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枫和赵、杨两人在书房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议,期间有好几次声音有些大,很快又小了下去,最终还是勉强达成了共识。
韦枫知道自己的计划对他们会有多大的震动,这还只是初稿,先让他们慢慢消化。
他立即将话题一转谈到了泾州五城的防备,还有建立疗养院和放赈的问题。
二将知道这位公公是铁了心要执行后继计划,也只好捏着鼻子不再劝阻。
杨岌见韦枫说到放赈一事,忍不住提醒道:“韦公公,咱们的粮草并不多,战事一起,咱们要是无粮,只怕军心不稳啊!”
四万泾州军,除去罗艺的一部份,现在尚有三万五千,加上北境这些遭遇天灾的难民,需要的粮食缺口很大。
泾州并未经历战事,百姓们大都留在原处,李艺又将大部份粮食献给了颉利可汗,本以为很快就能从长安得到补偿。
现在长安没有粮食过来,韦枫还要开仓放赈,粮食的压力便大了很多。
“这点本公公已经想到,先期向薛延陀部借三万石粮食应急,节俭一些,怎么也能用上两月,到时便没有问题了。”
韦枫知道这周边如女人那样的人家还有许多,自己宁愿冒点险,也要救助这些穷苦人民。
还得和皇后娘娘说一下,赶快成立一个救互基金会,在中原地区大肆筹粮,除了粮草,这里还需要很多居家的必需品。
这是危机公关,一旦处理好了,对品牌和商品的影响是巨大的。
皇后娘娘最有爱心,这件事一定会让她心情愉悦。
生病之人,特别是慢性病,药理是一方面,保持健康心情更为重要。
朝廷官员,就算是魏征、长孙无忌、房杜一流的大才,他们的心思有多少放在了百姓身上呢?
这事还得自己牵头才行。
让皇后娘娘挂一个救助基金会的会长一职,这个基金会一定能发挥出巨大能量。
销售工作中最重要的公共关系,有利于公司的形像和文化传播,基金会如果能发挥效用,对公司和个人的形像有很好的塑造作用。
到时让李二讲上几句,只怕他是愿意的,然后再举行一个大型酒会,穿上漂亮的衣饰,这样就能……
“薛延陀送粮?”
杨岌懵逼了,他出声打断了韦枫五采缤纷的美梦。
这位韦公公当真是神通广大,竟然能让薛延陀从北方运粮,如果是真的,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赵慈皓是最相信韦枫的那个人,这位公公做什么事情都是合情合理。
他在一旁说道:“如果韦大人决意如此,可千万千万要小心啊,末将和杨将军整顿兵马,随时以为救应。”
事情商量完毕,韦枫掏出一个小黑球,吓得两人离座而起,神情十分紧张。
他们已经从士兵那里得到消息,此物为雷神之锤,数十名士兵无法抵挡,被炸得四处乱飞,就连大门也是被此物炸塌,到现在都没修好。
“韦大人千万小心,此物我等看到皆是心惊肉跳。”赵慈皓连连摆手。
“无妨,此物不得法,是炸不了的。”韦枫将手雷在空中抛了几下,吓得两人连退数步,脸上惊惶之气更甚。
人类对于神秘的事物总是有着很强的畏惧心理,韦枫试了试效果,心想梁师都的胆子不会比他们更大,眼下时局对已方十分有利,现在就看李世民的表演了。
掐指一算,突厥人兵临长安已经有几天了,那里的结果,应该已经快出来了吧,也不知道杨妃赚了多少钱。
想到杨妃,韦枫脑中浮现中李恪的身影,对这位三皇子他有着特殊的情怀,自己如果治好了长孙无垢的气疾之症,只怕李承乾和李泰的实力会更加强大。
这是一个悖论啊!
有皇后娘娘和长孙无忌,李恪只怕和武媚娘一样,这辈子都翻不了身!
他摇摇头,不再去想这些复杂的问题。
车到山前必有路,李恪现在还小呢,现在自己要在天下人面前放一颗大大的卫星。
这颗卫星要是发射成功了……
……
李世民看着沉沉睡去的杨妃,回味刚才的疯狂,轻轻笑了起来。
这位妃子比起观音婢显得柔弱很多,令人不禁有呵护之意。
但是无论怎么样的狂风暴雨,她却能承受下来,并且没有半分不适。
这种感觉很好,她的身子仿佛是一处宝藏,希望自己慢慢去摸索,去开发。
轻轻坐了起来,下了榻,李世民出了寝室,就见张俊虹立在门口。
“还没有消息吗?”他悄声问道.
张俊虹知道圣人这两日关心的是北面的变化,他天天值守,不曾有一丝的懈怠。
正准备摇头,却听到殿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圣人,小的马上去看。”
脚步声听在李世民耳中犹如惊雷,他已经猜到了这样十分火急的信息会是什么,眼中精光闪烁。
成,与不成,总算是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了,这些天他的感受跟当日在虎牢关很不一样。
虎牢关前自己虽然仅有三千人马,却有着极强的信心,而现在,因为不是自己的谋划,所以心中始终不踏实。
听着张俊虹熟悉的脚步声,李世民可以想像他现在跑得有多快。
“应该会是好消息!”
……
“郑公子,请满饮此杯。”
“卢公子,敬你一杯。”
永嘉坊的郑府中热闹非凡,虽然早已经过了宵禁时间,但嘻笑声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热烈。
长安城这点十分体贴民意,就算实行了宵禁,只要人不在大街上行走,而是在关闭的坊门里玩耍,武侯署是不会管的。
“大家一起喝。”
郑剑宇意气风发,感受自己终于从丧父之痛走了出来。
这些天自己废寝忘食,带着大家拼命苦干,终于收齐了三十万匹丝绢。
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值,三十万匹,足以让所有人对自己都升起膜拜之心。
突厥要朝廷拿出三十万匹丝绢才肯退兵,现在所有的丝绢都在自己手上,价格当然是自己说了算。
如果丝绢不足,用银两抵岁贡的话,那将是于少六倍以上的价格。
郑剑宇已经想得明白,也与其余世家议定,准备以四倍的价钱卖给朝廷。