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赵家老太爷也跟着听傻了。
赵东初刚刚有好消息传来,他娘又不行了!
今年三元赵家这是犯太岁啊!
刚刚把大儿子下葬没多久,大儿媳妇儿也要跟着去?
赵东俊跟着媳妇儿身后赶到别苑的时候,就听到里面传来丫鬟婆子的嚎哭声,他全身像是泄了气一样,忽然双膝一软,就重重的跪了下去。
“娘!”
“娘!!”
“娘!!!”
赵东俊真的后悔了,他没想到他娘会这么刚烈,居然选择最不可能的方式来表达抗议。
等到巡抚衙门派来的仵作到场,确认是赵氏自缢而亡,赵家人才开始七手八脚的将老夫人的尸首收敛起来。
别苑里的丫鬟婆子肯定是留不得了,但是都杀了也不现实。
一笔封口费丢给他们,外加一通威胁,要是谁把家里的烂事儿传扬出去,小命不保。
之前他爹去世穿过的麻布孝服还在,这会儿又用上了。
只是家里父母丧事,家中子女要丁忧,不能结婚做官等。
“东骏,这怎么办啊?既然知道东初就在东三省,又不好不叫他回来,要是老三问起婆母的事情,我们又该怎么说呢?”
“照实说!又不是我们逼死她的,都是他这个不孝逆子到处乱跑,才把母亲活活气死的!难道不是吗?”
他妻子不敢回答,只是一个劲的用手帕擦拭着眼角。
嫁过来没多久的大嫂,已经经历了公公婆婆先后离世,传扬出去,不知道怎么说她呢!
“你最近就待在家里,也别出门,那些人虽然顾及三元赵家的名声,但是对你可能不会客气的。”
“我...我娘也是这么提醒的,我听你的就是了。”
“兰家那里,回头让管家去说一声,提亲的事情可以走一下流程,但是不着急办事儿。”
“嗯,我都听你的。”
现在三元赵家就剩下赵东俊这个主心骨了。
“大掌柜,那些趸布的客商又来了,怎么打发他们?”
“三元都这样了,再把客商打发了,以后还怎么挣钱?告诉厂子里,给我印,再把每尺布的单价下调一分钱,去吧!”
“是,大掌柜!”
济南三元染厂母丧期间,所有染色成品布大幅度降价,每尺一毛五分钱,还是让那些常客受宠若惊的。
一些人包了丰厚的奠仪都被赵家人退了回来,一个个都在说着赵家的仁义!
不过还是有人不远千里去往青岛提货的,谁让青岛那边有花布出售呢?
染色成品布虽然好,但是颜色太过单一,现在的老百姓很穷又想穿花衣裳。
虽说济南制景市街苗家开办的贸易行生意依旧火爆,但是这些趸布的客商觉得还是被苗家扒去了一层皮,产地一定是最便宜的道理谁都懂。
事实上,苗家的贸易行不但没有加价,等于是厂家直销价,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苗家人也不会过多的解释。
“老太爷,那些镂空浇花布又售罄了,我见到不少其他江浙沪的染织商行的经理派伙计来购买的。”
“很正常,寿亭不是说过吗?以前这种技术由江苏松江县人垄断,现在咱山东人也研发出来了,其他那些人都是闻着腥味过来的猫,没有几个是傻子。可是这种配方,不是你买几丈布回去就能轻易摸索出来的,随他们去吧!价格明天开始,继续上调试试效果。你说这个陈小六子这个脑袋瓜子到底怎么长得?翰东当初那个白面馒头,谁还敢说丢了喂狗了?老夫就跟他急!”
“是是是,大少爷的眼光和本事自然是不俗的,那些人懂个屁啊?”
远在青岛的苗翰东看着刘账房和老吴送来的一刀刀厚厚的信件发呆,每天光是回复这些慕名而来的信件,一天什么事情都不要干了!
“英修,你怎么看?”
“有什么好为难的?挑那些重要的敷衍几句,其他那些丢在一旁就好了。”
“有道理,有道理啊!就这么办!你看看,林伯清又来信了,这才过去多久?他不会在家里也是一个劲的给我写信吧?看来是得去一趟上海了,不然这位老朋友要急坏了。”
事实上,林伯清将最后一封信寄出去后,就已经带着儿子林祥荣和经理孙启孟坐上前往青岛码头的轮渡了。
让他们换乘几班火车,这是受不了的。
“爸爸,你看看这一等舱的结构,太温馨了!”
“刚才餐厅里还有小提琴演奏,这些洋人是懂得享受的。”
“你光看到这些光鲜亮丽的外在,想过我们这一路去青岛,到底要完成什么任务吗?”
被林伯清问住,林祥荣收回那跳脱的心思,短期咖啡抿了一小口,化解尴尬。
“启孟,你别忙了,过来坐一会儿喝点茶水吧?”
“林伯,轮渡上也有华夏各地的报纸,我刚刚找到几份东三省的报纸,您要看看吗?”
“什么时候的?”
“唔,不是最新的,最近的那份是三天前的。”
林伯清接过厚厚的报纸,只见孙启孟早就给他折好了,投去一个欣赏的眼神,他的注意力放在了那些内容上面。
“启孟啊!安东码头是在哪里?”
“就在...鸭绿江上面,入海口附近吧?对面就是高丽的新义州城!”
“原来是这里啊!他们怎么跑去高丽了?还没有打听到这支义军的联系方式吗?”
“爸爸,这些都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我们林家是做买卖的生意人...”
“你给我闭嘴!什么土匪?那都是抗日的志士!反倒是你经常接触的那些东洋人和英国人,才是这片土地上的土匪!咳咳咳!”
“林伯,喝口茶吧!别气坏了身子,董事长不是那个意思!”
接过孙启孟递来的茶杯,灌了一大口,嗓子眼刚才那种奇痒难耐的感觉才缓和了不少。
这次旅行,要不是有孙启孟在场调和,林祥荣可以预见,都会挨他老头子一顿臭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