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还只能抽个旱烟解馋,现在连哈德门都抽上了,真的是鸟枪换炮了。
“小马哥,你家大哥最近好吧?”
“好着呢!天天东洋人的牛肉罐头伺候着,能不好吗?腰上都长肉了,不过永州零陵地界的棉花也好木棉也罢,真的是满山满谷都是,价格比山东地界便宜了不少,这回我就是过去给六哥说一声,收购价可以往低了压了。”
周飞凤在一旁听着几个人闲聊,也是吃惊的紧。
湖南永州他自然听说过,虽然无缘一去,听说那里确确实实出了不少名人,三国时期的黄盖,北宋时期的周敦颐,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听着一样的普通棉花,永州零陵郡地界只有两成进价,连卢老爷都不得不重视起来。
“不过再便宜,还是不如德意志洋行订购的印度棉花便宜,听六哥说印度那边到处都种植棉花,要么就是罂粟,我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就是鸦片,大烟膏子,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周飞凤终于插上了话。
“合着这帮子都不是好东西啊?六哥说了,将来咱清风寨的弟兄也可以走出国门,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到时候咱也弄块无主之地,专门用来种植棉花。”
卢老爷倒是有些神往,他将大儿子送出国门留学,自然也想过师夷长技以制夷,只是这个大儿子出去这么些年,该学的都没学到,不该学的倒是学了个七七八八。
“永州当地还有不少手艺工匠,六哥上回就给我说了,找一批当地绘画的手艺人,一起带去青岛,好像是要自己设计木...木板。”
“那是印花机的模板,寿亭真是了不起啊,真是了不起啊!听说现在飞虎牌的花布都卖到浦口和东北去了?”
“上回我跟着棉花去青岛,亲眼看到那些豪商哭着喊着要跟大华做买卖,那什么花布一尺卖到五毛钱,乖乖,上海那些染厂的花布才一尺一毛六吧?卢老爷,您给算算,要是一万匹花布得挣多少钱?”
卢老爷已经在心下里盘算起来了,但是这数字太大,没有算盘和笔墨纸砚,他一时有些局促。
“一万匹?不说现在的老百姓买不买得起,就这个价格,能卖掉一两千匹都够呛。一千匹大概就超过了一百二十万的货款了。”
周飞凤张口就来,把几个人唬的一愣一愣的。
“怪不得呢!六哥当时对那些豪商也是这么说的,说是如今的老百姓很穷,又想穿花衣服,他规劝那些客商先趸一些普通样式的回去,等到收回货款可以进个几百匹试试水,如果效果甚微,还可以拉回去退货,就算有人买,也就是那些不差钱的士绅或者地主了。”
听完小马的叙述,周飞凤和卢老爷对视一眼,都相当满意。
“周兄,刚才那心算之法,不知可否赐教?”
“这没有问题,原本就是寿亭教我的,我觉得很有意思,比算盘和笔算来的方便和快捷,只要数字不是太过诡异,一般都能计算出来。”
“周掌柜说的是,跟在六哥身边的那个叫李云龙的小子也是一口好心算,我们几次拉去的棉花,刚刚报出具体数字,他就把货款数字计算出来了,羡慕坏了咱几个。周掌柜,您要是觉得我小马不算太愚笨,麻烦也将我们几个教会了,回去我也可以学给大哥他们。”
算账确实是他们最为头疼的一环,每次跟当地村民交割的时候,都要将永州零陵郡附近有名望的私塾教习请来,又是一大番波折。
当最后一车棉花和木棉完成装运,火车也开始渐渐离开车站。
因为这次他们包下了一整条班列,并没有其他的乘客打搅。
不过除了他们周村和张店外,前往青岛这十几个站台几乎是站站停的,好几个收购商都得到了消息,将准备好的棉花和木棉打包好装运火车,等到货款一到,再行交易。
一路上周飞凤的信心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满足。
他的那些心算和计算心得都是以前陈六子给他灌输的,没想到居然这么实用。
面对更大的计算量,计算的结果反而更快获得,想到以前一个人绞尽脑汁费尽心力一天一夜不睡觉盘账的日子,都有些心酸。
“这么看来,寿亭带着我家家驹真是没少赚钱啊?这都好几万坯布了吧?我怎么听说青岛地界的元亨染厂也是个大厂子,他们能够放任你六哥一家挣钱?”
“说起这个事儿我就火大,那会儿六哥还有苗哥一直摁着,不让报仇。按咱柳子帮,清风寨的性格,那必定给他桌子都掀了啊!卢大少爷说那是霸王条款,什么叫霸王条款?”
“就好比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样,是不平等的,只有我们华夏一家吃亏的意思。”
小马几个恍然大悟,心下已经盘算着,怎么报复回来了。
他们还算脑子拎得清,没有把王志武他们要去天津搅风搅雨的事情给两位老掌柜提起,不然又是麻烦。
“青岛又有火车又有海,东北的客商都挺豪爽的,还有枣庄临沂一带的客商,都趸过几次布了,听说那个姓孟的上回直接就定了十万匹花布,可不得了了。”
卢老爷现学现卖,就按照一尺布一毛六分来计算,看到得出的数字,他的眼角直抽抽,反复询问了数次,小马也说不确定是不是全是花布,可能有染色成品布,只是时间太长给忘了。
“周兄,这还没到一年光景,就挣下了这么大一片财富,这得几百上千个厂子了吧?”
“卢老爷,您是不知道青岛那些小作坊和小染厂都被元亨那个什么条款弄得天怒人怨的,这才廉价卖厂,只求能够收回货款离开青岛。”
“你的意思,我们当初一万银圆券买下的染厂是占了大便宜了?”
“可不嘛?卢家大少爷和苗哥一起带着人到处收购濒临倒闭的染厂,就没有低于一万的,最贵的那家都要了三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