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水畔,十几个汉兵鬼鬼祟祟。
他们轻装简行,每人提着两个木桶,各自腰间别着一把刀。
“水,水....”一小队人终于偷偷摸到了岸边,听得哗哗的水声,顿时眼前一亮。
队主郑立抿着干裂的嘴,立马把手伸进河中,捧着手猛喝了几口,舒坦地呼出一口气,仿佛人生都变得有了色彩。
随即,他拿起手边木桶打水,却听到身侧呼啦呼啦的动静。
转头看去,发现几个袍泽喝得非常畅快,就差把头埋进水里,动静极大!
“小声点!被魏军发现就全完了!”郑立赶忙压低声音,语气严厉地说。
他继续打着水,却见有士兵直接顺着河岸跑了,压根不打算再回到城里等死。
郑立和士兵们的家眷都在蜀地,如果做了逃兵,家人就算不被治罪,以后也活不下去了。
但这就是人性,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他甚至懒得管了。
下一刻,突然有人惨叫了起来。
“啊!”
郑立刚想叫骂,却见有人一头栽进了河里,丝丝血红顺流而下。
“暴露了,快撤!”
郑立发应极快,下了命令后扔掉木桶就往山上跑。
然而岸边相对空旷,汉兵们的目标十分显眼,早就被魏军的弓弩手锁定。
数声弓弦声响起,只听一阵哀嚎。
郑立虽跑得早一些,多跑了一段路,却也无济于事,在小腿中箭后,只得被俘。
......
魏军营地。
雍州刺史陈泰手里拿着一张简易的地形图。
此处位于牛头山脉的麴山,洮水在到临洮后大角度转弯,向西北方向而去。
以往姜维若出牛头山一般会直接劫掠临洮县,当地县令只有手下区区千余县兵根本管不了,只能城门一关等待援军。
而这次姜维却换了个思路,他直接在临洮县以南三十里的麴山上,隔着洮水建造两城,以为据点。
此番陈泰和徐质将东西两城各自围住,如今已有半月。
“依末将之见,这姜维不过如此。”
有部将出言嘲讽道:“在山上筑城,轻易就被我军截断水源,我军围而不攻,如之奈何?哈哈哈。”
陈泰放下地图,却是开口:“东西二城扼守谷道,互为犄角,在此筑城并非下策,况且山中有多条取水路线,若非我军兵力占优,真不一定能够严防死守。”
“使君说得是。”部将低头抱拳。
正此时,帐外有亲兵禀道:“陈使君,我斥候在洮水畔擒得几个俘虏。”
“带来。”陈泰当即说道。
“诺。”小卒转身离去。
陈泰继续看着地图。
待俘虏被带来,陈泰审问了一番却没问出太多有用的情报。
这几个小兵级别太低,根本不可能知道姜维去了何处。
陈泰看向亲兵:“召镇西司马前来。”
梁王次子夏侯森凭借数次战功获得晋升,此刻他是以武猛校尉职,任镇西司马。
这并非陈泰因为其人的身份才破格任用的,要知道刺史府的司马是为刺史执掌兵马的核心武官。
陈泰向来谨慎,若非看到夏侯森真的有领兵才能,他不会如此“揠苗助长”。
当然夏侯森的身份确实有助于军队发展。
夏侯氏这面旗在雍凉一带号召力相当强大,自夏侯渊“虎步关右”以来,夏侯楙、夏侯霸历任雍凉督,至今快四十年。
中间曹真、司马懿虽短时间都督过数年,但大部分时间皆由夏侯氏把持。
而有时候梁王之子这个身份更是比夏侯霸这个都督还好用。
去年陈泰率军前往安定郡西北边境平羌乱。
大军走至临泾县,胡氏十分热情地送出牛羊、财货以助军资,还送了三百青壮部曲。
大军走至乌氏县,当地豪族梁氏也主动来投,梁氏家底不如胡氏,反而更加慷慨。
一口气送了一百五十匹马,五百名部曲,牛羊无数。
陈泰看得出来,胡、梁两家非常聪明。
羌人作乱,朝廷要是不认真平叛,还是要自家出力驱逐羌人。
反正总是要消耗,比如投资一把算了。
投资的是谁,不言而喻。
陈泰拎得清这些,只把粮草财货充入军中,部曲一个没动,编入夏侯森的麾下。
在那之后的平叛中,夏侯森屡冲敌阵,羌人丧胆。
这让陈泰想起文钦将军的儿子在淮北时的美名,不禁感叹现在的少年郎都这么疯吗?
看着对方冲阵,他总是捏着一把汗,万一梁王的儿子折在自己军中,可不太好交待。
不多时,夏侯森来到了军帐。
“文貌。”陈泰旋即问道:“我军已围困二城半月有余,按理说姜维早该收到了消息,为何迟迟不来?”
“使君如果不把姜维看作蜀将,而是看作胡人首领的话,或许就容易理解了。”夏侯森说道。
陈泰是聪明人,只是一时把关注点放在整体布防上,经夏侯森这么一提点,顿时了然。
“这些年姜维入寇,诱羌胡白虎文、治无戴等首领入蜀,但胡人们向来不愿被徭役。想必姜维早就允以胡人好处,而这个好处就带着他们劫掠我郡县。”
“使君所言极是。”夏侯森道,“蜀军即便占了城池也守不住,所以他们一开始的目标就只是劫掠而已。”
“姜维想让二城多坚守些时日,他好带着诸胡四处劫掠,得等那些胡人们吃饱了,他才会回来。”
“这么说也有道理。”陈泰话头一转,“但姜维不至于不管苟安、李韶二将和城中上千军士的死活。”
“那使君打算怎么做?”夏侯森问。
陈泰想了想说道:“我打算给征西大将军书信一封,建议他提前去牛头山布防。”
“姜维定然时刻关注此地的情报,我军提前将他归路封锁,他要么来我与我军决战,要么只能从洮西撤军。”
“至于这麴山二城,他爱救不救吧。”
夏侯森深以为意地点点头。
陈泰沉吟片刻,对着夏侯森吩咐道:
“文貌,有些话我要跟你嘱咐几句。”
“你虽勇武,但有时行事过于激进。最近苟安、李韶频频叫阵,我始终选择闭营不战。事到如今你更是要沉住气,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策。”
“末将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