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策勋饮至,春秋之格言。褒德赏功,国家之彝典。其有董齐军旅。戡定土疆。爱念勤劳。宜加宠数。今有太常博士康采恩,夙闻诗礼,颇历忠贞。沉厚有谋,久践轩辕之列,弥坚金石之诚……”
当前406的声音再一次响起,康采恩知道皇帝的圣旨又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此时距离那场集英殿的辩论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而他在泾原路上的位置已经无人撼动。
然而皇帝的意思却仍然是让他带着自己凯旋而归的军队前往并已经接受召见。
康采恩推测,皇帝大概是想要勉励一下这些为大圣战的雇佣军士兵们,所以才出了这么个主意,当然,出主意的也不一定非得是皇帝,那些大臣们也不见得会对这群来自异国他乡的雇佣兵有多少好感,所以他们也想知道这群人究竟是些什么货色,如果没有近距离观察的话,相信文官们是很难做出让自己也幸福的判断的,虽然他们的专业能力,让他们在近距离观察之后,依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他们的愚蠢与傲慢,仍然有可能让他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当然这并不是政治当中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当然是关于康采恩官职的变迁。这也是他那群手下们最为在意的事情。
有些让人感到吊诡的是,康采恩的寄禄官阶并没有得到大幅的提升,
只是晋升一阶,成为左司谏而已。但给她穿着的天使,也就是平时在电视剧里会看到的传旨太监之类的人物——其实这位仁兄是一名低品文官,这在古代是最为常见的事情,反倒是太监,并不一定会经常跑这种差事——告诉康采恩说,军功之类的奖励还要等他回到汴京之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因为这牵扯到他接下来的任命。
康采恩知道,皇帝这是准备让他去办那件早就应该办的事情了,同时他也认为是时候到福建路去了,至于金园路这里的摊子究竟会交给谁,恐怕还会和历史上一样,会是范仲淹或者寒气当中的某个人当然根据最新的消息行情的可能已经不大了,这家伙受到了皇帝的贬斥,就连秦风路那边的一系列差遣也丢了个干净,恐怕他的下场绝对不会再像原先历史上那么顺畅了。
但不管怎么说,皇帝肯定已经为他考虑好了继任者。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个人其实他认识,因为那人是明镐。
可惜的是他的行程非常紧张,甚至连这位老相识的面都不可能见着了,接到圣旨之后,他必须组织军队立刻返回汴京。当然,这支军队当中的大部分人都还要跟着他前往另外一个地方,那就是朝鲜半岛。
隋朝末年的高句丽战争是这个强大帝国自从完成统一之后的再一次对外市场,在过去的那些年里,隋炀帝杨广——当然现在还不能用这个称呼——甚至曾经远征流,求后来的部分学者认为,这里记载的琉球有可能是指更容易找到的台湾岛,而不是面积太小,十分考验航海和导航能力的琉球群岛。
这也就意味着隋朝对外的扩张之路并不是骤然开始的,也不像后世的某些网络爱好者那样认为阳光是有意的想要削弱国内的军事集团,才故意远征高句丽,让他们死在战场之上的。
实际上对于杨广这样的人来说,对外扩张就是一条不可能断绝的路,包括之后的大唐帝国也是如此,也就只有康采恩现在所处的两宋,才对这种扩张不感兴趣,事实上她们也曾经做出过尝试,只是尝试的结果不太让人乐观而已。
大隋帝国的国力终究还是积累的少了一些,其实在这个时候,生活在中原北方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后代,还是有能力与北方的突厥人一较高下的,至于高句丽,确实是一个艺术,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拥有了远远大于北方游牧部落的威胁。
即便是后来的盛唐帝国也是费了一番周折才终于拿下这个半岛的。
然而这里终究没能够长久的成为华夏文明的附属地,或许是因为路上的联系,实在是容易受到气温条件的影响,而海上的联络在当时比较困难,其实也将会因为冬季的冰封而显得困难,所以这里在最后也没能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反而成为了入侵华夏的一块重要跳板。但这一次事情将可能发生巨大的改变,高句丽不可能再像原来一样,屡次考验中原王朝的战力,这一次康采恩要让他们输得心服口服。
于是按照之前他们曾经制定的方案,黄君汉带着一块刚穿越之后留下的木板,踏上了前往汴京的路。与此同时,大部分军队也在此之前就已经穿越到了朝鲜半岛,只留下少量的军队护送黄君汉一行人,接受皇帝的召见。
刚刚抵达朝鲜半岛的康强,很快就意识到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原先一直在期盼当中的来护儿,终于出现在了朝鲜半岛之上,这个家伙带来了隋朝最为能征善战的水军。这些人也是曾经在之前,就通过同样的方式攻打过高句丽的。
不过有一件小小的郁闷,那就是平壤城里的敌军在之前受到重创之后已经不愿意再轻易出城作战了,这给联军的进攻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而且来护儿这个家伙跟康采恩的关系并不好。
他知道康采恩耍过的那些花招,更是痛恨皇帝杨广为什么会重用这个家伙?但现在他们身处敌营之中,如果弄出个屋里横来,恐怕不容易打赢这场仗。因此,那些在他心里囤积已久的不满,倒是老老实实的被他收了回去。
但是面前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因此它还是找到了康采恩,询问他究竟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不过刚才能做的也十分有限,因为他也需要时间准备他的攻城武器,这在之前是他并不想运用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