大。
这么大的车箱,能载十万斤,看来并不是夸大其词。
如此巨物展现在世人眼前,就连皇室的人也都十分兴奋。
朱祁镛双手紧紧握拳,经过了解,他深知火车可谓是大明智慧的结晶,这智慧不仅仅是格致院中那些学士的智慧,更是结合了工匠的智慧。
所以,他也能理解圣人特意摆出如此大的排场是为何,并非好大喜功,而是今天确实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火车可不会因为已经运行而停止研发,它会随着大明一起前进,待铁轨铺遍大明,那么也预示着大明各地来往更加方便。
这可不仅仅是从军事上改变整个战争模式,更会影响到方方面面。
朱祁镛能这么想,格致院的其他人更是如此,知识改变生活,改变命运,若具象化,就是眼前的这一辆火车。
每个人的脸上都显露出激动的红晕,目光炯炯盯着火车。
至于王恭厂的工匠们,看着自己手搓出来的成果,就那么运行起来,内心的成就感简直就要爆棚了。
钢铁巨构太过震撼人心,而这里面的零件,与王恭厂一个个工匠息息相关,小到一枚螺丝,都是他们仔仔细细打磨出来的。
而一些武官已经在想象,当后面的车箱装上人,一辆火车可以运送多少士兵、粮草等其他军需了。
立场职位的不同,看到火车之后,想到的自然都不同。
但是,谁都知道,当那钢铁制成的轮子转动起来,大明就已经迈入了另一个时代。
在力士喊完之后,背景音乐继续响起。
朱祁钰面对驾驶员,开口道:“这是火车第一趟前往西山运煤,不要急,好好看,安全生产最重要。”
今天是火车运行的第一天,自然也是要试验运送煤炭,虽然不会一下子就满载,但朱祁钰还是要告诫驾驶员不要太过急功近利。
手搓出来的火车必然有着大大小小各种问题,现在就是边运行边试验,放在后世,就是拿人命开玩笑,可如今就是这么个情况,如果不能得出个成果,天天往里面投钱,堵不住朝员的嘴。
“是,陛下。”
驾驶员立正,随后转身走向驾驶室。
本来就待机的火车,在驾驶员进入之后,立刻发出尖啸的汽笛声,直接就盖过了锣鼓,不少人都直接捂住了耳朵。
随之而来,是震天的欢呼声。
驾驶员看着左右欢呼的人,自身荣誉感蹭蹭往上涨,操作起来格外认真。
蒸汽所带动起活塞,推动这拉杆开始运作,静止的火车发出金属的嘎吱声,车轮缓缓旋转而动,犹如纤夫一般,拉动着火车头移动。
刚刚启动的火车,速度很慢,可随着气压的上升,速度也逐渐快了起来。
一节节车箱从眼前闪过,速度越来越快,很快就变成残影,不过若是放眼整辆列车,速度并没有快到那种程度。
不过,提速也是肉眼可见,甚至为了体现火车的速度,朝廷还安排了骑兵在旁边充当衬托。
只见那骑兵的战马,从慢走变成慢跑,随后想要跟上火车,就需要骑兵挥动缰绳。
有了对比,百姓对于火车的速度有了直观的感受,纷纷眺望着远去火车身影。
直到火车从视野中消失,他们还是意犹未尽。
啪啪啪。
朱祁钰见那火车没有出什么故障,就直接鼓起了掌,文武百官见状,也都跟着拍了起来。
犹如辐射传染一样,其他人看到别人鼓掌,也有模有样学着,而且越来越激烈,很快就掌声雷动。
没多久,朱祁钰停下来,转身看向文武百官,抬手虚空按下,掌声也就渐渐小下来,等候圣人发话。
“诸位都见识到了火车。”
朱祁钰扬了下嘴角,道:“今日是特殊的日子,诸位皆聚集于此,见证我大明第一辆火车,第一次运行,也是我大明迈入新时代的日子。”
随着朱祁钰开口,声音在车站回荡,每个人都听得十分认真。
对于圣人所说的新时代,大多数人并没有真实的体感,也不知道新时代是什么时代。
“往后,铁轨会越来越多,火车也会越来越快,期间,或许会有很多问题,但,朕希望诸位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问题…”
这样的排场,自然要用演讲来收尾,百姓也没有不耐烦,相反,他们很乐于听圣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