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寻觅书屋 >  汉鼎 >   第399章 (1)

第399章 (1)

得知李克用要率军南下,大举征伐宣武军,张敬全再次上书,反对南征。因为张敬全、周德威两人反对李克用南下征伐,李克用一怒之下,将周德威发配到云州(今山西大同),看守边境,防止吐谷浑人的卷土重来,又将张敬全扔到代州(今山西代县)做司马,明摆着是要杀鸡给猴看。于是,果然没有人再反对南征,李克用的十万大军,得以顺利起行。

既然有人反对李克用南下征伐,自然也有人极力怂恿李克用南下征伐,其中怂恿的最积极的,乃是李存信。这李存信也是李克用的义子,只是功夫要比李存孝差了不少,武功兵法都要逊色数倍。然而,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脸皮厚,善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无所不能,李存孝曾经公开鄙视他的为人。

原来李克用对他不怎么喜欢,很少给他兵权,可是在祖母绿的刺激下,性格渐渐的发生了变化,对李存信的马屁,渐渐显得心安理得,于是权力也渐渐的向李存信倾斜。这些突厥兵南征,李存孝是先锋,带领的都是精锐的骑兵,李存信带领的基本都是步兵,但是李克用赋予李存信一个很大的权力,就是在必要的时候,他可以调动李存孝的军队作战。

李存孝当然对此十分的愤怒,认为李存信是想要抢夺自己的兵权,于是公开和李存信过不去,大骂李存信是卑鄙小人。可是,命令毕竟是李克用颁布下来的,李存孝除了对李存信发泄不满之外,也不敢公开抗命,于是怒气冲冲的带着自己的部下一路杀将下来。要说李存孝的进军速度为什么这么快,赌气,心里不爽,也是重要的原因。

偏偏李存信是个打蛇随棍上的主,难得李克用如此信用自己,自然是要将李克用赋予自己的权力,使用到了极点,于是,他也马不停蹄的带着自己的部队,日夜赶路。李存孝在前面要行军打仗,有时候不得不暂时停留,他只是单纯的行军,一味埋头赶路,这一路上下来,李存孝居然没有能够将他拉开太远,还是被他死皮赖脸的纠缠着。

暂时打探不到李存孝的消息,不知道到底是死是活。按理说,刘鼎受了如此严重的内伤,李存孝的伤势应该也不会轻,他毕竟是被刘鼎从五六丈高的城头上掀翻下去的,尽管下面的尸体阻挡了下坠的力道,也足够他喝一壶的。在李存孝被刘鼎推下城墙以后,突厥军一直没有发动攻击,另外有人暂时接管了突厥军的指挥权。

此人正是李存信。

李存信当初曾经和李嗣源一起,暗算过刘鼎,也算是刘鼎的死对头了。当然,韦国勇等人是不知道。根据李怡禾的报告,李存信在掌管了兵权以后,正在积极筹备对中牟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但是由于李存孝硬生生被刘鼎掀下了城墙,对突厥兵的士气影响很大,李存信也不得不将重新进攻的时间不断的往后推延,同时利用这个机会,极力打压李存孝的亲信。

由于中牟的战略位置实在很重要,突厥骑兵必须将中牟拿下来,才可以继续的放心前进。所以,韦国勇等人都断定,突厥兵肯定还会对中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以切断郑州和汴州之间的联系。随着突厥兵后续部队的陆续到来,突厥兵的力量不断增强,中牟周围的形势会越来越严峻。一旦突厥骑兵全部完成对中牟的包围,战局将会更加的艰难。

李存信还是采取他一贯的做法,使用汉人百姓作为前驱。由于宣武军在辖区内坚决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所有的百姓都进入了各大城镇避难,因此,李存信只能从后方将百姓挟持而来。根据情报,李存信目前已经集中了三四千名的百姓,准备用来作为攻打中牟的炮灰。

这些百姓都是被他从绛州一路押送过来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痛苦不堪。他们已经被突厥兵推到了军营的外面,只等着突厥兵发起正式攻击的时候,他们就会被突厥兵推到中牟的城墙下面来。韦国勇等人站在中牟的城墙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些被绑架来的民众,已经是神情呆滞,两眼无光,显然是麻木不仁了。突厥兵如此凶残,张敬全还要劝说李克用爱护百姓,正是天方夜谭。

若是在三天前,刘鼎和韦国勇都得为李存信的这个做法感到头痛,要将突厥兵阻挡在城外,就必须牺牲这些老百姓。到时候,宣武军肯定会借机攻击鹰扬军,尽管宣武军也时常干这样的事情。要是朱温利用这个机会来败坏刘鼎的名声,刘鼎还真的不太好对付。但是现在,有神机旅在手,刘鼎信心十足。他和韦国勇很快商定了一个方案,准确来讲,是设置一个陷阱,一个可以让突厥兵前赴后继的陷阱。

当天晚上,中牟的鹰扬军守军进行了全面调整,城内燃烧了大量的火把,明亮的火光,仿佛照亮了大半个天空。李存信接报后,一直站在军营的外面观看中牟的动静。他不知道中牟城里面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知道,随着时间的拖延,陆续到达的鹰扬军援兵会越来越多,他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第二天清早,李存信就下令突厥兵发起进攻。

突厥兵驱赶着大量的百姓在前面开路,试图用他们来阻挡守军的箭镞。以前这种做法的效果良好,只是遇到了宣武军以后,就失去了作用。宣武军的官兵,根本不在乎这些被挟持百姓的死活,照样放箭无误。李存信此招,也带有试探鹰扬军的成分在内。

结果他们意外的发现,中牟城的北门居然是打开的。经过再三确认,中牟城的北面城门,的确是打开的,透过打开的城门,可以清晰的看到城门洞后面的一切。城门洞后面的街道空荡荡的,整个中牟城也显得非常的安静,除了飘扬的鹰扬军旗帜,看不到任何的人影。

难道是鹰扬军施行了空城计?

前线的突厥兵马上报告了李存信。

李存信观察了片刻,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不论中牟上演的是不是空城计,他们都必须将中牟拿下来。

于是,大量的突厥兵加快了推进的速度,向着中牟城直奔而来。

在中牟城北门上面的城楼,刘鼎背靠着城垛,用耳朵听着城外的动静。

在他的身边,所有的鹰扬军将士,都谨慎的隐藏在城墙背后,没有露出任何的痕迹。

在北门城门洞的里面城墙,几十名的鬼雨都神箭手,严阵以待,黑乎乎的箭头,对准了下面的街道。只要有突厥兵从这里闯进来,马上就会遭受到他们的致命打击。数台大型弩机也对准了这里的地面,强有力的弩箭,在这么近的距离里面,可以撕碎任何的生物。

韦国勇沉稳的叮嘱身边的每个鹰扬军将士:“让突厥人靠近。”

刘鼎点点头:“对,让他们靠近。”

走在前面的百姓,似乎难以置信,中牟城的城门,怎么可能是打开的呢?

然而,展现在他们眼前的,的确是打开的城门,在城门洞的后面,也看不到鹰扬军的士兵。

他们于是试探着进入了中牟,发现果然没有受到任何的拦阻。

李存信仿佛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命令部队立刻抢占城门。

既然中牟城的北门是打开的,要是不好好的加以利用的话,他就是最笨的笨蛋了。

“加速前进!”

“冲啊!”

李存信当即吼叫起来。

寻觅书屋推荐阅读:逍遥太子爷亮剑之保家卫国上兵血途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大唐,小兕子一家全靠我养着!!欢乐宋华夏网游【强到只剩开挂】四海兄弟,带着群英系统穿越三国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神话版三国厨子也可以改变战国历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时空战纪酒海钩沉帝国从零开始大乾暴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抗战之超级小兵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都城一品神探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崇祯窃听系统汉末龙蛇风云录开局被退婚,嫂子说,我嫁你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伐清从南洋开始穿越古代:商城空间可种田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无始皇口谕,不得踏入银河边关国公很厉害?看我杀出一个皇位来打脸我就刷个抖音,古人求着说别停!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三国:凤雏已死,血凰当立纵马西域总关情老爷,少爷他浪子回头要考科举摄政王的田园小娇妻老子是最强皇帝红颜与剑影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三国:腐烂行尸,走肉国度!厚黑小县令,从驸马到皇帝抗日之神级兵王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
寻觅书屋搜藏榜:调教大宋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汉末新三国逍遥初唐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澜沧行红楼襄王凤逆天下北月篇高贵汉末毒士特种兵之特别有种五代十国之铁马骝捡个王爷去种田朕要把江山折腾黄了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英雄问鼎梦回大长安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红楼锦绣重生为奴,调教小邪妃灭元1399大明英雄之征战四海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满门忠烈,不如我咸鱼败家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初唐夜行我有一颗仙人球超神狂兵星辰恋三千愁三国之霸王孙策魏虎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殿下有疾谋晋残卷大唐静等李二杀兄逍遥秀才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宋朝玩主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大国无疆唐朝地主爷野蛮娇妻:残王的特工宠妃浮世烟云续命大明朝浪公昆哥的新书,袖珍国先婚厚爱回到大唐当雄臣影视:开局奖励二十万重骑兵
寻觅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