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天水异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徐庶受诸葛亮委托,一人双骑,披星戴月,一路狂奔,累死一匹坐骑,终于在七日后抵达天水城郊。
一路行来,沿途各城各邑皆们户紧闭,荒野千里,渺无人烟,一副大战方兴的景象。
及至过了陇山,进入天水境内,景象陡然为之一变,放眼望去,但见庄稼郁郁葱葱,陇间地头多是匆忙的农人正在播种。
他这才想起来,如今已是春三月,已是农忙时节了。
在徐庶印象中,天水刚刚经历征服,情形与关中应当半斤八两,同是荒芜萧条,不想亲眼所见,竟是一副人间乐土的模样,不由对诸葛亮之治,大感叹服。
“孔明真当世大才!”
不远处有一片草棚,想是供周遭农夫及往来行人休息之用,时已近午,徐庶决意先在棚中用些干粮清水,再发足赶上一程,争取在入夜之前进入城中。
等他赶到,发现草棚中三三两两,已经聚有不少青壮,正一边休憩,一边热火朝天地聊笑着。
徐庶找了一处干净处坐了,自包袱中取出干粮,就着清水囫囵吃了几口,间或往农夫出斜眼觑望。
他见这些青壮身着短打,农具散了一地,显然是左近耕种的农夫,他们谈性正盛,对于陌生人的到来,竟也不曾片刻瞩目,只自顾自聊着,不时发出阵阵哄笑。
徐庶走南闯北,见识广博,一眼便瞧出这群农夫有些不同寻常,他们身材高大,双腿微微有些罗圈,多数人的虎口处生有老茧,这些茧子是长期舞刀弄剑形成,而非操持农具生成的。
转瞬之间,他便判断这些农夫一定当过士兵,其中不少还是骑兵。
见状,徐庶好奇之心大盛,不觉竖起耳朵,偷听这群青壮闲聊的内容。
只见一名面留八字胡,身材壮实的年轻人抱怨道:
“平日里家中田地,只消几名家人耕种便够,谁料官府赐下的田实在太多,害得我冯大得亲自下地抢种,不是兄弟吹牛,这种田的手艺,我老冯撂下可有年头啦。”
他虽说是抱怨,实则话语话外满是得意与满足。
“谁说不是呢!”
这句话引得周遭青壮纷纷点头,不住应和着“抱怨”,更有一名年轻的汉子调笑道:
“我们倒还好了,每家每户都只增了百来亩,加把劲也就耕完了。要知道这均田之策,以口授田,老韩家有五个儿子,官府一口气分了他家三百亩地!他虽有五个儿子,两个还小,不能下地,这几日大家伙儿都忙着抢种春粮,他怕不是要累死在田里!”
老韩就是军中刺头之首韩德,是大家眼中的风云儿,众人联想到这等猛将挥着锄头在田间拼死劳作的画面,皆轰然大笑起来。
笑了片刻,一名年纪稍长之人摆手道:
“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对于家中劳力缺少的门户,官府还能借他们耕牛助力。前日在讲武堂,我与老韩坐在一道,他说他家借到一头耕牛,这几日便能种完地,他还说今晚讲武堂,定要早些赶去,抢个好位置,好与教习好生说上一番话哩!”
“哎呀呀,俺这几日忙着种地,若非兄弟提醒,差点忘了晚上还有三日一次的讲武堂!”
“好你个贾三,竟然忘了今晚的讲武堂,须知这是我等兄弟从军以来,最快活的时光啊!”
话题移到讲武堂三字,众人兴致顿时更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一人道:“前几次听了伍子胥投吴报仇,吴起练魏武卒,王翦六十万大军灭楚的故事,甚是过瘾,也不知今日教习会说哪位猛将的事迹!”
边上另一人接话道:“此前说的都是先秦名将,某倒希望教习能说说本朝的名将。”
又有一人“不怀好意”,捉狭道:“本朝名将?你指的是大魏朝,还是大汉朝啊?”
那人瞬间涨红了脸,喃喃道:“我等既然顺了大汉,那自然是指大汉的名将,再说了,我等本西军将士,大魏名将,又有哪个不认识?”
一阵哄笑中,一名长者起身道:“好了好了,大家伙儿下午得抓紧耕种,莫要漏了晚上的讲武堂,不然有得尔等后悔!”
草棚中的诸人显然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在这名长者激励下,纷纷起身,抓起地上的农具,转眼四散离去。
徐庶听到这里,终于明白过来,原来这些人原本是魏国西军将士,看样子是在战败后投降了大汉,官府推出什么“均田之策”,以田亩笼络,又有众人口中教习,教导以名将事迹,使得这些人投降归附,愿以汉家子民自居,念及于此,他心中顿时对均田之策与那位神秘的教习生出极大兴趣。
和水吞下最后一口干粮,徐庶起身拍了拍尘土,翻身上马,继续往天水冀城飞奔,紧赶慢赶,终于在一个时辰后,抵达冀城东门。
城门四周布满汉军打扮的守卫,戒备森严,徐庶下马,递上诸葛亮的书信,表明来意,守卫见是丞相亲笔画押的信笺,不敢托大,请徐庶少候,亲自往城中太守府禀报。
不多时,一名长相英武的文士飞奔而至,大笑着相迎道:“原是颍川名士、陛下与丞相故交徐先生来访,襄阳马幼常特来迎接!”
徐庶年少时曾在荆州游学,马氏五常之名自然如雷贯耳,而且马谡身为诸葛亮最为倚重的学生,被委任为陇西长官,这些事项诸葛亮在临行前都曾细细分说,当下抱拳道:
“久仰幼常之名,今日一见,果然一表人才,名不虚传!”
“区区薄名,不想有辱清听!”
马谡含笑抱拳,谦逊寒暄两句,作势邀请道:“谡已在城中备下酒席,专为先生接风洗尘,还请移步城内叙话!”
“不急!”徐庶取出信笺,正色道:“庶此来天水,实是奉孔明之请,有要事与季常、伯约两位相商,敢问伯约眼下何在,恳请一见,一并告知。”
其实早在徐庶出发时,诸葛亮就已飞鸽传书,告知马谡与姜维匈奴人入关和徐庶即将到来的消息,马谡一边与姜维一同备战,一边专侯斯人到来,闻言笑道:
“伯约这些天不是与大匠蒲元一道捣鼓些奇怪的物件,便是在军营中教习讲课,谡也有两日未曾见他……如不出所料,他此刻当在辎重营中,先生若欲见他,不妨与某同行,辎重营就在城东,走上两步便也到了。”
“教习?”徐庶闻言疑问道:“来时路上,庶听说军中有一位教习,创办讲武堂,广有口碑,不知说得可是他?”
马谡笑道:“先生消息倒是灵通,不错,军中教习,正是伯约。”
教习是低阶官位,甚至算不上一个正经军官,徐庶大奇道:“幼麟之名,庶在魏国也多有耳闻,以他之才能地位,何以只担任区区一介教习?”
马谡摇头道:“其实按着伯约的功绩,某这个位置,本应是他来坐的,之所以屈就一个教习,倒是……倒是说来话长……先生不妨当面询问于他。”
顿了顿,辨明方向,举手邀请道:“辎重营便在前方,先生请与我同行。”
徐庶拱了拱手,颔首示意马谡先行,紧随其后。
两人一路寒暄,徐庶想起草棚见闻,又问道:“路上庶又闻天水推行均田之策,季常乃陇西长官,当知其详,愿请教。”
马谡道:“均田乃我朝新田制,朝廷授田,不分男女,按丁口授其田,认丁不认田,按丁征收赋役,朝廷所授之田,分永业田,口分田两类。”
徐庶认真请教道:“何为永业,何为口分?”
马谡耐心解释道:“永业田者,朝廷授于百姓,为百姓私人之产业,可世代传于子孙后代,故谓之‘永业’,经得官府同意,亦可进行私下买卖;口分田者,乃朝廷暂租于百姓,保障其温饱,但此田仍为朝廷所有,百姓不得私下买卖,且一俟该口丁身死,则此田重又朝廷分配于新生人口。”
终究是学贯古今的名士,徐庶稍作沉思,便已摸清新田制的比之现有的屯田制与授田制更为显着的优点,不由由衷赞叹道:
“此制一能惠及百姓,得其拥戴,二能抑止兼并,长治久安,真当世良政也!孔明发散古思,迭有创新,纵姜尚复生,萧何再世,不外如是也!”
在他心中,卧龙之才,超伦绝逸,故而对于均田制的发明者,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诸葛亮,不想马谡愣了一下,朗声笑道:
“诚如先生所言,均田制效用甚佳,我朝官府、百姓皆受益匪浅……然先生有所不知,均田制乃是伯约所创,献于丞相,丞相以为善,这才先试于汉中,再推广于陇西。”
“什么!”徐庶闻言更惊。
姜维一介武将,年纪轻轻,立下赫赫战功倒也罢了,竟然还能创出这种不世出的良政!
他对姜维的好奇心一下子到了无一复加的程度,不觉加快脚步,种种传闻萦绕,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马上一会这位神秘又神奇的天水幼麟之庐山真面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